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虛擬銀行響應者寥寥,香港對金融創新「愛得太遲」?

虛擬銀行響應者寥寥,香港對金融創新「愛得太遲」?

虛擬銀行響應者寥寥,香港對金融創新「愛得太遲」?

前陣子熱播港劇《溏心風暴3》里有場張力十足的對手戲,是「暴發戶」痛罵「沒落貴族」不敢北上發展,業務開展永遠慢人家一拍:「執輸行頭,慘過敗家(行動緩慢、思想落後)」。

且不細說主創們在劇本中到底影射了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戲其實也反映出了近年來業界對香港金融業的印象——往日的「開放先進」,漸漸變成「固步自封」。內地的金融科技水平已經憑藉移動支付迅速拉開數個身位,香港號稱「絕不落後」,祭出七大舉措發展金融科技,那麼率先推出的虛擬銀行指引能夠為香港的智慧銀行新紀元打響頭炮嗎?

虛擬銀行究竟是什麼?

虛擬銀行,泛指不設實體網點只依靠網路或手機提供服務的銀行,普遍針對個人及中小企客戶,德國、英國及日本等海外市場早年已有相關銀行面世。而在香港金管局今年2月發布的《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下稱《指引》)修訂本草稿中,虛擬銀行則被定義為,要透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管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銀行。

據了解,中國內地已經存在多種銀行業務模式,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或其他直銷銀行被視作與虛擬銀行經營形式相似,虛擬銀行通常也須遵守適用於傳統銀行的相同法律法規。但目前內地尚無監管虛擬銀行的具體規定或條例,「虛擬銀行」有時作為服務模式之一出現在條例當中:

虛擬銀行響應者寥寥,香港對金融創新「愛得太遲」?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虛擬銀行不被要求開設實體分行,但《指引》修訂本稱必須要在香港設立實體辦事處,以作為主要營業地和客戶諮詢的聯絡點,並且在港保留完整賬簿、賬目和交易記錄。在舊指引當中,香港仍然容許虛擬銀行設立一間或多間本地分行。

▍設立資質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曾報道,修訂《指引》的消息發出以來,最引人注目的一條莫過於「銀行、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請在香港持有和經營虛擬銀行」。官方文件顯示,原指引要求在港註冊成立的虛擬銀行,必須由一家受官方認可且信譽良好的銀行或金融機構持股至少50%;新條例則建議非金融機構在成立虛擬銀行時,先註冊一個「中間控股公司」,再由此公司控股虛擬銀行。

這也就是意味香港當局放開對虛擬銀行申請者金融資質的限制,包括科技公司在內的非金融機構同樣可以在香港申請擁有和經營虛擬銀行。

據了解,在審批虛擬銀行發牌申請時,金管局會優先考慮具備以下條件的公司:

  • 具備足夠財務、科技及其他相關資源經營虛擬銀行;

  • 業務計劃可信可行,能提供客戶新體驗,並有助促進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發展;

  • 已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合適的資訊科技平台支持業務計劃

  • 獲發牌後能較早開始營運。

對於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在申請牌照時的競爭優勢,WeLab創始人龍沛智認為金融機構勝在對監管政策的熟悉,但由於機構龐大,導致其在效率和響應速度上相對緩慢,其次,銀行與金融機構對大數據的掌握不夠,導致其對客戶缺乏深入了解,需要花時間積累了解客戶。

相比之下,科技公司在運營效率和成本上佔據比較大優勢,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進行風險定價,無論是小額或者大額的產品都能靈活覆蓋,更快更新迭代,以服務更多普惠客群提升用戶體驗;同時,虛擬銀行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開發技術搭建網路基礎,科技公司在這一點上天然優勢。

龍沛智表示,「科技公司利用大數據分析,從產品體驗入手開展業務,靈活提供更符合用戶期待的產品與服務。但是,由於科技公司缺乏銀行運營的經驗,初期需花費更多力氣配合法規與監管。」

牌照竟非人人青睞?

本次《指引》修訂本於5月30日發出,預計今年8月31日前將完成首批申請資料的提交,金管局希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發放牌照。

金管局方面透露,自去年9月宣布引入虛擬銀行以來,共接獲逾50間海外及本地機構查詢及表示有意經營虛擬銀行,全部符合3億元最低股本要求;當中有數間具海外虛擬銀行經驗的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已先後向當局提交業務計劃、控股結構等具體的初步申請資料。

但實際上,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銀行對牌照的「臉色」不太一樣。此前微眾銀行被傳有意赴港申請牌照,但財新報道稱微眾尚無在境外開設機構的計劃。媒體亦曾報道平安科技與亞洲銀行、為外佣提供存匯款服務的儲值支付工具TNG,以及現時作為支付寶HK收單機構的18Financial等當地機構,均對這一牌照有興趣。

最先對虛擬銀行牌照「表白」的是網貸平台WeLab(我來貸)。這家創立於2013年的香港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於2014年開始進軍內地,當下正積極研究牌照事宜。

WeLab的創始人龍沛智表示,虛擬銀行無須開設大量分行實體網點,在成本上更具優勢;開戶門檻也更低,能夠投資更多在技術上,提供更方便的服務體驗。

而傳統銀行中,目前唯一一家明確展開「追求」的是今年4月剛設立了eXellerator金融科技創新中心的渣打銀行。

據悉,渣打香港已成立工作小組積極研究《指引》修訂本及申請細節。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地區個人金融業務總裁尚明洋表示:「客戶最想要的是簡化的理財服務,而非多一個不同品牌的銀行戶口。因此我們相信虛擬銀行的推出,會為客戶提供一個完全數碼化的選擇,以滿足他們日常對銀行服務的需要。」

渣打之外的其他銀行,大多數稱會積極考慮:中銀香港表示,將會積極研究在不同金融創新領域及發展虛擬銀行的可能性;恒生亦稱,會密切留意市場情況及客戶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東亞銀行副行政總裁李民橋表示,正審視有關虛擬銀行指引的修訂,會研究成立獨立的虛擬銀行能否為集團帶來價值,暫未有結論。

為何香港銀行們對這塊牌照不夠熱情?恒生在今年2月底的表態,或許能夠代表一部分銀行的答案。

「不敢說成本一定能便宜多少。」恒生銀行副董事長鄭慧敏認為,成本原因使得虛擬銀行很難對傳統銀行構成多少威脅。

《指引》修訂本明確規定,虛擬銀行的申請設立必須要和傳統銀行一樣,滿足最低3億港元的資本要求,同時必須有實力強大的母公司在背後提供支持,而且要準備好市場退出計劃。有回應者要求降低這一標準,但遭到了當局的拒絕。

其次,虛擬銀行的定位也與它們原有的網上銀行業務「撞車」。有業界人士在接受雷鋒網AI金融評論採訪時表示,虛擬銀行對傳統銀行而言「只能說是多條出路。」

鄭慧敏表示,恒生將集中火力發展網上銀行服務,並很快推出流動保安編碼,因此短期內不會申請虛擬銀行牌照。她表示參照過外國的虛擬銀行,認為大多數產品恒生亦能提供。

而星展香港行政總裁龐華毅也表示自家業務發展已多元化且已非常數碼化,有35%新客戶來自數碼渠道。但是,儘管星展在印尼及印度均推出虛擬銀行「Digibank」,但目前暫無意申請香港虛擬銀行牌照。他表示,電子化有助減省成本,歡迎本港推展虛擬銀行,但需要更嚴謹的監管。

獅子山下金融創新出路何在?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曾報道,香港作為全球排名前三的國際金融中心,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西式銀行系統,在「銀行多過米鋪」的香港,用戶可以方便地享受銀行服務,對移動支付並沒有像內地由於缺乏金融基礎設施的「切膚之痛」;而現時八達通的普及,本身也並非完全市場化的產物,而是與1997年香港回歸,新任特首希望加速無現金社會的建設做的一系列大力推動有關。

但這種完善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讓香港的金融業陷入了「舒適區」,缺乏繼續向上的動力。金融科技在內地的蓬勃發展,香港的金融創新顯得略顯落後。

2017年9月,香港提出「智慧銀行新紀元」的目標,並推出七大舉措協助銀行業把握金融與科技結合的巨大機遇,「虛擬銀行」排行第一:

  • 引入虛擬銀行;

  • 推出「銀行易」;

  • 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PS);

  • 金融科技監管沙盒;

  • 促進開放應用程式界面(API開放);

  • 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

  • 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訓。

虛擬銀行能夠為香港的智慧銀行新紀元打響頭炮嗎?雷鋒網AI金融評論認為,香港的開放性金融環境以及銀行牌照的稀缺性,不僅可為金融機構提供一個穩定、低成本的資產池,也是有志於展示自己實力的內地金融機構的最好平台。對於虛擬銀行未來的走向,雷鋒網也將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賭一張車票!商業化道路上自動駕駛穿梭車最有希望搶先落地
CVPR 2018 中國論文分享會之「視覺與語言」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