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魏殊多士邪?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曹操:魏殊多士邪?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原標題:曹操:魏殊多士邪?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尚書一貫是個關鍵職位,曹魏勢力中最富盛名的尚書令自然是荀彧,荀令君。魏晉時期尚書的權力也越來越重,其間經歷了這麼幾位:桓階、陳群、陳矯、徐宣、衛臻、盧毓yù。

全福遠禍

第一個人是桓階,當年孫堅戰死江夏,還是桓階親自去找劉表,要回了孫堅的屍首,只是因為當年孫堅對他有舉薦之恩。桓階本就是長沙人士,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時候,他就勸當時的長沙太守張羨「劉表看不清形勢要助袁紹,這是取禍之道,明府深明大義,一定懂得避開禍患,保全自身吧。」


張羨是信了他的話,但結局是張羨病故,桓階隱匿,直到曹操兵臨荊州才再次出場。「全福遠禍」是指避開禍患,保全自身的幸福。

公規密諫

在曹操時期,桓階就堅定地站在曹丕一方,曹丕與曹植的奪嫡之爭中,桓階也出了不少力,他多次勸諫曹操立曹丕為儲君。桓階也很有韌性,不論是朝堂上,還是私下裡,逮著機會他就要勸曹操。因而,曹丕即位後桓階直接勝任尚書令,官職一步到位。「公規密諫」是指多方勸諫,不論是公開場合,還是私密場合。

蝮蛇螫zhē手,壯士解腕


雖然陳群很重要,但只在他兒子陳泰身上找到了成語,就是那位嘔血而亡的魏臣。狄道之戰,姜維三路大軍來襲,陳泰本來安排王經固守狄道,但架不住王經點子多,出去給姜維送了一波經驗,等陳泰反應過來的時候,王經只剩1萬人還被姜維包圍在狄道了。


鄧艾等人都覺得狄道這地不能守了,就像勇士被蝮蛇咬傷,要立即截掉自己手腕一樣,要立刻作出決斷呀。但陳泰有不同看法,他秘密行軍要堵姜維的退路,逼迫了姜維撤軍。「蝮蛇螫手,壯士解腕」是指做事不能猶豫不決,要立即作出決斷,

疾雷不及掩耳

依然來自陳泰的分析,「姜維這是孤軍深入,我們只要佔領制高點,就能逼他退走了」 孤軍深入糧草補給就很成問題,所以陳泰要下令迅速行軍,打姜維一個措手不及,事實也不出陳泰所料。「疾雷不及掩耳」是指事情來得太突然,讓人來不及防備。

竭澤而漁

雍季、狐偃這兩人在三國時期經常被拿來當形容詞,比如劉表評價蒯良、蒯越的「雍季之論」、「臼犯之謀」。在徐宣這裡他們又出現了一次,狐偃是主張用計謀先解決眼下的問題,雍季提出的是長久之計,比如不要排乾池塘里的水捕魚。「竭澤而漁」是指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

焚藪sǒu而田

同樣是雍季的建議,不能燒光草坪用作田地,眼前看是多了一片土地,長遠來看整個生態平衡都受到了破壞。「焚藪而田」與「竭澤而漁」表達的是一個意思,都是指目光短淺,不考慮長遠發展。

不足為慮


輪到衛臻了,諸葛亮每次發動北伐的時候,其實都是要聯合東吳的,只是通信不便,導致他們的進攻會有時間差。在諸葛亮第5次北伐的時候,孫權又來合肥湊熱鬧了,曹叡還打算親征孫權。但衛臻勸曹叡不要去,「孫權就是來觀望的,不值得擔心,合肥城那麼堅固,也沒必要親征,還能省點軍費。」

然而曹叡還是親征了,等他抵達尋陽的時候孫權已經撤退了。順便,諸葛亮給魏國帶了巨大的壓力,從軍費上就能看出來,經歷了諸葛亮多次北伐後,大臣們都想著節省軍費了,後來連司馬懿4萬人馬的軍費他們都負擔不起了。「不足為慮」是指不值得憂慮。


魏國人才是真的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秉筆春秋呂書生 的精彩文章:

曹操:雛鳳清於老鳳聲?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TAG:秉筆春秋呂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