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清銀幣宣統三年「曲須龍「精品鑒賞

大清銀幣宣統三年「曲須龍「精品鑒賞

錢幣在收藏市場一直是比較熱門的收藏品,雖然在歷史的推移下,許多古錢幣早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流通功能,但是卻多了考古價值、藝術價值、欣賞價值、收藏價值等各種新功能。經過一定時間的演變,錢幣愛好者以及錢幣收藏家們的數量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正是這些人的喜愛、追捧,古錢幣收藏的火爆熱浪總是一波接著一波向我們襲來。

從清朝光緒中期起,我國各省地方政府開始用機器製造「光緒元寶」銀幣。到了光緒末年,湖北省和戶部又製造了「大清銀幣」。當時,各省的銀元局幾乎是獨立的,銀元在重量和成色上不一致,其流通也有地方性。為此,清政府於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頒布幣制條例:首先,定銀元為國幣,並規定以「元」為單位,每枚銀元重為七錢二分,成色為90%,含純銀量為六錢四分八厘。其次,積極改革銀兩制度,停止各省自由製造,將制幣權統一收歸中央政府。隨後,當年就試製統一的「大清銀幣」,面值有一元、五角、二角五分、一角共四種,其中,只有五角幣流通於市。到了宣統三年(1911年)由戶部天津造幣總廠正式製造「大清銀幣」。「大清銀幣」的幣面為:大清銀幣;上為滿文:宣統第三年;下為漢文:宣統三年;左右為束花一對。幣的背面為蟠龍和英文ONEDOLLAR。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是清末幣制改革的產物,版別多式,設計新穎,製作精良,歷為錢幣愛好者的珍藏品。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有不同版式,其中長須龍、短須龍、大尾龍比較稀少。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爪並能興風作雨的神異動物。千百年來,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受到億萬龍的傳人頂禮膜拜。龍的藝術形象,成為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為財富象徵的錢幣上尋覓到龍的蹤跡,這是藏家們喜愛大清銀幣的原因之一。

本公司有幸徵集了一枚錢幣珍品: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曲須龍」,(規格為:直徑有39mm ,重量26.8克左右) 此枚錢幣包漿老道、品相完整,歷史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見。藏品品相精緻,其審美風格獨持,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其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顯,邊齒過關,龍鱗清晰,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它有著歷史熏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實物。

大清銀幣是大眾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數量,前期國內各區域都有實力型買家介入板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場供貨量,導致其價格快速走高。同時,銀幣的價值也在同步上升。從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預計後期它的價格還將繼續上漲。這些珍稀的錢幣記載了我國一段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收藏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大師兄 的精彩文章:

TAG:古董大師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