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解讀諸子百家精華

解讀諸子百家精華

解讀諸子百家精華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解語:為政之要,就是正身正心。一個「正」字講明了德的核心。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企業高管、孩子家長,在日常行事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只要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理一方、帶好隊伍,教育子女。這個「正」就好比「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源正則流清也。

近者悅,遠者來。《論語?子路》

解語:使近處的人高興,時遠處的人歸附。這句話可以說是企業價值的最高體現。企業的長久健康發展能使身邊的員工受益,是員工所樂見的;企業不忘社會責任,在國際上樹立良好的信譽,是大眾所樂見的。這一近一遠,恰恰體現了受人尊重的企業的社會效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解語:君子與人和諧而不盲從附和,小人盲從附和而不與人和諧。為人處世中,講究和為貴,和而不同正是君子的體現。在國家關係和人際關係中,以「和而不同」的心態與人合作,這是一種包容、尊重。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解語:想要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利,大事就不能成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譬如學習之道,必須腳踏實地,從解答一個個難題入手;又如輔導孩子,不要天天琢磨著讓孩子的先天稟賦一下子都發揮出來,凡事須慢慢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解語:做好事多了,就會有很多人幫你;做壞事多了,就有沒有人幫你。這個就是「道」的體現。有人經常說,道太虛了。其實道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關鍵時刻便會顯現出來,「多助」的便是順應了道,「寡助」的便是違背了道。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解語:「反求諸己」就是說凡事多問問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從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尋找原因,不怨天尤人,看看自己的行為符不符合「道」的要求。多從自身找原因、找差距,成功自然就會降臨。

解讀諸子百家精華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

解語:依法辦事,國家就會強大,不依法辦事,國家就會弱小。這裡的法,就是「道」的現實體現。「奉法者強」,無數歷史事實證明,法度關於人心向背,關係國運安危,是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解語:法律不偏袒地位高的人,準繩不遷就彎的東西,適用法律時,有智慧的人不能辯解,有勇力的人不能抗爭,懲罰罪過不避開大臣,獎賞好事,不遺漏普通民眾。法體現的是「一以貫之」的公平性、權威性。公正的司法更能讓普通人看到社會的正義和希望。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解語:公正產生廉明,偏私產生昏暗。這也就是常說的,提倡陽光下的公正,拒絕暗箱操作。

天下萬事,不可備能,責其備能於一人,則什麼能力都具備,賢聖其猶病諸。《尹文子?大道上》

解語:天下萬事萬物,不可能要求一個人具備各種能力,就是聖賢也感到為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團隊領導者亦是如此,重視每個人的優點,不求全責備,才能充分發揮團隊的合力。

所貴聖人之治,不貴其獨治,貴其能與眾共治。《尹文子?大道上》

解語:我們所要學習的聖人治理之道,並不是其一人獨自治理,而是聖人能與眾人共同治理。好比一根筷子容折斷,一捆筷子抱成團,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

解讀諸子百家精華

守一道制萬物者,法也。《鶡冠子?度量》

解語:保持統一的規則去治理萬物,這是法度。良法善治,永遠是現代社會追求的目標,也是法治社會應有的準則。「一道」、「萬物」、「法」,三者緊密聯繫,這句話從哲學高度闡明的法的功能與效應。

法者,使去私就公。《鶡冠子?度萬》

解語:法律,是使人拋棄私利,歸於公義的。人間有道,天下為公。這也正是法治社會基本的價值觀。如果法律成為某個階層的專屬品、或者剝削他人的擋箭牌,那這個「法」就是違背公道人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文化世界 的精彩文章:

人品是最高的學位
這些錯別字讓你防不勝防!

TAG:國學文化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