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日一花一詩:薏苡

一日一花一詩:薏苡

一日一花一詩:薏苡

枯木

《送李員外賢郎》

【唐】王維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

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

魚箋請詩賦,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歸來幸可將。

註:

銅梁:山名。如今的重慶市合川縣南。山有石樑橫亘,色如銅。《古文苑·揚雄〈蜀都賦〉》:「銅梁金堂,火井龍湫。」。

阿戎:指西晉王戎,「竹林七賢」之一。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遂為早慧的典型,後因以「阿戎」稱美他人之子。

童子郎:漢魏時授予通曉儒經的年幼者的稱號。唐以後科舉特設童子舉。唐制十歲以下能通經者、宋制十五歲以下能通經作詩賦者,皆可應試,及第後予以出身並授以官職。

魚箋:即魚子箋,古代一種布目紙。產於蜀地,唐代劉恂《嶺表錄異》卷中:「廣管羅州,多棧香樹……皮堪作紙,名為香皮。紙灰白色,有紋如魚子箋。」。唐王勃《七夕賦》:「握犀管,展魚箋。」。

橦布:用橦花做的布。橦花即木橦花,木棉花,南方特產,古人在棉布流行以前,多用木棉花做布取暖。唐代詩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鄭熊《番禺雜記》載:「木棉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

扶:護持、輔助、救扶。《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將:保養。

薏苡:植物名。為禾本科一年生粗壯草本植物,鬚根黃白色,海綿質,莖直立,葉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成束,花藥桔黃色;穎果卵形,淡褐色;花果期6-12月,主產我國南方地區。

薏苡在我國栽培歷史久遠,最遲在漢代就有栽培。薏苡種仁是中國傳統的食品資源之一,可做成粥、飯、各種麵食供人們食用。尤其對老弱病者更為適宜。味甘、淡,性微寒名,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美容養顏功能。

關於薏苡的典故大多和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有關。《後漢書·馬援傳》記載:馬援在南征交阯的時候,常食用薏仁,因為當地的薏仁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當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於是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馬援死後,有人上書說馬援曾搜颳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回。後來還是妻子和侄兒馬嚴到朝廷謝罪才知道被梁松誣告,後來六次伸冤才被光武帝允許安葬。直到馬援的女兒做了皇后始得平反。

馬援因薏苡被謗,後來文人墨客關於薏苡的詩詞典故多出於此,杜甫有「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蘇軾有「伏波飯薏苡,御瘴傳神良。」;司馬光有「如何馬伏波,坐取丘山謗。」等等,古代關於薏苡的詩詞多大幾百首。

王維(701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維這首《送李員外賢郎》詩,簡潔靈動,清新淡遠,寫意傳神,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一幅為父負米治病的孝順兒子的形象。大意為:王維在李員外家,發現李員外的兒子就要遠行,詢問李員外,才知道這孩子曾經在十歲前中過童子舉,是個天才少年。不但知書達理,而且勤勞儉樸,拿過紙筆請王維賦詩,身穿用木棉花做的衣裳(儉樸),因為薏仁可以治療老年衰弱病體,所以前去銅梁,為父親背薏仁米治病,買回來後可以讓父親將就保養。

這首詩詩中帶畫,畫中有意,一個聰慧的少年躍然紙上,不辭艱辛,長途奔波,為父背米,知書達理,謙恭有度,頗有孔子弟子子路「百里負米」之義,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少年的行為令王維大為感動,因此立刻賦詩一首,作為頌揚,廣為宣傳,讚歎仁孝文化。

2018/6/12榆木齋(yumuzha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百香果盆栽的鑒賞與栽培管理
一日一花一詩:錦帶花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