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學的第一場颶風

佛學的第一場颶風

全文再續上一回,上一回講到鳩摩羅什紮根漢地,開了一家跨國思想販賣公司。這個公司一路高歌猛進,一直走南闖北,走到南北朝的梁武帝時期,迎來了第一次漢地佛學的繁榮,一不小心還颳起了一場佛學時尚的颶風。這個颶風吹到哪裡,哪裡就生花開一片,蜂蝶雲集。

用時尚來形容當時的佛學一點都不為過,據說當時盛行的程度上至帝王和宮廷大臣,下至富商與平民百姓,幾乎人人都是一個佛學迷。

其實佛學從東漢開始傳入漢地,落地的時間並不久,為何這麼快就出現這樣的鼎盛氣象呢?其一就是鳩摩羅什傑出的語言魅力,翻譯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二就是受益當時獨特的土壤壞境。

任何思想要紮根都需要基礎條件,第一要有一大批優秀的翻譯家,第二就是要有一大批尋求變革的知識分子,第三就是整個社會壞境非常動蕩不安。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一百多年前的中國,這個時期的中國正處於西學東漸的時期,西學大量湧入中國,瞬間這個思想,那個主義在中國的大地上遍地開花。首先因為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翻譯家,拚命的將西方的優秀作品進行了本土化,然後好的作品本土化之後就會快速的影響更多的知識分子去討論和傳播,接著人民就會反觀大清王朝的混亂、糟糕、落後歸根結底是封建思想出了問題,如此新的思想就找到了落地的依據,有了這個依據大家就會團結起來努力的將思想合法化。

東漢末年一直到初唐,就有點清末民初的味道,整個漢地都處在軍閥混戰,今天那幫人打過來,明天又這幫人打過去,輪流坐莊,人們流離失所,到處人心惶惶。原本的儒家系統已被野蠻的戰爭衝擊的一塌糊塗,什麼仁、義、禮、智、信都不知道被丟到哪去了,社會的信任度很低,國家王權的信任度也很低。另一個層面說白一點,老百姓心裡比誰都清楚,這個天下誰做皇帝都一個鳥樣,不管他的說辭如何的冠冕堂皇,都沒一個好東西。就如今的現實情況來看,只要不打仗了就是個好日子,只要哪個皇帝不整得太離譜就是個好日子。

所以說,此時的廣大民眾的心靈極度灰暗,極度的需要一個好人出現,讓他們覺得活在這個世間還有點希望。

這時候一個和平的使者來了,他帶來了慈悲,帶來了眾生平等的思想與理念。

一開始,大家都對他有點好奇又有點渴望,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滿口的慈悲、眾生平等、空了與放下。這對於人倫思想已深入骨髓的漢地民眾來說,這根本就是不可理喻的事,其實到了一千多年之後的今天,這些疑惑也還是沒解除。

有點疑惑並不妨礙它的發展,對於普通的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看行動。看著看著,老百姓還真是發現,這幫剃著光頭的人並沒有吹牛,他們是真的慈悲,並沒有忽悠大家。至於那些與人倫相違背的東西就先擱置起來不作爭論,畢竟慈悲為懷、眾生平等還是挺好的。慢慢的,匯攏的人越來越多。

正所謂哪裡有民心哪裡就有天下。

帝王們一看,這是個好機會,得好好利用一下。

一開始歷代的帝王對他們也不太相信,一直處在觀望的態度,任由光頭們自由發展。其實對於帝王來講根本就無所謂的相信與否,老百姓不信就不是個好棋,老百姓信了,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枚好棋,更是一面好旗。

舉這面旗幟的帝王,就能收羅一大堆能說會道的人才。試問一下,要說講道理,誰能講得過這些佛字輩的子子孫孫們,他們可是積攢了上千年動嘴皮的主啊,同時這一波人由於沒有了人倫的後顧之憂都練就了一股堅忍不拔、苦中作樂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很容易讓人感動,同時也可以很好的與大眾建立信任關係。如果用這一群人去安撫民心,煩心事就必然少了許多,所以歷代帝王都樂此不疲,但是得一邊發展一邊壓制。這就是帝王們的對於佛學的半半之術」,用一半留一半,也正是這個半半之術使得民眾與國家安全的活下去。

但是也有人會被弄糊塗的,這個糊塗的人就是梁武帝,這哥們一時想不開,死活要出家,他還想要借用這個東西建立一個理想的王國,讓佛光普照,感化天下民眾,實現永恆的世界。

於是,普通八年這哥們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都出家了還返什麼回呢?

大通三年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還俗。

大通十二年四月十日,這哥們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

太清元年三月三日這哥們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這哥們咋整的,如果真心出家,退位讓賢安心出家就是了,可是他非不,非要像個小孩子一樣,反反覆復的把錢挪到佛國建設上去。所以我說他要建一個佛光普照的理想王國才是他的真正想法。

世間事就是這樣,過之則荒唐,但是世間事一旦形成風流就很難逆轉方向,在這場颶風下的每個人只能掌握自己的方向盤順著風勢流淌,這叫順風者生,逆風者亡。

信佛之後,這哥們不近女色(當然他已是老年),不吃葷,不僅他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那當然反對了,這還讓不讓人活啊。如果他老人家不近女色,也頒布一條所有人都不能近女色,那此不是全國上下都成了剩男剩女了。

最後,這哥們就被滅了。

這場時尚颶風的起點是鳩摩羅什創造的,但能不能颳風還得看帝王將相的喜好。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只要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帝王創造夢想,大臣尋求力量,富人跟著收割效益,累積形成氣候,百姓就會順著上躥下跳,個個努力向前,誰也不想落後。

如此眾念一旦形成,眾念所向之處必所向披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造了一座又一座奇特的寺廟,能工巧匠們也激發了自我的想像力與智慧神技,塑造了豐富精彩的人物的故事,開鑿了大量千姿百態的佛像,這是漢傳佛教的第一個繁榮時期。

究竟有多繁榮呢?

用杜牧的話來講是這樣的: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麼短的時間裡就造了四百八十寺啊!這簡直是一場活生生的佛教房地產大開發。這個佛教地產公司是誰幹的?是鳩摩羅什乾的?那當然是不可能的。這個房地產公司幕後的大老闆就是帝王,軍師是鳩摩羅什與它的徒孫,工程投資建設方的是地方富豪。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一代帝王舉國之力才能創造了後世奇蹟。

如此因緣巧合的也給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藝術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幕間 的精彩文章:

TAG:幕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