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出師表》說北伐要等天下有變,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等了?

《出師表》說北伐要等天下有變,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等了?

原標題:《出師表》說北伐要等天下有變,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等了?



《出師表》說得好好的,要等待天下有變,蜀漢才出兵北伐,恢復中原。等到劉備死後,曹魏內外安定,無隙可趁,諸葛亮依然堅持連年北伐,為什麼不等天下有變了呢?因為時間不在蜀漢這邊,曹魏等得起,蜀漢等不起。

天下十三州,魏占其九,蜀漢本來佔有荊州和益州兩州,在關羽失荊州之後,就只剩下益州一個州了。在絕對實力上,曹魏處於完全的壓倒性優勢。


這就好比兩個人賽跑,一個成年人和一個五歲小孩,雖然時間對兩個人都是公平的,兩個人的步速就算是相同,因為成年人的步幅大,他和小孩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曹魏和蜀漢就是這個情況,曹魏是那個成年人,蜀漢是那個小孩。如果兩邊都保持和平環境,無論人口還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曹魏的積累速度都要遠遠超過蜀漢。等到兩邊的絕對實力差距已經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曹魏攻滅蜀漢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不用費什麼力氣。


這也就是為什麼到鍾會和鄧艾伐蜀的時候,有人提醒司馬昭可能並沒有那麼容易的時候,司馬昭完全不擔心消滅不了蜀漢,只擔心如何善後的問題。因為站在曹魏的角度來看,三十萬大軍分兩路進軍,以蜀漢當時的實力,是不可能擊敗魏軍的,唯一有可能的就是蜀漢堅守不出,魏軍糧運不繼,自己撤退。


同樣的,在消滅蜀漢之後,司馬氏就忙著篡魏為晉,儘可能保持內部的團結穩定大好局面,並不急於主動進攻東吳。和滅蜀一樣,如果雙方不打仗,各干各的,都聚精會神搞建設,結果就是晉國的積累速度遠遠高於東吳,過一段時間後晉國的硬實力就可以完全碾壓東吳了。這是司馬氏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從司馬懿到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對這一點都認識得非常清楚。


所以,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曹魏就不怎麼急於主動進攻蜀漢了,只在雍涼二州採取防禦態勢,繼續積兵蓄谷,積累硬實力。只有曹爽專政的時候,看不清形勢,又急於通過疆場立功來建立自己在曹魏的威信,才貿然出兵伐蜀,結果是鎩羽而歸。


同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曹魏和蜀漢對待戰爭的態度完全不同。諸葛亮每次出兵,都必須堅持的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出現大敗,造成大規模的戰士減員,所以只能全師為上。如果不能取得比較大的勝利,而投入的成本又比較高,就不如主動撤退了。曹魏則完全相反,每次戰役損失幾萬人只是九牛一毛,毫不介意,還可以再來。


曹魏輸得起,蜀漢輸不起,曹魏等得起,蜀漢等不起,根本的原因就在此,時間不在蜀漢這邊,而在曹魏一邊。

所以,從諸葛亮到姜維,蜀漢始終保持著進攻態勢。從戰略上說,其實就是以自己小規模的投入來牽制曹魏,讓曹魏不敢掉以輕心,不能集中精力於恢復和建設,從而避免讓雙方的硬實力差距越來越大。這也就是諸葛亮說的,北伐要滅亡,不北伐也要滅亡,與其坐而待斃,不如主動北伐,也許還有一線生機,反正不北伐肯定是沒前途的。


作者:蕭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劉備還沒有根據地,曹操為什麼仍然視劉備為最大對手
叛變多年又想回國當副總理,毛主席都同意了他又反悔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