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釉中的名瓷——兔毫盞

黑釉中的名瓷——兔毫盞

建窯在今福建省建陽縣永吉鎮。唐至五代燒青瓷,宋代以燒黑瓷為主,後來形成以建窯為主的黑瓷系,同時也兼燒青白瓷和青瓷。建窯黑瓷釉色黑而潤澤,器物內外均施釉,底足露胎,釉厚而釉汁垂流,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面因燒制時所含氧化金屬的作用而形成窯變花釉,有的釉面呈現黃色或褐黃色,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絲狀紋,俗稱「兔毫盞」。

黑釉器有印花、刻花、劃花、剔花等,尤以自然形成的窯變花紋著名。兔毫釉在漆黑髮亮的釉面上,閃現著銀色光澤的絲條紋,這種細如兔毫般的色彩,如同細雨流絲,分布自然,它與色地兩相對照,極富特色。

建陽窯黑釉兔毫盞,宋,高9.6cm,口徑16.2cm,足徑4.9cm。

器口內斂,腹部漸收,底圈足。通體施黑釉,盞里施滿釉,盞外施釉不到底,露胎處呈黑色。器里外口沿釉色呈黃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狀。

此茶盞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陽窯器物。北宋時期因宮廷盛行鬥茶之風,所以這種胎體厚重、釉色漆黑似鐵的茶盞流行一時。在這種茶盞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狀的黃褐色條紋,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稱「兔毫紋」,兔毫紋屬於結晶釉的一種。除「兔毫紋」盞外,建陽窯還生產「油滴紋」盞,這些黑釉盞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種。

建窯黑釉兔毫盞,宋,高5.8cm,口徑12.8cm,足徑3.9cm。

盞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鐵黑色,里滿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淚痕。碗口釉呈醬色,口下漸為褐黑相間,近里心為純黑色。釉中有絲狀黑褐色兔毛般結晶,俗稱「兔毫斑」。

宋金時期,兔毫盞在我國很多地方如江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燒制,其中以建窯所燒「建盞」最為著名。

由於宋代建窯兔毫盞名氣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對它多有讚美之辭,如蔡襄《茶錄》云:「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

兔毫盞的真正魅力,在於它的獨特釉斑,猶其是曜變。將它置於陽光下,那些曜變圈立刻閃爍起來,隨著陽光強弱與觀察角度的變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斷變化,五顏六色,猶如鑽石般的絢麗,真是美不勝收!而即使是一般的兔毫盞,在陽光下注滿清水,凝神靜觀,那一根根的兔毫,藏品徵集:一三壹玲一漆壹叄玲玲肆頓時活了起來,小小的盞中,變幻出森林,雲海,大洋,甚至還有萬馬奔騰,千船競流。這種景象與變化,是任何一種陶瓷都無法與之倫比的。這或許也就是兔毫盞形制雖然粗朴,卻能成為王公貴族士大夫的珍寵,從而登上宮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兔毫盞的特殊釉斑,宋代時尚無法人工製作,純粹自然生成,因此一窯數萬件黑瓷中也許就只有一兩件窯變珍品。當時就稀少,如今存世更是屈指可數,成了國寶級文物。近年來,閩北一些有志者經過反覆試驗,已經研究出了兔毫盞包括曜變在內的秘密,用小窯燒制出了足可以假亂真的精品兔毫盞。今天,兔毫盞作為茶具來說,已經失去了它的實用功能。然而作為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茶具,作為獨具一格的古代陶瓷,它的審美藝術價值猶在。因此模擬兔毫盞雖然價格不菲,也很受歡迎。

兔毫盞讓我個人所言還是挺有收藏價值的,在黑釉中也是比較出名的那種。

以上言論僅是個人觀點,請勿用於它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唐憶夢 的精彩文章:

淺談明清的五彩瓷
小古玩大價值的「日用品」——鼻煙壺

TAG:荒唐憶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