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尿量超過8次,其實是身體這個地方「亮紅燈」了

每天尿量超過8次,其實是身體這個地方「亮紅燈」了

32歲的王玉芹生完孩子以後,發現小便次數比以前多了。因為不痛不癢,她起初並未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結果幾年後癥狀越來越嚴重,一天跑廁所最多時可達60多次。

每天尿量超過8次,其實是身體這個地方「亮紅燈」了

60多次!對普通人來說很難想像。「生孩子那時候難產,孩子頭比較大......」王玉芹說道,由於常年從事體力勞動,自己身體底子差,又加之孩子難產,就此落下了病根。

尿頻、尿急、不能憋尿,一憋尿就疼,一晚上能去廁所20多次......這是王玉芹患病後的真實寫照,「那段時間太難受了,晚上經常睡不好。」她說,如果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和鼓勵,自己都不想活了。

每天尿量超過8次,身體這個部位在拉警報

王玉芹的病情屬於嚴重的一類,但疾病其實都是由小到大逐漸進展的。她的主刀醫生——北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張耀光介紹,急迫性尿失禁屬於膀胱過度活動症中的一種,患者最常出現的癥狀就是尿頻,但不至於尿褲子,可要是不治療,患者的癥狀會加重,尿頻增加,這時就會出現上廁所來不及的情況。

該病也並非簡單的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的產生可能是其它病引起的,例如患者可能存在泌尿系感染或泌尿繫結石、泌尿系腫瘤。

尿頻、尿急是個人的主觀感受,如何早期識別是不是膀胱過度活動症呢?

北京醫院泌尿外科萬奔主任談到,如果一天尿量高達8次,夜間超過2次、突然會出現強烈的尿意,經常難以控制、有時會有難以控制的遺尿,需要經常更換衣服、外出行走需要密切關注公共衛生間等就要警惕了。

每天尿量超過8次,其實是身體這個地方「亮紅燈」了

目前中國OAB疾病總體治療率低

初期把尿頻、尿急等癥狀不當回事的,不止王玉芹一個。

2018年中國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深度市場調研報告顯示,通過對北上廣等七大城市60例頑固性膀胱過度活動症(OAB)患者深度調研發現,目前中國OAB疾病總體治療率低,就診率低和誤診是主要原因。

新發OAB患者中很多患者選擇忍受,老年人就診率更低。首次就診患者偏向於就近選擇醫院,大部分患者去到二級/社區醫院,部分患者在二級/社區醫院被告知老年人尿頻常見,無需治療。並且,OAB誤診為尿路感染較為常見。

膀胱起搏器臨床治療率不到1%

在基礎治療如藥物、電切手術、膀胱灌注等方式都沒有太大改善後,2016年,王玉芹來到北京醫院,選擇了膀胱起搏器手術。

調查顯示,超九成難治性OAB患者不得不妥協於現有治療或放棄治療,而高達60%-80%效率的骶神經調節(膀胱起搏器)臨床治療率不到1%。全球已經有25萬患者接受這一治療,此類手術由於在中國開展的比較晚,當前一年的治療病例也僅200例左右。

簡單來說,膀胱起搏器能讓主管膀胱和排尿的骶神經準確向大腦送達「開」、「關」信號,從而控制OAB癥狀。它是難治療性OAB的進階治療方式,主要對症難治性急迫性尿失禁、頑固性尿頻-尿急綜合征(難治性OAB)、特發性尿瀦留、排便功能障礙,如大便失禁等,還有間質性膀胱炎、盆底疼痛綜合征、神經源性膀胱、慢性便秘等。

患者王玉芹就伴有盆底疼痛綜合征、間質性膀胱炎等。做完手術後,王玉芹從每天要跑廁所60次降到了20次,這對普通人群來說還是很多,但對於像她這樣的患者來說已經是相當可觀了。

每天尿量超過8次,其實是身體這個地方「亮紅燈」了

專家提醒:不要憋尿

尿失禁還有一個名字叫「社交癌」,可見其對患者生活的困擾。此病女性多發,尤其是生育後婦女、老年婦女。

如何才能夠遠離它?

相比於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預防更難。張耀光指出,這是因為急迫性尿失禁原因尚不明確,一些疾病如泌尿系感染、間質性膀胱炎等都會誘發此病。除了飲食、生活習慣方面的調整,建議患者做到及時發現,早期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另外,還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避免憋尿,不少人因為長期憋尿,最後導致膀胱功能損害而出現問題;二是發現泌尿系感染要儘早治療,女性多發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也會影響到膀胱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9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身體出現4個癥狀,你已經成為「濕」人!怎麼祛濕?
一體檢全身是病?若是這6種,根本不需要擔心

TAG:3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