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用戶安全寄託於性別干預,滴滴順風車確定不是在開玩笑嗎?

把用戶安全寄託於性別干預,滴滴順風車確定不是在開玩笑嗎?

時隔一月,滴滴終於還是想進一步擴大順風車業務了。

據報道,滴滴於6月13日發布的「安全升級工作進展更新」顯示,將於6月15日局部恢復部分夜間時段的訂單(具體開放時間段為,22:00-24:00和05:00-06:00)。出於安全的考慮,目前以上兩個夜間時段的順風車訂單,將只允許車主與乘客為同一性別方可合乘出行,即男車主接男乘客,女車主接女乘客。

不論是想擴展業務,還是想為用戶提供更有安全保障的服務,滴滴努力的姿態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很遺憾,其努力的方向似乎偏差了太多。

我們都知道,滴滴下線順風車業務是受5月份的空姐乘滴滴順風車被殺事件影響。但從滴滴的所作作為來看,空姐被殺事件並沒有讓滴滴真正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最可笑的是,這麼慘痛的教訓,滴滴的反思竟然只是從性別上干預用戶的匹配度,從而減少類似騷擾傷害等事件的發生嗎?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一個學校為了減少強姦事件的發生,將一個好好的學校強行劃分為男校和女校兩個部落,男生只能去男學堂,女生只能去女學堂,何其荒唐也!

空姐被殺案曝光以後,我注意到滴滴被曝光了多起司機騷擾、尾隨乃至傷害女乘客的新聞事件,從輿論以及常識來看,的確是女用戶被侵害的可能性更高一些,由此對男司機做些約束也算是合情合理。

但並不能由此認定,司機便是更高危的群體。同樣不能由此認定,男乘客乘車就一定安全,女乘客坐女司機的車就一定安全,甚至司機也未必就真的比乘客更高危。總之,以性別為切入點毫無疑問是一個偷懶且錯誤的選擇。

此外,從操作層面來說,我對滴滴的做法表示懷疑。懷疑的點有以下幾個:

1、此前有媒體報道,滴滴順風車存在乘客、車主貼「標籤」互評的現象,且有男司機通過對標籤篩選乃至圍獵女用戶的情況。

儘管滴滴隨後宣布下線了貼標籤和評論功能,但此事卻對用戶的安全心理造成極大衝擊,有女性用戶即表示為了安全將性別設置為了「男」。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女(司機)女(用戶)、男(司機)男(用戶)一一匹配?

司機固然可以實名認證,滴滴也可以要求司機在接單前進行人臉識別,難道要求乘客端也要實名認證並人臉識別嗎?

再比如,男用戶把性別改為女而後被女司機接了單,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處理?滴滴能有效規避這一現象的發生嗎?很顯然不太可能。

2、順風車本質上是合乘車,這就要考慮到場景的多樣性。按照滴滴的規定,男司機只能接男乘客的單,那麼如果乘車的用戶是一男一女即兩人及以上的用戶呢?

3、女司機的供應量與女乘客的需求量能否匹配以及如何有效匹配?

4、司機傷害乘客或乘客傷害司機和性別沒有必然的關係,最多是一個概率學問題。男司機同樣可以傷害男乘客,女乘客同樣可以被女司機傷害到,反之亦然。滴滴此舉並不能保證用戶(雙方)的安全。

最後,還是想問一句滴滴:作為平台,空姐被殺事件,你最大的漏洞在哪裡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B哥 的精彩文章:

TAG:電商B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