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說參同契-和尚變道士

我說參同契-和尚變道士

道家有南北兩派,我說呂純陽祖師等於佛家的六祖一樣,南宗北派同他都有關係。南宗到了張紫陽真人,他得道的弟子是和尚,後來當道士去了,名叫薛道光。他參禪參了幾十年,他師父們都認證他大徹大悟了,但是他覺得沒有悟。悟道要了「性」及「命」,這個「一念不生」全體現這些,他都懂都證到了;但是他認為悟了道大徹大悟,只了了一邊,另外還有一邊,還有這個命功沒有了。在禪宗來講,就是所謂向上一路的事。因此他不穿和尚衣了,穿了和尚衣到處訪道找明師不方便,後來碰到了張紫陽真人,他才成就。

這個就是說,你要修道,沒有修明心見性的性功,只做有為工夫也不成功,原因是著相。所以修道修密宗的人,非常容易著相,解脫不了,性功很難悟透徹。但是修性功的人,專坐禪達到明心見性,也只見到法身,了了性,沒有了命,報身不成就。報身是要修命功的,所以性命雙修就是道家的理論。可是修命功必須要先悟到性功,所以「人若不知本來真性,末後何歸」,也是枉然。「了性是末後大事」,在道家講了性是什麼呢?明朝以後道家「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還不是了性,什麼時候是明心見性?粉碎虛空!虛空都要打破,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沉」, 這個時候就了性。命功修成了再了性功,那麼這個神仙就不是神經了,就是真正的神仙了。

「不知欲要反終,先當原始」,所以修道的工夫,是要回到本來那個不生不死的仙佛之道,就是回到我們那個本來面目去,回到這個生命的本來。所以「欲要反終」,要想回到最後那個本來地方,「先當原始」,必須要先找出本來面目。他這個道理是說,修道的第一步「必須反覆窮究」,一定要去窮究。窮究就是佛家禪宗的參禪,「思我這點真性,未生以前,從何而來。既生以後,憑何而立」,這就是禪宗祖師講的參話頭,父母未生以前你在哪裡,死了以後究竟有沒有?

我們看清朝第一個皇帝順治,後來他出家了。他有首詩,因為滿洲人初學中國文化,作得不大好,但是他寫得很坦然:「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不過他表示後來悟道,「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他認為前生是個得道的高僧,這一生當了皇帝划不來。「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在帝王家」,很討厭做皇帝。歷史上有好幾個皇帝,自己及後人,都發了願,願生生世世莫生帝王家。你看做了皇帝的人那麼討厭當皇帝,有了富貴那麼討厭富貴,就是我們這些窮小子偏偏想富貴。

這個性功要參究,要悟道,你要悟到「未生以前,從何而來。既生以後,憑何而立」,現在我們這個命究竟在哪裡?是在丹田,還是在腦子?哪裡?「憑何而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功夫不負有心人
南懷瑾老師: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