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房顫及房顫的危害

房顫及房顫的危害

2017年衛生經濟學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達1.9億。心房顫動(房顫)時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發病率高達5%,在我國房顫數量超過1.5千萬。房顫會導致卒中,心衰和死亡率增加等危害,因此,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加重,房顫的發病率居高不下的形勢下,對房顫疾病危害的人是急需進一步強化。

什麼是房顫呢?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達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絕對不整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房顫患病率還與冠心病、高血壓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關係。

給我一個心,可以不可以

GIF

房顫的臨床表現是什麼呢?

1.心悸 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勞累;

2.眩暈 頭暈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適 心前區疼痛、壓迫感或者不舒服;

4.氣短 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有些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癥狀。

房顫有哪些危害呢?

栓塞

房顫持續48 h 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見的血栓附著部位。左心房附壁血栓脫落可導致動脈栓塞,其中90%是腦動脈栓塞( 缺血性腦卒中),10%是外周動脈栓塞或者腸系膜動脈栓塞等。持續性房顫患者恢復竇性心律後其左心房機械功能的恢復至少需4周,因此在復律後早期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風險。根據Framingham研究的數據,非心臟瓣膜病房顫引起腦栓塞發生的幾率是對照組的5.6 倍,而心臟瓣膜病合併的房顫則是對照組的17.6倍; 非心臟瓣膜病房顫患者每年發生栓塞事件的幾率為5%左右,是非房顫患者的2~7倍,占所有腦栓塞事件的15%~20%。

2.心衰

房顫發作時,由於心房泵血功能基本喪失,可導致心排出量顯著降低( 可達25% 甚至更多)。對於已經存在心室舒張功能不全的患者,由於其心室充盈更加依賴心房收縮,故一旦房顫發作,心排出量降低會更為明顯,心功能的惡化也會更為顯著。當房顫的心室率持續超過120~130 次/分時,可能導致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其發生與心肌的能量耗竭、重構、缺血等因素有關。

3.心肌缺血

房顫時絕對不規則的心室律亦對血流動力學和冠狀動脈血流量有不良影響。

4.生活質量

AFFIRM、RACE等臨床研究證實,房顫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健康人群顯著受損;反覆住院

5.認知功能障礙和痴呆

顫是老年痴呆症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對於老年房顫患者尤其如此。腦卒中是導致痴呆及認知功能障礙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房顫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率。最新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即使沒有腦卒中,房顫也是認知功能障礙的顯著危險因素。

黃牌警告

6.死亡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房顫並非一種良性心律失常,會增加死亡率。Framingham 研究顯示,房顫病人死亡率約為健康人群的兩倍。因此,積極預防與及早治療房顫非常重要。

紅牌離場

喜歡我們,記得關注並分享

友情提示:世界盃期間,看球需謹慎,不要過分激動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房顫患者護理微服務 的精彩文章:

TAG:房顫患者護理微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