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評:罵特朗普「輸了」,美國輿論格局太低

社評:罵特朗普「輸了」,美國輿論格局太低

美國媒體出現大量否定金特會成果的聲音,宣揚金正恩在沒有做出任何新承諾的情況下換取了美方的諒解和讓步,尤其是特朗普停止美韓軍演的承諾是平壤長期夢寐以求的,而且這也是中國很想要的。

特朗普在與金正恩會晤結束後,包括在回美國的飛機上,先後發了8條推特,為金特會成果辯護。他指責當年反對他軍事威脅朝鮮的人和今天反對會晤的「是同一撥人」。但他看上去「寡不敵眾」,罵金特會結果的那些聲音正在美國形成「輿論海嘯」。

具體來說,特朗普搞了與金正恩的「歷史性會晤」,反而被美國輿論吐了一身唾沫,這與他和自己團隊之前調門放得太高有關。特朗普政府一直信誓旦旦不會做任何讓步,朝鮮必須迅速棄核,美方的所有回應都要在這之後才會發生。在一個公司里,這樣對外談判沒問題,因為最後讓不讓步全由老闆說了算。但是在國家裡,輿論一旦信以為真,再轉彎就難了。

加上特朗普政府同美國輿論精英的關係很差,將之前的強硬談判造勢與會晤的最終軟化結果銜接起來就更困難了。

但從宏觀上看,美國的體制顯然在互聯網時代的適應性上也出了些問題。國家主流輿論與選舉產生的賦權不協調,多種原因導致的主流輿論的裝腔作勢與國家真實利益拉開距離,這些加劇了美國社會圍繞重大問題的分裂,也會刺激決策團隊內部的分歧,促使這個國家左搖右擺,患得患失。

美國輿論圍繞金特會美方得失的爭論在價值坐標上有些荒腔走板。他們關心的究竟是什麼呢?美國的意見領袖們本應關心這次會晤是否有利於推動半島無核化目標的落實,關心美國的國家安全是否得到了更大保障。但他們卻在追究特朗普是否做了某種讓步,是否讓對方「佔了便宜」。

那些批評者完全不顧他們可能並不了解內情、美朝談判是個長期過程等實際情況,不負責任地向美朝談判進程施壓,而且在他們看來,這是美國制度的先進性所在。

美朝談判進程的齒輪決不能掛在美國國內政治的齒輪上。前者的目的是公共的,並且與美國真正的利益掛鉤,那就是以和平談判的方式最終實現半島的完全無核化目標。它的過程應當是越平穩越好,快不是唯一正面指標,它要與穩健達成平衡。

在這個坐標上計算美方的得失,是最能立得住腳的。而換用任何其他適合在輿論廣場上唬人的角度計算美方損益,都難免偏激。美韓如能停止聯合軍演,朝鮮的確高興,中國也支持,但因為中朝高興,美方就該鬱悶、失落嗎?談判就是要尋找最大公約數,而非僥倖於施用詭計或通過恫嚇將己方條件強加給對方。

此次美國輿論給我們這樣的印象:凡是對方喜歡的,他們就要反對;凡是對方不喜歡的,他們就要推進。這樣的價值取嚮往往是敏感、不夠成熟的社會裡才會有的,想不到美國的主流輿論這兩年越來越呈現出如此的偏執。

朝鮮半島局勢出現前所未有的緩和,朝鮮方面停止了核導試驗,拆除了核試驗場,反覆承諾實現完全無核化,這些都是倒退到去年下半年美朝對立高峰時美國社會難以置信的進展。美國怎麼會「輸」了呢?究竟「輸」了什麼呢?

半島無核化不可能是華盛頓下個命令,朝鮮就照辦落實的過程。金特會鞏固了半島根本性緩和的勢頭,大大拓寬了各方利益的交匯區,開闢了談判解決問題的新前景。半島問題最後要用結果來說話,現在需要一個強勁的起步,然後是長跑。眼下最不確定的並非起步是否完美,而是美國輿論表現出的弔兒郎當和裝蒜的樣子,它們能支撐美國往前跑多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文在寅在青瓦台看直播:我昨晚也一夜未眠
「神舟」負責上天,「七龍」負責下海,下南海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