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痛風究竟是個什麼鬼?

痛風究竟是個什麼鬼?

目前被痛風折磨的人越來越多,痛風究竟是什麼鬼呢?

敘述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DNA、基因、核苷酸、嘌呤和尿酸的關係。

嘌呤是組成核苷酸的原料,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是四種鹼基,它們和磷酸以及脫氧核糖組成核苷酸,也就是有四種核苷酸,即:腺嘌呤脫氧核苷酸(dAMP )、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dTMP )、胞嘧啶脫氧核苷酸(dCMP )、鳥嘌呤脫氧核苷酸(dGMP )。他們的區別主要是含有的嘌呤或者嘧啶的不同。而核苷酸是構成DNA的基本單位,DNA的雙鏈以磷酸,脫氧核糖為基本骨架,A與T,C與G相配對識別,其鹼基的排列順序構成承載人體遺傳信息的密碼.一條DNA鏈中表達生物效應的部分相鄰核苷酸序列就是基因

打個比方,DNA是整座長城,是兩面牆對著組成的,而基因就是其中一段一段的城牆,而核苷酸就是組成城牆的石塊或者磚塊,而石塊或者磚塊分為四種類型ATCG,且他們是兩兩配對的A-T,C-G。而我們常說的的嘌呤就是鳥嘌呤G和腺嘌呤A,而他們在體內促進尿酸生成的酶和抑制尿酸生成的酶的作用下,最終被代謝為尿酸。

正常成人每日約產生尿酸750mg,其中80%為內源性(體內產生),20%為外源性尿酸(飲食攝入),這些尿酸進入尿酸代謝池(約為1200mg),每日代謝池中的尿酸約60%進行代謝,其中1/3約200mg經腸道分解代謝,2/3約400mg經腎臟排泄,從而可維持體內尿酸水平的穩定,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致高尿酸血症。

痛風其實就是機體嘌呤代謝紊亂,導致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增多,造成了高尿酸血症。當血里的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就會以鈉鹽的形式結晶而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等器官和組織內,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特指急性特徵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

而尿酸是食物中嘌呤的代謝產物,正常人從飲食中攝取的嘌呤僅佔20%左右,其餘的嘌呤都是在機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從食物攝取的嘌呤雖少,但極少被機體利用,大部分會被分解轉化為尿酸,所以從飲食中獲取的嘌呤對尿酸水平影響不容忽視。

如何區分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呢?

首先要知道,嘌呤是細胞核中遺傳物質的組成成分。所以細胞越密集的生物組織,嘌呤含量就越高。那些沒有細胞結構的食物,比如牛奶,嘌呤含量就非常低。也有些食物整個就是一個大細胞,比如各種禽蛋。無論蛋多大,只是一個細胞,只有一套遺傳物質,嘌呤總量是非常少的。水果蔬菜比較「水汪汪」,它們的細胞體積比較大,其中還有個大液泡,單位重量中遺傳物質的含量也很低。所以嘌呤含量就低。

那麼食物嘌呤含量應該怎麼分?

醫學書籍上通常把食物按照嘌呤含量分成四等。

第一等是超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 150 mg/100 g 以上,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當完全避免這些食物。包括各種動物內臟(肝、腎、腦等);部分水產品(沙丁魚、鳳尾魚、魚子等);濃肉湯、濃魚湯、海鮮火鍋湯和羊肉火鍋湯等。

第二等是中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 75 mg~150 mg/100 g 之間,患者應當嚴格限量,在急性發作期不能食用。它們包括各種畜肉(豬、牛、羊、鹿等);禽肉(雞、鴨、鵝、鴿子、鵪鶉、火雞等);部分魚類(鱸魚、鯉魚、鯽魚、鰻魚、鱔魚等);甲殼類(牡蠣肉、貝肉、蚌肉、螃蟹等),還有干豆類(黃豆、黑豆、綠豆等)。

第三類是中低嘌呤含量的食物,嘌呤含量在 30 mg~75 mg/100 g 之間。包括深綠色嫩莖葉蔬菜(菠菜等綠葉菜、蘆筍等嫩莖);花類蔬菜(白色菜花、西蘭花等);嫩豆類蔬菜(嫩豌豆、嫩蠶豆);未乾制的菌類(各種鮮蘑菇);部分水產類(三文魚、金槍魚、白魚、龍蝦等)。

第四類是低嘌呤含量食物,嘌呤含量在 30 mg/100 g 以下,幾乎無需顧忌其嘌呤含量。它們包括奶類(牛奶、乳酪);各種蛋類(雞蛋、鴨蛋、鵪鶉蛋等);淺色葉菜(大白菜、圓白菜、娃娃菜等);根莖類蔬菜(土豆、芋頭、甘薯、蘿蔔、胡蘿蔔等);茄果類蔬菜(番茄、茄子、青椒);瓜類蔬菜(冬瓜、絲瓜、黃瓜、南瓜等);各種水果;各種糧食(大米、白面、小米、玉米等)。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痛風 的精彩文章:

可緩解痛風的4種蔬果,最後1種人人都愛吃!你知道么?
痛風的「天然剋星」,常用「它」泡水喝,輕鬆降尿酸,痛風不來擾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