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端午明明是中國的,韓國日本為啥敢來湊熱鬧!贈茶

端午明明是中國的,韓國日本為啥敢來湊熱鬧!贈茶

01

快要到端午了,老王一邊開心吃著粽子,一邊喝著茶,忽然看到手機新聞里,韓國人也開始過端午的報道。

這一下讓我想起,韓國人曾經把他們的「江陵端午祭」成功申報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雖然幾年後中國也成功把自己的端午節在聯合國申報成功,但是當初為了這個「端午」之爭,兩國民眾誰也不服誰。

這還是韓國,日本呢?

日本人表示:我們也有自己的端午節供。

(你沒看錯,是四個字)

沒錯,大部分國人只知道中國的「端午節」,對於韓國的「端午祭」和日本的「端午節供」或「端午節句」,可能毫無耳聞,即便聽說過也會覺得都是山寨版的。

那麼,讓老王來給大家講講,這兩國的端午節都是怎麼回事。

韓國人一般認為,自家的端午祭有著本土的歷史起源,也就是不關你中國什麼事,是我們自己開發出來的節日。

他們自稱自家的端午祭可以上溯到很古老的年代,例如,韓國學者援引史料,認為這個節日和五月插秧結束後的祭祀及聚會歌舞有關。

韓國人認為,具體的江陵端午祭活動,主要是指其以山神祭、城隍祭為主,是韓國獨特的傳統節祭,保持了韓民族巫祭的古老形態。

還有韓國學者指出,江陵端午祭實際上是所謂「洞祭」(村祭)和端午祭的混合形態,而且刻意強調江陵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完全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兩碼事。

不過就算他們嘴硬,也必須承認在整個東亞地區,確實存在著一個泛「端午文化圈」,並承認「因夏令時節風俗而成的端午節告祀,是亞細亞東部國家的多樣傳統之一。」

02

相比韓國,日本人還算老實一些,他們承認端午節供的起源是中國,另外也認同日本端午風俗中的那些中國文化元素,但通常他們也會同時或更加強調端午節供中那些日本獨自起源的要素。

另一方面,對於日本端午節供中各種事項的描述,一般是較多地集中於男孩節的鯉魚旗、武士人形等。這些實際上意味著,日本人默認端午節不是我們自家製造的,但是我們用我們的文化把它重新改良了~

日本民俗學者認為,日本的端午是將從中國傳入的端午祓禳儀式和日本本土的傳統農耕儀式相互融合而形成了獨特的特點。

事實上,對應於三月三日的「女孩節」,端午節更趨向於「男孩節」,這個特點倒確實是日本端午最大的特徵。

不過,相比於中國和韓國至今依然保持農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的傳統,日本由於明治政府的徹底西化,所進行的一系列曆法改革中,就包含了把端午節供變為按照公曆的5月5日來安排了。

說到農曆,我們就必須審視一下端午的發源,因為地理環境的相似,東亞三國曾經擁有相同的時間制度、天時觀念和非常相近的季節感,並且通過相同或相近的傳統曆法來編製各自的日常生活,包括安排農耕生產啥的。

但是,為何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五月五這個時間,作為端午的這個節日呢?

這究竟是東亞民族某種歷史的巧合,還是主體文明對周邊文明的文化輻射呢?

03

老王覺得,這和端午所處的時間節點有著莫大關係,也和這個日子在一年中的重要性有關。

下面,就來具體分析分析。

中國古人認為,端午和夏至前後是天候、季節發生較大轉變之時。自戰國秦漢時代以來,一直有視五月為「惡月」「毒月」之說。

畢竟,這種觀念當與古人對端午前後的天候、季節變換的深切感受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

在此基礎上,中國民間對端午的解讀,主要是圍繞著端午的「時間特異性」展開。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通俗一點說,就是他們把端午視為「夏節」「天中節」,認為正值春末夏初,「陰陽爭,死生分」(見《禮記·月令》)。

所謂端午,就是夏至前後,古代民間認為此時由於陽氣至盛,反倒意味著陰氣將起,形成相互爭鬥、不相和諧的局面。

從此天候進入夏季,白天逐漸變長,太陽漸趨「天中」,天氣轉熱,就會滋生毒蟲,同時也會導致疫病的流行。

顯然,古人沒有任何現代防疫知識,於是他們就把酷暑時的各種疾患視為是「邪氣」或是「毒氣」。

比如三國演義里,更是將南方的疫病具象化為「五毒」。

由於默認是「惡氣」、「病氣」等作怪,所以古人就發明了許多避邪祛惡和防疫保健的方法,用來對抗它們。

而端午習俗中的各種相關植物,大都會散發出或刺激或芳香的氣味,甚至僅僅只是青草的氣味,也都相當於「葯氣」「藥味」,可以用來對抗「邪氣」「病氣」,從而使各種疫病獲得預防和控制。

古代日本人對於端午的節氣性解釋,和中國非常相似。

他們認為夏季到來,往往又碰上梅雨季節,濕氣很大,濕熱天氣不僅蚊蟲繁殖迅猛,人也容易因此而生病。

而且,這個季節也正是菖蒲等可以用來防疫或辟邪的植物,生長非常繁盛的時期,很容易採到。所以古代日本人也習慣於在端午時,在屋頂插上菖蒲、艾蒿之類的植物,並進行沐浴凈化等儀式。

至於韓國,他們也認可端午是一年當中陽氣最為旺盛之一日的觀念。

並且以端午為界,在夏天即將到來,季節替換之時,很多韓國人會以村落為單位,進行祭祀山神、地神,驅退惡鬼、祈求豐收的各種儀式。

所以,端午節的起源其實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中國後來逐漸演變為了紀念屈原的特殊日子。

04

但這並非意味著,日本韓國,就沒有借鑒中國端午的各種習俗。

比如在古代中國,端午被認為是最為合適的製藥時間。陳元靚在《歲時廣記》卷二十二「合諸葯」條引《瑣碎錄》中記錄:「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臘日、除日前三日合葯,可久不歇氣味」。這就是說,端午時所合之葯的藥效會保持很久。

而端午所制之葯以菖蒲酒、艾酒、雄黃酒較為普及。明清以後,雄黃酒漸漸流行起來,這大概是受到道教以雄黃煉丹的影響,民間認為它有消毒和辟邪雙重效力。

端午採藥及其這天所采之葯靈驗的觀念,後來也逐漸地被東亞各國所共享。

在日本歷史上的飛鳥時代,據《日本書紀》記載,公元611年,即推古十九年五月五日,宮廷曾有「葯狩」之舉,所謂「葯狩」,就是指去野地採集菖蒲和艾草等草藥,同時取鹿茸等為葯。

另外,日本民間有的地方還把端午這天稱為「葯日」,若下雨則叫作「葯雨」,認為是一種吉祥的氣象。

同樣的,在韓國和朝鮮,人們會在端午當天的黎明時分去野外收集各種藥物。根據洪錫謨《東國歲時記》記載,端午這天午時,官宦之家要貼「天中赤符」以為驅邪;內醫院要製作「醍醐湯」進貢。所謂「醍醐湯」,是採用烏梅、白檀等「韓葯」煮成,味苦而清爽,有利於消化和防暑。

在端午時,韓國妹子還會特意化上「菖蒲妝」或「端午妝」,據說這樣可以辟邪,以及治療頭疼。

除了老王說的這些,還有一個特點,也是端午時三個國家共有的習俗,而且也很大可能是從中國流傳開的。

對了,並不是指吃粽子~

在古代中國,端午除了吃粽子之外,喝茶也是普遍的習俗。

而且,還有一種特殊的「端午茶」。

民間認為,端午時節飲茶可以辟邪解毒、防治中暑、祛濕散風、清熱消炎

等,故又有「端午百病茶」、「端午萬能茶」之稱。

有些地方的端午茶,還會加入山蒼柴、石菖蒲、小葉榕、銀花藤、山當歸、野丹參等藥材。

同樣的,韓國和日本也會在端午節時喝茶,韓國江陵端午祭的節令飲食中,就包括一種浸泡了菖蒲的茶,據說喝了就能阻止瘴氣入侵身體。

日本皇室也會在這一天舉辦盛大的宴會,並在宴會席間品茶。

05

所以,就算端午節的起源有著爭議,但端午文化中飲茶的習俗,是整個東亞文化圈所共同接受的。

在熱浪襲人的端午季節里,喝上一杯清茶,既解渴,也可以養生。

而且在中國,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大習俗,粽子雖然好吃,但並不好消化,特別是現在肉粽、豆沙、蛋黃等成分樣式更豐富,有些過於油膩以及脂肪、蛋白過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脹氣,使疾病急性發作。

這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吃粽子之外,再配上一壺清茶。

同時,端午之後伴隨炎熱夏季,病菌滋生是流感的高發季,這時候常飲茶還能幫助提高免疫力,有效抵禦病菌病毒等。

適逢端午到來之際,老王也合時宜地推出一款端午茶禮:

老王準備送出一份端午茶禮

全國順豐包郵

條件

講出你和端午的故事

留言截止明晚11點

點贊最多者獲得這份茶禮

還等神馬

趕緊留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越南這國家,為什麼這麼橫?
十三人破敵十萬的唐朝名將,最終卻死在野人手裡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