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ins風是否看膩?非遺線雕的中國風帶給你眼前一亮

ins風是否看膩?非遺線雕的中國風帶給你眼前一亮

第二自然(d2ziran.com)

是一個專屬匠人的推廣平台

6月9日是我國一年一度的非遺日。

成天滿屏的ins風,muji風,

大家是否看膩了呢?

我們國家悠久歷史文化

沉澱下來的精湛技藝

恐怕不是一個什麼風

能描述得來的。

文末有驚喜

用陳年的磚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調和,反覆舂打、手工搓成柔軟而又富有韌性的漆線,然後在塗有底漆的胚體上用漆線盤、結、繞、堆,塑造浮凸的圖形。

這就是流傳在福建民間的一門絕妙手工藝:漆線雕。

漆線雕是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之一,源於泉州,是閩南地區的傳統工藝。漆線雕做工精細雅緻,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

非遺那麼多,為什麼單單選這個來寫呢。作為一個匠人,職業病就是看到一件工藝品,立刻會開始想,這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用的什麼工具,什麼材料。然而盯著這些精美的工藝品看,還是毫無頭緒。質地酷似金屬,但是金屬能形成這樣複雜的造型,能與背景材料有此等的契合度,即使是現在也是很困難,不由得佩服古人的智慧與技巧。

廈門同安馬巷鎮的蔡氏一門,便是閩南地區「漆線裝佛」的「名門」。

建國後,「期限裝佛」的處境在破除愚昧的大環境下越發艱難。蔡氏的第十一代傳人蔡文沛先生先破後立,做了一個重要決定:破獨門絕技的舊規,廣收學生,以求傳承。

「漆線裝佛」也改名為「金木雕」。

蔡文沛先生的兒子,蔡氏第十二代傳人蔡水況先生在這個基礎上,將這項絕技用在了瓷瓶、磁碟,甚至是蛋殼上,首創漆線「龍鳳盤、瓶」,使漆線裝飾工藝獨立為一種自由的藝術表現形式,並謂之「漆線雕」。

在國家的重視下,2006年5月20日,「漆線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蔡水況先生也成為廈門市的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之一。

對於蔡水況先生來說,從出生起,他就和「漆線雕」斷不開關係。

他生在一個漆線雕世家。當時在整個閩南、台灣和東南亞地區,只要是華人供奉的寺廟,大都有蔡家的產品。

13歲時,他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漆線雕的基本功。從此,數十年如一日,蔡先生勤勤懇懇,為漆線雕貢獻了自己的大半輩子,連他的老闆都開玩笑說「他除了漆線雕什麼都不會」。日積月累,他的技藝越來越嫻熟,名氣也越來越大。

這是一項極為龐大的工程,光是準備工作就耗去了大量精力,為了重建「四大金剛」,蔡水況走訪了全國各大寺廟,光是草圖就畫了幾百張。

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日以繼夜地,蔡先生用一根根漆線在佛像盔甲上繞出人字甲,六角甲等等不同的樣式,或粗獷豪放,或圓潤華美,「四大金剛」終於修繕完成。這次工程耗去了他多有的精力與心血。完工後,他大病一場,像是老了好多歲。

在蔡水況先生的手中,漆線雕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在1973年的廣交會上,經由他長做過的蛋殼上布滿了精緻的圖案,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在當年就賣出了17元的高價,可謂是「錢」途無量。

但是他卻不為所動,如今年近8旬的老先生說:「我要認真做好傳承,這遠遠比賺錢來得重要。漆線雕是屬於廈門的,屬於中國的,不是我一個人的,更不只是蔡家的。」

-插播-

謎底終於揭曉,漆線雕原來是這麼做出來的!!!不得佩服中國古人的天才智慧。

如今漆線雕在閩南地區也是家喻戶曉的工藝了,廈門工藝美術廠還把漆線雕和陶瓷結合起來,創作、生產了線條陶瓷作品。

蔡氏漆線雕第十三代傳人蔡彩石羨創作的《英雄》,打破常規、構思奇特,以古代將軍鎧甲為背景,加上貼金彩繪的京劇大花臉譜,進一步凸顯了漆線雕的藝術表現力。

同時蔡先生的另一番話也為很多其他的傳統手工業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單純的傳統內容很難被年輕人接受,傳統工藝要創新,才能讓年輕人喜歡。

確實是如此,只有讓年輕一輩感受到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傳承才能得以延續。就像蔡先生說的,這些東西,本身就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財富。

除了漆線雕之外,還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手工藝在逐漸消失,也有不少像蔡老一樣的質樸匠人在奉獻自己的一生。

所以,為了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被遺忘的美好,大家在評論里說說你記憶中的手工技藝吧。

傳承,從傳播開始。

互動福利

留言分享「你記憶中的手工技藝

本篇文章將選出一名評論區點贊最高

紅包

紅包每人限領一次,可分享給親朋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一家四口把小島生活過成了詩
生活最好的樣子。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