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和孩子好好說話,究竟有多重要?

和孩子好好說話,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小學生學習,學習哥

孩子不能區分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父母所說的和自己有關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還記得前一段時間網上傳的轟轟烈烈的新聞「北大畢業生髮萬字長文痛斥父母」嗎?

新聞的主人公王猛(化名)完成了一封15000餘字的長信,前後發給二三十個朋友及同學,回顧了自己與家人的過往。

行文間言辭激烈,滿是父母的「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父母的過度關愛以及缺乏親情,讓他沒能樹立足夠的信心。

王猛把自己的心理問題歸咎於父母的教育,他已經和父母斷絕聯繫長達6年。並且從12年前,他就不再回家過春節。

五六年級的時候,王猛對奧數產生了興趣。然而母親覺得這沒什麼用,不太樂意他去學。

一次參加完奧數考試回來後,王猛發現自己的文件夾不見了。

找到之後,他發現文件夾被人惡意塗畫地亂七八糟。

母親不但不安慰他,反而幸災樂禍的說:"現在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了吧。"

高一,王猛被調了座位,課上要抵抗周邊學生的騷擾和閑話,課間遭受欺凌,被打耳光、抱摔、言語羞辱。

當他向父母反映自己被調座位後身邊環境糟糕時,父親大罵他直到凌晨一點多:

「同桌有什麼影響?」

「最卑賤的狗才想要什麼公平!」

「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哼。」

一次又一次攢夠了失望後,王猛不再主動聯繫家人,也幾乎不回復任何信息。

他知道自己的性格上有很多弱點,心理上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因此打算攻讀心理學,實現自我救贖。

而他的父母,在接受採訪時,依舊搞不懂兒子為何會遠離,為什麼老是揪著過去不放。

人心敏感,於你最親近的那個人,總是那麼希望你能甜言蜜語地對他,至少也不至於因為你的話而心痛。

不好好說話,傷人也傷己,你得不到愉悅,別人得不到溫暖。

兩敗俱傷。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興沖沖想跟父母談一些事情,但父母都總是忙著做其他的事,叫孩子等會兒再說,有時會對孩子喊道「你能不能懂點事?別來煩我!」

孩子訴說一件委屈的事,沒想到我們一聽上就發火、責罵,根本不去了解真正的緣由,對孩子吼道:「別哭了行不行!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好好說話不是居高臨下,更不是不通過暴力的訓斥,好好說話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里藏著孩子對你的信任,如果你做不到,他為什麼要聽?

一個人想要健康成長,除了需要物質營養素外,同樣也離不開精神「營養」成分,這便是社會、家庭,尤其是父母營造的無形「精神營養素」。

如果一個人從小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精神營養素」,長期處於孤單、寂寞、失望的境地,就會形成「孤獨心理」。

我們望子成龍心切,一味逼迫孩子苦學死學,一旦發現孩子偷懶就會說「你真是氣死我了!真是白養你了!」

我們和其他家長聊天,聽到人家的孩子考試成績優異,就對孩子說「你看人家,你看看你,真懷疑你是不是我親生的!」

有一位爸爸,每當孩子不聽他的話或者做事不如他的心意時,他就著急,忍不住大聲地斥責。

可是過後,當他看見孩子傷心或者憤怒的樣子,他又責備自己,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溝通呢?

憤怒和內疚兩種負面情緒交替出現在他和孩子相處的歲月里,直到孩子真正離開家門,他才意識到自己有多失敗。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這樣的階段。

他們會開始評價自己,在心理學的發展角度說就是「自我概念」的發展。

而一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自我呢?

心理研究是發現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的,最直接的影響人就是父母。

父母好好說話里藏著對孩子的愛,當孩子能感覺到父母的不易,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他的表現也一定會非常出色。

家庭教育的本質,就是交流與理解。能讓孩子釋放負面情緒的家庭,溫暖有愛;懂得聆聽的父母,也懂教育。

1.先處理自己心理的情緒,而不是把情緒轉嫁給孩子。

暴躁,不是天性,而是因為我們心裡有某種情緒沒有處理掉。

所以,當我們感到煩躁的時候,應該去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把情緒轉嫁給孩子。

如果我們真的生氣了,應該告訴孩子們我生氣了,我不喜歡。

這時,孩子們自己就會注意了。

2.規則具體化、淺顯化

在家庭中制定規則,由家庭成員共同遵守,同時注意讓規則具體化、適合孩子的發展、易被理解以及具有可實施性。

在我們提出一條規則時,讓孩子複述一次,以確保我們傳達給孩子的信息不會被誤解或遺漏。

不要在給規則加上警告!規則只是規則。

如果我們用警告的方式(「如果你再那樣做我就……!」),你的信息就會被錯誤地表達為「打破這個規則一次也是沒關係的」。

3.有效的命令

當我們即刻就需要孩子的聽話時,會起作用的用語是,「XXX,坐好學習!」。

不要問諸如「你想不想寫完作業出去玩?」這樣的問題。

孩子可能會很有邏輯性地回答你:「我想玩,玩完再學習!」

有的時候,甚至連「請」都不用說。「請」是用來發出請求的,而命令並不等同於請求。

命令意味著「媽媽已經這樣決定了」;意味著「我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媽媽說了算!」

4.沒必要提高說話的語調,而要用嚴厲的口吻

用過這個技巧的父母告訴我,當你語義明確地說話時,聲調就會自然降低。

總的來說,要想讓命令有效,你需要靠近孩子,先叫他的名字,用嚴厲而平靜的口吻,還要顯示出一副「威風凜凜」的表情,言簡意賅的提出要求:「你必須先寫作業了!」

「看,你又錯了一道題。」與「你沒看到你又寫錯了嗎?」或「你什麼時候才能學會不寫錯?」

前一種與後兩種的表達方式顯然是不同的。

好好說話,認真傾聽,冷靜但不冷漠,溫和但不懦弱,堅定但不強硬,那才是你能夠給孩子創造的,最好的家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濤濤媽親子教育 的精彩文章:

隔代帶娃的弊端,沒空帶娃的都看看,需要跟長輩多溝通!

TAG:濤濤媽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