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一個藩王,3次從李自成刀下逃生,只因他有一個「護身符」

明朝一個藩王,3次從李自成刀下逃生,只因他有一個「護身符」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出於典型的「家天下」的私心,想讓大明統治權世世代代掌控在朱家子孫手裡,朱家子孫世世代代享受大明朝的福澤、於是他想了個招。其實這一招也不是他首創的,而是由來已久。他重新實行起「分封制」,簡單來說,就是把皇帝的子孫後代封為藩王,每個藩王都有一省或數省的封地,藩王是自己封地內的名義上的最高長官。

明朝藩王們雖然不參與地方的政務,但卻擁有無比尊貴的地位,和十分優厚的朝廷賞賜,他們可以不必對明王朝有任何貢獻,僅憑自己的皇族身份,就可以白白獲得朝廷賞賜的田產房宅,和難以計數的金銀錢糧,哪個藩王都能進明朝的富豪排行榜。十幾代累積下來,明朝藩王的王府,都成為蘊藏著海量財產的大寶庫。

太平之時,藩王們優哉游哉,坐享富貴,無人敢惹。然而一到兵荒馬亂的亂世,藩王們手裡的數目驚人的財富,反而給他們引來了殺身之禍。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波瀾壯闊的明末農民戰爭拉開帷幕。一生吃苦受累卻衣食難繼的貧民們,在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帶領下揭竿而起,向明王朝腐朽透頂的統治秩序發起了洶湧的衝擊。

隨著義軍隊伍的迅速壯大,十幾萬人馬的軍餉和糧草問題,已成為維持義軍生存的頭等大事。而民間百姓在朝廷搜刮勒索下,早已貧困之極,加之義軍為了獲取勞苦百姓支持,所過之處都實行「闖王來了不納糧」,使得義軍的糧餉來源渠道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明朝藩王這些富甲天下的大富翁,就成了義軍的首選攻擊對象。

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都把捕殺明朝藩王作為籌措糧餉的重要來源之一。明朝的藩王們在作威作福兩百多年後,迎來了末日懲罰。洛陽的福王朱常洵,成都的蜀王朱至澍,武昌的楚王朱華奎,襄陽的襄王朱翊銘,漢中的瑞王朱常浩,大同的代王朱傳,蘭州的肅王朱識鋐,西安的秦王朱存極等等,都被義軍屠戮一空,王府中的金山銀山也被抄掠一空,成為義軍的軍餉,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財富,最終又回到百姓手裡。

然而有一個藩王,曾三次遭到李自成的重兵圍攻,卻三次都幸運躲過屠刀,最後在六十五歲時老死於病榻,比起其他藩王,已經算是難得的善終了。此人就是明朝周王朱恭枵,封地在開封。在明朝眾多藩王中,周王一系屬於大宗,周王府的財力雄厚程度,並不次於以豪富聞名的福王府。李自成捉住福王發了橫財,馬上又把目光轉向朱恭枵。

不過,讓李自成始料未及的是,周王朱恭枵和無盡財富,卻並沒有如願以償落到他手裡。他出動十幾萬大軍,先後三次猛攻開封城,卻始終未能殺掉周王。周王朱恭枵究竟有何德能,能讓智勇雙全的李自成都沒了招?原因很簡單,只因他有一件「護身符」。明朝人白愚的《汴圍濕襟錄》中,詳細記述了周王朱恭枵在三次開封保衛戰中的表現。

在險惡的圍城戰中,周王朱恭枵吸取了福王、楚王等藩王愛財如命,最終人財兩空的教訓,善於利用手中的白銀,以之作為激勵將士、獎勵軍功的有效手段,最終擊退李自成,保住性命,使銀子成為自己的「護身符」。在激戰中,周王多次「大發帑金數萬,鼓舞城守」,甚至公開懸賞:「有能退寇解圍者,賞銀十萬兩!」城牆被炮火毀壞,又是他「發內帑數萬,修城浚池」。

因圍城戰曠日持久,開封府庫一空,士卒餉銀不能按時發放,軍心浮動。周王「隨發餉金數萬,遍賞合城,敵愾大振」,重新讓士卒們鼓起了鬥志。士卒們對周王固然無甚好感,但為了銀子,也會竭力死戰,「兵冀重賞,皆樂死戰」。為了讓守城將士吃飽吃好,周王不惜血本「每日供送酒食,堆滿城頭。」在戰鬥最危急的時刻,城牆被炮火轟開一個口子,闖軍蜂擁而上,火器弓箭如雨而下,缺口處守軍無法立足。守將大吼:誰能把沙袋背到缺口處,一袋即賞元寶一錠!瞬間就有幾十個士卒不顧生死,把幾十個沙袋背到缺口處,擋住了闖軍。當然這些大元寶都是周王出。

因此,開封沒有被攻破,周王朱恭枵能保住腦袋,他的銀子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是名副其實的「護身符」。所以有「全汴之功,固王之重賞也」的說法。第三次圍城戰最後階段,黃河決口大水沖毀開封城,周王府淹沒於滾滾波濤之下,李自成白忙一場,做了一次大大的賠本買賣。周王慷慨解囊也買到了開封軍民人心,即使到了洪水滔天、人人自危的緊急時刻,開封軍民也沒有忘了這個周王,用大船把他和全家老小平安轉移。明朝滅亡之際,周王朱恭枵病死在彰德府,成為明朝藩王中極為罕見的善終者。破財免災人人皆知,但真正事到臨頭能做到視錢財如糞土的,也並不容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的軍師被抓後,清軍問他是什麼人?說了1句話逃過一死!
這位明將打的李自成丟妻棄子,最後只帶著七個親兵落荒而逃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