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球之美》——常爸一年讀50本書計劃

《地球之美》——常爸一年讀50本書計劃

本公眾號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歡迎關注。

關注

(下周末剛好遇到端午節,常爸要在江浙地區連續做四次英語啟蒙的巡迴演講 - 報名貼請見今日第二條推送,所以下周讀書筆記暫停一周,6月24日恢復。)

這是來自法國的一本地球大事記。

由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提供素材,法國地質學會主席帕特里克·德韋弗撰寫。

製作精良,印刷上乘,封皮上印的放射蟲圖案格外漂亮。

結構清晰,按照地質年代進行劃分說明。

內容也豐富,自然科學人文等樣樣涵蓋,是一本老少咸宜的百科全書。

乍看《地球之美》,聞其名不聞其詳時,我本以為是一部精美的圖片匯。

初識《地球之美》,氣勢磅礴的宣傳詞一來,我才知道這是一部精美的圖文地球史。

200個改寫地球命運的時刻

呈現46億年漫長的地球史

堪稱「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

而讀畢《地球之美》,書中引言的一句話,我更有共鳴。

人類不再是自然的最高成就,而僅是組成生命合奏的一個樂章。假如地球的歷史是一天24小時,人類的歷史不過只佔最後幾分鐘……

我喜歡的

1

可親子共讀

《地球之美》是每兩頁一個年代,說明一個主題,比如38億年前,生命最初的痕迹;3.72億年前,第二次生物大滅絕;1519年,麥哲倫環球大航行。一頁是知識性的文字,一頁為配圖。圖片內容通常是這個時期的體現或者文中提到的某個方面(動物植物建築等等)的展現(都會有關於配圖的說明文字)。

對孩子來說,我個人認為本書更適合小學4年級以上的程度自主閱讀。如若年齡過小,恐怕深奧難懂了些。但並不妨礙親子共讀,我們可以借用書中的方法或用自己的方法找到某樣關聯,把它變得有趣起來。

本書極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本身便提供了內容縱向上的關聯。比如同一個主題下會列出不同年代的相關閱讀,同時列出年份便於查找。如同一個小點發出的輻射組成了更廣泛的知識網。

有同類關聯,比如鑽石(1億年前),相關閱讀列出鈣鈾雲母(2.95億年前);玉(1.58億年前);祖母綠(6500萬年前);鑽石坑(3570萬年前)。比如,某一個現象的不同時代;

有相反關聯,比如南極被冰封(3400萬年前),相關閱讀列出最熱的時候(5600萬年前)。

有隱形的關聯,比如農業發展(1萬年前),相關閱讀列出另一個決定性的改變——火的使用(100萬年前);農業的創造者——智人(20萬年前);都是人類的創造——藝術大爆炸(3.5萬年前);

還有顯現的關聯,比如開普勒時代(1609年),說明約翰內斯·開普勒是天文學的創始人之一,相關閱讀便列出同樣是日心說擁護者的伽利略——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1610年);以及根據開普勒提出的三條定律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與萬有引力(1687年)。

除此之外,還能和孩子平時的生活學習閱讀勾連起來。

舉個例子吧,書中說小冰期(1565),其插圖是一副現藏於維也納博物館的藝術品——老勃魯蓋爾的《雪中獵人》(1565)。家長帶孩子閱讀時除了可講述畫面所記載下來的人類歷史曾經歷過的寒冷時期之外,還可以與別的相關繪本相互參考。

比如同樣提到這幅畫的《LOOK!看!各種角度看名畫》。其中介紹老勃魯蓋爾很喜歡畫鄉村日常生活情景,所以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寫實性。這也是為什麼《地球之美》的這一頁會選擇該作品。另外可從藝術繪畫的角度帶孩子欣賞這幅畫作,家長如果可以靈活並用,我們的視野就會更加更多維度,網織得就越大。

還有一些小知識點,都可以在字裡行間細心挖掘到。

古希臘和中國人發現,摩擦後的琥珀可以吸引細小的物體,有時候還會產生火花。希臘人稱琥珀為「elektron」,這個詞正是「電」 這個詞的詞源。

這裡的中國人大概指的就是東漢時期在著作《論衡》中記錄"頓牟掇芥"的王充吧。把知識串聯起來,讓孩子感受到樂趣,更便於記憶。

(圖片出自百度百科)

2

事物的兩面性

英國地理學家德里克·艾吉爾說:「地球歷史像一名戰士的一生:很長時間百無聊賴,突然一下又恐怖至極。」而這恐怖至極,確是形成痕迹(遺迹或骨架)的必要條件。

倘若沒有斷裂、沒有災難,那就沒有年代學,也沒有對歷史的解讀。正是因為有維蘇威火山的爆發和龐貝—赫庫蘭尼姆古城的悲劇,我們今天才能如此熟知羅馬人的生活。自然從不缺少蠻暴的動蕩,這對科學而言是一件幸事。

對某一時刻點來說,是毀滅。放在歷史長河來看,未必是不幸。對個體而言是不幸,於整體來看,也許便是幸。好似琥珀的形成,樹上流淌下來的樹脂粘上昆蟲或細菌,製造了死亡,卻贏來了永恆,變成珍貴的寶石。

人類喜歡它作為裝飾品,還因為它能夠將植物或動物永遠定格在年輕的狀態,而被賦予美好的品質。科學家們更是愛它,因為這是研究古生物的絕佳素材。

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莫不如此。

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導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紊亂,同時還導致了生態危機,30%至50%的底棲有孔蟲(一種生活在海底的微生物)遭遇滅絕,現代哺乳動物群開始出現。這一極熱世界同時也對爬行類冷血動物有利,我們發現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種重達一噸的巨蟒,名為「泰坦巨蟒」。和其他蛇一樣,泰坦巨蟒也需要在較高溫度下才能保持活躍。

大到地球歷史、人類歷史,小到每一個種群、族群,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兩面性是必然的。於是,跳脫出「我」的局限,站在「我」之外,處事為「我」,這也許就是格局。這是我讀這本書的一大感受,更是為什麼要讀書的好答案之一。

3

八頁未來

2017年出版的這本書挺有意思的一點是,它不僅僅有地球昔日的回望,更有對其未來的8頁預測。

100億人口(2040年)

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人口一直增長緩慢。在過去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裡,人類似乎迎來了人口爆炸,如同一顆「人口炸彈」。

新冰期(50000年以後)

我們一定會再經歷一次冰期,但這會發生在什麼時候?全球氣候變暖也許會推遲它的到來。

地中海成為一道山脈(5000萬年以後)

板塊的運動很慢,加上它們的慣性,我們因此能夠預測到幾百萬年後的變化。

太陽變成紅巨星(50億年以後)

燃燒完所有的氫元素之後,太陽將膨脹變為紅巨星,燒灼我們的星球,使得海洋蒸發,岩石融化。

文字很客觀,內容可並不樂觀。有些也許我們可以改變比如不斷翻倍的人口,而有些我們註定無法改變,比如太陽對地球的最終吞併。

但一代又一代仍會努力改變人類可以改變的,推進人類可以推進的。

地球和火星也難逃被燃燒的命運。不過,那時也許我們早已離開了這顆不再適宜居住的星球。

但在這一天最終來臨之前,保護地球之美更美,希望地球之美更長久。

我不喜歡的

1

稍顯籠統

作為毋須過多廢話的百科全書類,《地球之美》的文字確實洋溢著一股清新的簡潔風。

可本書內容廣泛,涉及面大。比如講解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這種自然現象必然對氣候、地貌、海平面、生物多樣性等都會有影響。一頁文字如何說盡,即使分在不同年代進行,恐怕有的地方也有所簡略。因而會出現兩個相反方向的問題。

一是直接說到難懂的知識點。前文沒有提過,當下也無過多補充,所以偶然我還需要度娘幫忙才能明白。二是一兩句帶過,又過於簡單淺顯了,感興趣的人就希望能夠更深入。如此看來,也真是難為作者了。

借用前言的一句話,地球的大事記就如同手風琴的風箱,鬆緊不一,有張有弛,文字同理。

另外,大部分圖片是高清還原圖,可有的略顯單薄。個人感覺與美國國家地理或者DK出版的書籍還是略有差距。

2

深色銅版紙留下的指紋印

之前讀書計劃中的書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用隨身攜帶的kindle,利用路上或是很細碎的時間完成閱讀的。

但是這本不可以!

原因就是它太精緻了,又可以是將來和孩子共享的讀物,所以不太捨得讓其受顛簸之苦,只得在家翻看。深色銅版紙倒是漂亮,可一不小心就會留下痕迹,也著實讓人頭疼。

想想,對我而言,如果手機摔碎,不足心疼。可若是書有個破損,則是難過得很。

不過最近開始自我反省,《金剛經》中言「凡有所相,皆是虛妄」提醒我,都是外物,都要坦然面對。

最後,科學並不是凝滯不變的知識,需要不斷進步與修正,共勉。

GIF

下期讀書筆記書目

絲綢之路

邊讀書,邊中獎

在每周日的讀書專欄下留言,或在「常青藤爸爸」小程序下的「讀書會」欄目當期留言,分享讀書心得,或推薦類似主題的書(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抄襲網上的讀書筆記,另外同時在留言和小程序里寫下讀書筆記,會增加你的中獎概率!),常爸會在點贊數較多、排名前100的粉絲中擇優抽取獲獎者,獎品為Kindle,或大額京東圖書優惠券!

統計時間截至每周四18:00

另外,考慮到有些朋友已經有基礎版或者想要更高版本的Kindle,常爸還推出獎品升級通道:

一年內,攢夠2次領取基礎版Kindle機會但沒領取,可以直接兌換Kindle Paperwhite(價值958元);

攢夠4次領取基礎版Kindle機會但沒有領取,可以直接兌換Kindle Oasis(價值2399元)。

常爸會直接在亞馬遜上下單,寄到你府上(獲獎者請主動聯繫客服提供地址 - 在公號輸入「客服」兩字獲得當前客服微信號)。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啦!

上一期獲獎名單

獎品一:Kindle一台

lj_crystal

獎品二:京東大額購書優惠券

yoyiki靚靚

燒鵝

Evelyn

雅典娜

讀書筆記下周再見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青藤爸爸 的精彩文章:

這孩子單詞全拼錯,居然預示他英語好!預測孩子早期英語閱讀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TAG:常青藤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