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色彩與人類的心理

色彩與人類的心理

2018年65期

總511期

色彩心理學

色彩與人類的心理

人類從外部獲取的信息當中,有80%以上是通過眼睛獲得的,在我們生活環境內,通過眼睛獲取的一些信息都充滿了色彩,所以色彩無疑是視覺傳達中極其重要的元素,然而對色彩的觀察與感受,卻不僅僅是通過眼睛來實現的,即使在入睡時我們也感受到,黑色,白與彩色,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因素中,通過眼睛獲取的一切信息都充滿了色彩,所以色彩無疑是視覺傳達中極其重要的元素。

大家好,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老師,我們接著來學習和色彩心理學有關的內容。

我們能夠在無意識的睡眠狀態下看到色彩,也可能在有意識的狀態下,無法記起不久之前看到的顏色,還會因為過去而喜歡或厭煩某種色彩,這些從現象中可知,除了視覺信息之外,色彩還伴隨著觀念上,象徵上以及生理學上等多種認識效果。

同樣在語言的表現上,人們常常也利用色彩來表達更加豐富的情感,色彩,這種與人類心理密切相關的特性,使得色彩在應用領域除設計和色彩營銷之外,又擴展到色彩的內在影響,色彩治療和色彩心理等多個方面。

色彩擁有比語言更為迅捷的溝通能力,與其說這是色彩本身的力量,更不如說是人類與色彩的情感交流,對人的心理產生作用的結果。

在外出前,尤其是與戀人約會之前,恐怕誰都要面對鏡子思考一番,衣服的顏色是否美麗與協調;相反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由於眼裡沒有漂亮的顏色,所以只穿暗淡的服飾。像這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正不經意的通過色彩進行情感與視覺上的溝通與交流,溝通能力,卓越的色彩可以成為市場營銷的手段,市場中鋪天蓋地的各種產品,正是通過顏色來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

實際上不僅商品的顏色,宣傳商品的招牌和商店外觀的顏色,也會對銷售帶來巨大的幫助,讓我們想像一下附近的快餐店和便利店,恐怕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紅、橙、黃等明亮而生動的顏色,這些色彩都可以營造出一種輕鬆舒適的氛圍,成為吸引顧客的有力手段。

如果沒有光,我們就看不到任何事物,認識的主體,在光的作用下被眼睛所感知,這就是視覺,而辨別色彩的能力則被稱為色覺。首先由眼睛在光合作用下看到物體的顏色,然後通過大腦來分辨,可感知各種各樣的顏色,雖然見到色彩的是眼睛,但感知分析和寫生色彩的卻是大腦,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對色彩的感知都完全相同,當色彩讓人感受到各種意義,引起人們的各種心理反應,是色彩才會被感知,因此感知色彩的最後一個階段應當是記憶在大腦中或者刺激大腦的過程。

同樣,人們常說不能以貌取人,可現實中又有誰真正能做到呢?

雖然了解一個人的本性和他的真實面貌,需要在長期的交往中慢慢把握才行,可是在現實中,不管是戀愛還是工作往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憑藉外表去評判一個人,不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嗎?你沒有好看的外表,我沒時間看你好看的內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留給別人的印象,通常也是由於她的外表來決定的。

如果能夠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無關,不論在人際關係上,還是在工作上,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讓事情朝好的方面發展,能幫助你做到這一點的就是色彩。其實,色彩的不同,就在於波長的變化。從本質上說色彩就是電磁波,用數字表示的話,在人類可以看到的範圍內是380納米到780納米。

而且色彩處在一個不停的震動之中,一秒鐘大約可以震動400兆到800兆,其中紅色一秒鐘可以震動471兆,它會引起血壓,脈搏,體溫的上升,從而帶來活性和興奮感,藍色一秒鐘振動622兆,它會帶來血壓和脈搏的體溫降低,從而達到抑制和鎮定的效果,正是由於這種振動頻率的不同,給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顏色有無彩色與有彩色之分,無彩色,包括能夠反射大部分光線的白色,也能夠吸收大部分光線的黑色,以及白色與黑色混合而成的灰色;無彩色只有表示明暗程度明度的一種屬性,沒有色相與純度的屬性。白、黑、灰之外的顏色叫做有彩色,也就是說純粹的無彩色之外,凡是帶有色彩的顏色都是有彩色,有彩色具有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三種屬性。

顏色的種類無窮無盡,將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間色,如果再混入其他顏色,就會形成一種新的顏色,另外隨著色彩中混入不同程度的無彩色,也可以得到無限豐富的色彩,在顏色混合中,如果在純色中加入白色或者黑色,明度提高或者明度降低,那麼顏色的鮮艷程度一定會降低,純度就會降低了。

一般而言,明色調具有浪漫的氣息,常用於幼兒用品或者女性使用的化妝品,睡衣,內衣和情趣等,明色調還有甘甜爽口的形象,若用於冰淇淋和糖果等嗜好品,可以增加味道的作用。

豐富多彩的顏色散落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外界物體通過表面色彩,可以給人們或者溫暖,或者寒冷,或者涼爽的感覺,一般來說,溫度感覺與色彩風馬牛不相及,可事實上,各類物體卻是藉助五彩繽紛的色彩,給人一定的溫度感覺。

紅色橙色粉色這些都屬於暖色系,會讓人聯想到火焰或者太陽等事物;藍色綠色被稱為冷色,這類顏色讓人聯想到水或者冰,使人感到寒冷。而明度高的顏色會讓人覺得更寒冷或涼爽,明度低的會讓人覺得更溫暖。

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居住的人們,能夠更好地運用冷色和暖色,他們會根據季節的變化調整室內裝飾物和服裝的顏色。即使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暖色什麼是冷色,卻可以感受到不同顏色的溫度差,從而很好的調節自己的體溫。

冷色和暖色對人帶來的影響還和我們的生長環境密切相關,在北方冰天雪地長大的人,在看到冷色之後會聯想到冰雪從而覺得的更加寒冷。而在熱帶島嶼的人則不會有這種感覺。因此想要更好的了解一個擅長的顏色、喜愛的顏色還要很好地了解對方的背景。

這裡是《色彩心理學》的系列課程,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關注到我們的心理學課程當中。我們也會努力提供有趣的心理學內容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活用生活中的顏色讓自己的人生絢爛多姿~

GIF

色彩心理分析師課程

參考文獻:

1. 《色彩心理學》作者:作者:(英)孫孝華 等著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時間:2017年01月

2. 《色彩的性格》作者:〔德〕愛娃.海勒 著 吳彤 譯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3. 《每天懂一點色彩心理學》作者:(日)原田玲仁 著;郭勇 譯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4. 《我最想知道的色彩心理學》作者(日)木下代理子 著;蘇喆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8月

5. 《色彩心理學》作者:(日)藤沢英昭 滝本孝雄 著;成同社譯,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年5月

6. 《設計中的色彩心理學》作者(韓)金容淑 著;武傳海 曹婷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年1月

7. 《別笑,我是色彩心理學書》作者(日)石井亞由美著 高嵐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碩博心理自媒體小團隊

作者+主播簡介:

劉剛,臨床與心理健康方向博士在讀(在職),青海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方向碩士,二級心理諮詢師、10年心理諮詢經驗、7年心理學授課經驗、碩博心理小團隊隊長、33歲的萌面大叔

網路編輯:

阿貘(張茜),心理諮詢師、11年動漫從業者,現沉迷各種表達性治療無法自拔,碩博心理夢境分析師。

後期製作:

陳星,醫學碩士兼獨立音樂人,十餘年臨床醫學經驗與音頻錄製製作心得,心理學愛好者。

文字校對:

王昭、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三級心理諮詢師,碩博心理小團隊優秀隊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碩博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碩博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