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鵬:年輕人要多讀書,書法家必定是文化人

林鵬:年輕人要多讀書,書法家必定是文化人

[ 本文共計2491字 · 建議閱讀5分鐘 ]

文 / 原旭東

林鵬先生是當代著名的學者、書法大家。他的草書取法傅山,大草汪洋恣肆,氣勢磅礴,極富衝擊力,令人心馳神往,嘆為觀止。

因翰墨結緣,有幸兩次親近林鵬先生。2006年,山西省第七屆書法篆刻展上我獲得創作獎,剛好為我頒獎的是年近八旬的老書家林鵬先生。開幕式結束後,我拉著林鵬先生來到自己作品前,請他指正。林先生仔細看後說:筆性不錯,整體章法效果很好。並囑咐:年輕人要多讀書。一個書法家必定是文化人,要做文化人一定要多讀書。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林鵬先生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去年我同趙千民兄去天津拜訪孫伯翔先生,因珍藏恩師姚奠中先生論書絕句手卷墨寶,故請孫老題跋。姚奠中先生和孫伯翔先生先後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終身成就獎,因此題跋就具有特殊的意義。

孫先生打開冊頁,用魏碑行書洋洋洒洒寫道:「姚奠中先生乃當今書壇泰斗,晉之驕子也,為後儕者景仰。其書法風格端莊靈重不求險絕而自然險絕耳,可與近賢劉海粟並重於世。孫伯翔謹識」。

題完之後,孫先生立馬說道:山西還有一位大書法家那就是林鵬先生,回去一定找林先生在手卷上題跋。

轉眼快一年的時光。6月10日,「走近通儒大家,感受國學魅力——姚奠中先生專題圖書展」在山西省圖書館舉辦。我提前一天趕到太原,分別聆聽了山西大學教授牛貴琥老師和李星元老師的有關姚奠中書藝與人生境界的兩場講座。並託付李星元老師約見林鵬先生,以遂心愿。

天公作美,天遂人願。9日下午,太原街上下起了中雨。李星元老師講完課,打通了林先生家裡電話,家人告知下午沒來客人,林先生在,可來。我們趕緊打車過去。林先生家在新民街東花園,那裡曾是閻錫山和其堂妹閻慧卿生活過的地方。解放後,成為山西省軍區老幹部活動中心,一部分則成為老將軍安渡晚年的寓所。

林鵬先生書法

林鵬先生1928年出生,早年抗日,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他生性剛直不阿,一首打油詩廣為流傳:「弔兒郎當小八路,自由散漫一書生。命中注定三不死,胡寫亂畫老來風。」這位提著腦袋幹革命的小八路,後來成為大書家的林鵬先生也讓東花園在太原古城增添不少名氣。因東花園要修復,裡面住的人大都搬走了。考慮到林鵬先生年事已高,有關單位決定暫且還讓先生住此地。

踩著地上深深淺淺的雨水,我們叩開了林先生家的門。一屋子全是書,有兩個大案子,房內陳設一如民國時期,林先生穿著灰白色襯衫和黑色褲子在椅子上坐著。助手小薇報「李星元老師來了!」林鵬先生忙招呼大家落座,自嘲著說年齡大了,眼睛不太好不中用了。我們給先生帶了一幅萬榮秋風辭元代楷書拓片,先生欣然看過,並讓李星元老師大聲讀了一遍原文,連稱好字好文章。

隨行的大平老師喜歡草書,向林先生請教。林先生風趣地說,寫書法就像抓兔子,同時抓兩隻兔子,最終一隻也抓不住。抓住一家反覆研究,反覆臨習才能有所成就。目前大平寫黃庭堅《諸上座》,林先生又強調《廉頗藺相如》,《憶舊遊》幾個帖也要多看。我連忙打開自己寫的對聯向先生請教,林先生仔細看後,表揚了兩句:有氣勢,能放得開,筆道還很硬,有功夫。我接著問:現在喜歡王鐸和傅山,應該先寫哪家?林先生說看哪家順眼寫哪家,那是你自己的事,我管不了!先生的幽默豁達引得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林鵬先生與本文作者原旭東

李星元老師見機插話說:「林老,旭東是姚先生的學生,藏有姚老手卷,前面有孫伯翔先生和柴建國先生題跋,也想請您題一下。」林先生很痛快讓打開看看,他讓我們拉著手卷,自己一行一行仔細看,看到紙上字跡,林先生眼裡放光,一截一截過目,這是孫先生,這是姚先生,這是孫先生,這是柴先生,開玩笑說:都比我寫得好,那我就不寫了。大家又一陣大笑。

林鵬先生問大家寫啥呢?稱自己視力不好,只能寫大字了。李星元老師說:「蒙齋過眼或蒙齋品賞。」林先生說那不恭敬。我說:《詩經》上有「眾芳之所在」,林先生馬上說,那不是詩經上的話,我頓時頭上冒汗,後來回想,那是《離騷》上的句子。九十一歲高齡的老人思維如此清晰敏捷令人嘆服。

林先生問小助手小蔚寫什麼?小蔚說她查一查,林先生告訴我們小蔚是運城人,中文系畢業,綜合素養很高。小蔚說:爺爺,寫「筆精墨妙」四個字吧!林先生問出處,小蔚說出自唐代魯收《懷素上人草書歌》,林先生坐在藤椅上閉目片刻,手指在空中比劃,隨即站起來叫小蔚倒墨。我們鋪好手卷,林先生開筆前又開玩笑:寫壞了不賠啊。大家其樂融融。

林鵬先生的題字「筆精墨妙」

只見林老手握毛筆如同握槍,渾身上下充滿鬥志,早已不見九十龍鍾之態,猶如壯士擒虎。上手從左到右寫下一個「妙」字,李星元老師急忙在旁邊說,怎麼先寫最後一個字,千萬別寫錯了,話音未落,妙—墨—精—筆,四個遒勁豪邁的大字已脫然紙上。若激電流,若盤龍走,從右往左一念「筆精墨妙」真是神來之筆。林先生略一凝視,隨即落款「林鵬」,真可謂風檣陣馬,自然天成。大家激動地都拍手稱好。

林先生落座後,點上了一支煙,吞吐雲霧,指著背後的牆上「蒙齋」木匾,告訴我們,那是孫伯翔先生給他題的,二十多年前他和孫先生是全國展評委,倆人住一屋,關係親密,無話不談。隨即又開玩笑說:孫伯翔先生不是推薦讓我寫嗎,這下任務完成了。大夥又一陣開懷大笑。

林鵬先生楹聯書法

談到讀書,林先生又說最早他是一名戰士,一個粗人,轉業到山西後才開始習文,有幸遇到著名學者孫功炎先生,孫先生使他走上了學術正路,言談之間一往情深。又談到亦師亦友的古文字學家張頷,如煙往事歷歷在目。

夜幕漸漸降臨,窗外依然淋漓降雨,東花園內更加靜謐,我們無比享受和林鵬先生在一起的時光,因考慮先生已是耄耋老人,不宜長時間打擾,起身告辭,先生一一握手送別,回首之間,蒙齋氤氳令人無限感懷……

————

作者簡介:

原旭東,山西稷山人,師從國學大師姚奠中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國際書象學社訪問學者,姚奠中藝術館館長。

走尋作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