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的君主之好——官窯瓷器

宋代的君主之好——官窯瓷器

人們所說的宋代五大名窯,即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的說法,主要來自明代《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這句記載。柴窯為後周時期的瓷器,且實物失傳、技術缺失、缺乏窯址印證,故一般不和宋代其他五個窯口並列提及。

官窯,屬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是繼汝窯後為滿足宋朝皇室特別是宋徽宗個人的藝術愛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設窯燒瓷的窯口,史稱"汴京官窯",學術界又稱為"舊官".宋代顧文薦的《負暄雜錄》中曰:"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北宋官窯".

官窯四方花口瓶

北宋官窯瓷器傳世甚少,藏品徵集:《一三壹》玲一漆壹《叄玲玲肆》這是因為黃河古道在歷史上曾有過多次改道,窯址均被淹沒無存,實物也難以尋找之故,所以考古界無法考證,這對中國陶瓷發展史的研究是一件憾事。

而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宋朝皇室南遷,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也就是南宋初年,當時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便在京都又設官窯於修內司(即杭州老虎洞修內司官窯)和郊壇下(即杭州郊壇下官窯),這個時期燒造的瓷器則稱為"南宋官",學術界又稱之"新官".

南宋葉寘的《坦齋筆衡》中說道:"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范,極其精緻,釉色瑩澈,為世所珍。後郊壇下別立新窯,亦曰官窯,比舊窯大不侔矣。余如烏泥窯、餘杭窯、續窯,皆非官窯比,若謂舊越窯,不復見矣。"

簡單的說下宋代官瓷的鑒別。

官窯米黃釉三羊開泰香爐

1.釉質的差異

宋代官窯器釉質肥厚,酥光寶暈,有玉質感。釉下氣泡顆粒大而明亮,並累疊密集,如史料「聚沫攢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黃等色為多。

2.紋片的差異

宋代官窯器的紋片有大小開片兩種,大開片紋痕長而粗壯,有的紋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經線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樣垂披於臀,因此有「牛毛紋」之稱。即使是小開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幾條較長較粗的紋痕。紋痕的顏色以鱔血、魚籽黃、墨色、油灰居多,鱔血者為上品。

3.胎色的差異

宋代官窯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稱「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鐵足」特徵的形成,完全是由於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窯器,胎色為白色、灰白色和淺灰色,這樣的胎色在器口釉薄處和足根露胎處不可能形成紫口鐵足。

南宋 官窯冰裂紋花觚

4.底足的差異

宋代官窯器有滿釉裹足支燒和足根露胎墊燒兩種,前者器底有支釘痕,後者足根露胎為鐵足,足部修胎比較粗糙,底部無款識。雍正仿宋官窯器除了足根施以醬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細規整。

北宋官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巔峰之作,浸潤著帝王獨具稟賦的歷史烙印,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它不僅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也傳承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在與世界的交流中起到橋樑和紐帶作用。開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從北宋官瓷可見一斑。在追求高雅藝術和美好生活的今天,我們用靜穆的心靈,通過對北宋官瓷的鑒賞和交流,真正感悟其藝術品質的卓越、文化魅力的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唐憶夢 的精彩文章:

龍泉青瓷的魅力!
小古玩大價值的「日用品」——鼻煙壺

TAG:荒唐憶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