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7歲稱王,26歲去世,臨終妙計安定天下60年

17歲稱王,26歲去世,臨終妙計安定天下60年

東漢末年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各路諸侯爭霸,意圖一統天下,其中實力最強大的是魏蜀吳三家。魏國曹操,一代梟雄,知人善用,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三方諸侯中實力最強大;西蜀劉備,五虎上將,諸葛軍師,勤政愛民,佔據四川蜀道天險,進退自如;東吳孫權,熟知兵法,依仗天險,雄據江東。說到孫權的足智多謀,就連曹操也曾親口誇張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後來著名詩人辛棄疾也借用曹操的話在詩句中描寫到: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孫權此人確實十分了得。後世有很多對孫權的溢美之辭,其實孫權還要有哥哥叫孫策,只是英年早逝,因此很多人忘了他的存在,但說到東吳的建立,孫策功不可沒。

孫策字伯符,勇猛無比,綽號小霸王。孫策是孫堅的大兒子,孫堅在與劉表的戰役中不幸中伏被殺,孫策繼承父親的位置,帶領父親的舊將,退守江東,準備在江東大幹一番事業。當時董卓聽說孫堅被殺,心中十分高興,再聞孫堅的大兒子才17歲,小兒子孫權才11歲,更是放心,說到:「17歲的黃毛小兒還能辦成什麼大事嗎?」他哪裡知道17歲稱王的孫策比其父更勇猛,也更知道審時度勢。

孫策在父親戰敗,準備退守江東時,手底下只有一千餘人,且剛剛經歷敗仗,孫堅逝世,士氣低落,本該退回江東,休養生息。孫策卻反其道而行之,雖然手下只有千餘人,但是看到小股勢力就集中兵力吞併,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接連幾次勝仗,部隊的士氣就被鼓舞了。在退回江東的過程中,還收服了周瑜和太史慈這樣的文臣武將,勢力得到進一步壯大,沒過多久,孫策就已經是江東最大的勢力。

當時孫策手底下幾萬人馬,和孫堅去世時相比,實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天下的諸多諸侯中孫策的力量還是十分弱小。但是孫策眼光獨到,他避開了諸侯混戰最激烈的中原地區,選擇在諸侯勢力相對薄弱的江東地區發展。在中原勢力彼此鬥爭的時候,孫策已經在江東站穩腳跟,開始發展生產,擴大勢力。

但是不幸的是,孫策在一次狩獵中被刺客所傷,不治生亡,年僅26歲。在孫策臨終之前,他把部下和弟弟孫權叫到身邊,對他們說:「中原群雄割據,強手如林,我們不能渡江過去和他們爭雄。我們應該依靠長江天險,固守江東,做觀中原群雄勝敗,等到時機成熟再圖大業。」又對孫權說到:「上陣殺敵,馳騁疆場你不如我,但是舉賢任能,這是你的強項,你要廣納賢才,遇事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孫策臨終前的這番話,決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此後孫權聽從哥哥的意見,固守江東,做觀中原群雄爭霸,增強自己的實力。等到曹操騰出手來準備消滅東吳時,東吳已經足夠強大,赤壁一場大火,曹操大敗,這場大火也燒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在三足鼎立的這60年間,天下相對穩定,百姓得到了短暫的休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他才華橫溢,多次被貶,一生顛沛流離卻活出別人眼中的詩和遠方!
歷史上的今天,三國歸晉,西晉成立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