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YD 2018:央美畢設告訴你生活不應如此單調

YD 2018:央美畢設告訴你生活不應如此單調

在中央美術學院,一場集結各方心血的畢業設計展正在上演。它們當然不僅是一件畢業作品,更是央美學生對於生活的補充。

1、倚楓

畢業設計作品是為公共空間設計的一把座椅。 例如:美術館內、展覽館內,商業空間內部。作品希望在 設計中尋找矛盾、對立、詼諧等內容。展示產品的戲劇感。 完成品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和隱私性設計。在高樓林立中, 在灰色混凝土建築塗料中,猶如一朵奇葩,暖暖的色彩搭 配讓設計更富有魅力。

作者:曹聿冰

2、二分二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2016 年 11 月 30 日將 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 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二十四節氣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的門檻就能看出二十四節氣正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凋零。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歷 法,是先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 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而進入現代社會 後二十四節氣正在從我們的視野中慢慢消失。

《二分二至》希望通過人與產品產生行為的過程,讓人 們能在日常中對於二十四節氣所闡述的時令,物候,氣候有個初步的認識。我們很難將某種知識強加在用戶的思維 中,而通過日常的使用行為,將二至二分四個節氣時太陽 與地球的光照變化與燈具的亮度調節相結合。嘗試讓使用者能從這件產品中勾起對於節氣的回憶。而在開關方式方面運用到了磁感應開關,使用者通過滾動小球的方式來調節光源強弱,以此來增加產品的趣味性。

作者:陳尹軒

3、Finder

當下的產業模式給人們提供著越來越多的產品, 而且在以日益加快的速度更新著。選擇雖然豐富了,但是大多仍在以傳統的方式處理人與產品的關係,並沒有根據當下的需求考慮產品應有的升級改變——有的僅僅是為了 滿足功能需求,有的甚至是暫時性的,這種關係就現在而言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在新的生活狀態下,嘗試新的方法 去增進人與產品之間的聯繫。

《FInder》試圖用一種新的使用方式去平衡兩者的 關係。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考慮到現代人們追求個 人化的特點,給予使用者一定發揮自由意志的空間:根據 自身需求,調整內部半圓與正方形元素的懸掛方式、空間 位置,可以隨意改變擺放方式。在互動的過程中,使用者 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狀態;如果有所改變,也可以重新布置。作者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讓人與產品可以擁有專屬的「回 憶」並維持相對持久的聯繫。

作者:丁佳寧

4、行至·合置

產品是可以再設計的。在設計界,有越來越多 的設計師們,致力於優化自己身邊的設計,從而優化自己的生活。

作品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對生活環境的觀察,旅行箱這一產 品因其的便利性和美觀性被人們廣泛使用,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擁有幾個旅行箱作為自己的出行工具。 在我的生活環境中,宿舍、家庭、公寓以及其他人的生活 環境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閑置的旅行箱因體積較大沒有相對合適的安身之所。在這一問題的基礎上,作者設定了此次設計的目的——減少旅行箱閑置時佔用的空間。

新設計的旅行箱採用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結構,使用者只需要在兩種狀態下切換,就可以便捷的使用和存放。平面狀態下的旅行箱可多個疊加摞放,或置入傢具中的縫隙, 不會大面積佔用家中的使用空間。採用軟、硬材料結合的方式,使箱體達到一種軟硬之間的狀態,在保護內部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可收納。

作者:郭一帆

5、隱·無形之行

「大音希聲,萬象無形」事物達到極致,反而 會趨於樸素自然的本真。好的設計也是如此,它們往往藏 匿於生活中,被當作理所應當的存在。無形之行的含義就是讓物品趨於這種「無形的使用感」。

當下選擇關注生活中被忽略的隱性需求,關注收納,關注化妝行為,關注人與妝台之間無意識的和諧關係。

作品的靈感來自鏤空的窗欞。門板上的鏤空不僅是裝飾, 更是自由的存儲空間。櫃體的側面可以透光,隨著日光的 移動軌跡可以勾勒出光的形狀。希望作品能給使用者營造自然而樸素的使用感受。

作者:黃珊

6、十月

秸稈是這次畢業設計創作的載體,之所以選擇 秸稈這一材料是因為其背後聯結著與農業有關的大量中國 傳統文化,蘊含著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以及大量的傳統工藝。為此我展開了研究,發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 很多的傳統秸稈產品已經處於逐漸消失的過程,不斷被新的工業產品所取代,經過調查研究後找到了三個原因,一、 傳統秸稈產品缺少革新沒有順應當代生活的變化推陳出新。 二、很多傳統工藝由傳統日用品轉化為高難度的工藝品限制了其傳播和傳承。三、可大批量生產的工業製品尤其是塑料製品變成其替代品。

在傳統秸稈產品之中有很多優良的特點值得去借鑒、傳承 和發展。秸稈本身自然溫暖的感性特徵也適用於家居產品。 所以作者試圖通過秸稈這種材質借鑒傳統和現代工藝做出創 新型的秸稈家居產品設計 。

作者:李默森

7、PPP 桌

PPP 桌是通過三、五個相同單元,利用 pp 獨 特性能、摺疊、拼合而成的桌子。每一個單元通過 CNC 將 pp 板加工出特定的形狀和摺痕。PPP 桌的用料較為簡 單,僅僅使用 pp 板,通過摺疊和結構組合而成,無需多 余的配件,且可以反覆摺合,因其能夠收納成幾個平板單元, 所以它也十分方便運輸和存放。

作者:林友文

8、白天的凳黑夜的燈

《蔓延》是一組表達工業化社會與自然環境之 間關係的作品。工業化掀起了人類發展進程的新篇章,改 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很大程度上造福了人類,但這同時 也是犧牲自然環境換來的。人類一方面仍然推進著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也儘力地挽救滿目蒼夷的自然環境。這對 矛盾關係不可能單方面地倚重一方解決問題,因為當下的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科學技術之上的,人類只會與科技越 來越近,而自然環境例如空氣、水源和食材的質量又直接 影響人類的生活健康。

這組作品以樹的形態代表自然,以數字化像素格代表工業 進程,描述一種自然環境正被工業化侵蝕的狀態。而有機 生長的形態出現在被工業化產物包圍的空間時也是具有侵 略性的,從另一方面體現了自然的力量。

作者:劉楹正

9、enter 椅

久坐人群基數隨著社會壓力加大而日益龐大, 久坐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亞健康問題在全球範圍內也逐漸 被重視。在久坐的過程中,工作者的疲勞程度會隨著時間 遞增,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身驅也會從起初的端坐逐漸變成 各種會產生不良影響的姿勢。

使用者入座後椅背受重力影響向中心靠攏與身體產生接觸 從而對久坐者進行提醒,即為「接觸式提醒」,使其能夠 主觀意識到不良的坐姿,調整、回歸、保持端坐的狀態, 在坐立過程中保持著脊椎生理彎曲正常、盆骨平衡的健康 坐姿。同時伴隨著端坐過程中疲勞感的產生而主動離開座 椅,伸展肢體。

作者:潘淳

10、蔓延

《蔓延》是一組表達工業化社會與自然環境之 間關係的作品。工業化掀起了人類發展進程的新篇章,改 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很大程度上造福了人類,但這同時 也是犧牲自然環境換來的。人類一方面仍然推進著工業化 進程,另一方面也儘力地挽救滿目蒼夷的自然環境。這對 矛盾關係不可能單方面地倚重一方解決問題,因為當下的 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科學技術之上的,人類只會與科技越 來越近,而自然環境例如空氣、水源和食材的質量又直接 影響人類的生活健康。

這組作品以樹的形態代表自然,以數字化像素格代表工業 進程,描述一種自然環境正被工業化侵蝕的狀態。而有機 生長的形態出現在被工業化產物包圍的空間時也是具有侵 略性的,從另一方面體現了自然的力量。

作者:宋炳男

11、折角系列

彎曲木的製作工藝隨著現代設計的發展不斷完 善、提高,現今已經成為現代傢具產品製作業重要的工藝 手段。彎曲木工藝本身具備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的優勢, 設計行為介入後,設計作品更容易走向市場化的模式。而 能讓更廣泛的受眾人群感受到設計給生活帶來的改變一直 是我所追求的。這個系列的桌椅我是從一個結構點出發, 希望以一個簡單,易於加工的結構得到很好的支撐穩定性。 系列中椅子與凳子的腿部都是以四片一樣的組件膠合連接 而成,而桌子則是以四片兩種組件構成,實現以模塊化完 成產品的組裝,減少工序。在設計的過程中,努力使產品在工藝,結構以及形式美觀上達到一個平衡。

作者:蘇海濤

12、「亂」的其所

《「亂」得其所》是基於部分人隨手擺放物品的行為方式下,對人和產品關係重新思考的產品設計。隨著時代發展,人類更加重視對於效率與舒適的追求,在日常使用的產品上尋求精神的滿足。具有隨手擺放物品習慣的人,認為適當「凌亂」擺放的物品,使用時更便捷,在減輕整理負擔的同時擺脫了過於整齊的物品擺放帶來的嚴肅、死板的感受。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傳統對於收納的觀念不再適用,作者嘗試通過這件產品的設計傳達出一種新的收納觀念:在空間的合理安排下,順應行為習慣達到對 舒適和效率的追求。

作者:孫唱

13、植作——兒童草木工坊

學齡前兒童的感官處于敏感期,此時是感官功 能最佳的發展階段。在啟蒙教育中,幾乎所有的認知都來 自於兒童豐富的身心體驗。經過體驗、行為、思考、情感、 探索的體驗過程,使兒童得以鍛煉肢體協調、開發智力思維, 在立體認知事物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個性人格。

以感官體驗為核心,認知自然為題材,最終設計了這套工坊元素的兒童傢具,希望能夠引導兒童通過多種感官的活 動體驗自然之趣,主動探索和認知身邊花草果木的特質, 並加以自己的想像創作出回饋生活的小創意,達到開發兒童的自主探究和創造能力。天然植物材質的小手工有益身心健康,也記錄了兒童的成長生活,兒童從中感受到成就感, 激勵其繼續探索和創作。

作者:王婷

14、《宅人》

「宅」不同於傳統意義上解釋,起源於日本, 並在本土衍生出了另一種獨特的定義,在設計方面,從生活方式理解「宅」這種亞文化。在家居生活上,滿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更加關注群體在情感化的需求。

整體以方塊為造型元素,在不同的側面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功能,咖啡桌,書桌,沙發,通過不同的使用高度和姿勢,自然的轉化在這個空間內的不同狀態。

作者:王子豪

15、Play & Me

家庭是孩子社會化最初的場所。親子互動的質 量決定著孩子未來的發展水平,許多孩子從親子互動關係中汲取經驗並放射到其他關係之中,他們從緊密的溝通中習得社交能力,從鬆散的陪伴中獲取獨立思考的能力。

作品通過三塊木板之間不同的插接組合方式產生不同的產 品性格,以對應親子之間緊密 - 鬆散的不同關係和需求, 提供相對應的使用場景。相較於普通兒童傢具,親子互動 傢具不再僅滿足孩子單方或者父母一方的需求,而是為雙 方提供更好的交流和共處空間,側重於幫助兒童在居住環境中實現玩與學的良性互動,帶動親子之間的情感共鳴。

作者:魏凱捷

16、Rocket

這組兒童傢具是由兩組坐具與一個玩具箱組成的,為學齡前 4~6 歲兒童設計。我以火箭為靈感,火箭由 多節組成,並在飛向宇宙的過程中逐一發動,因此這組兒 童傢具也像火箭一樣設計成多個部分。其中坐具部分可以 拆分成小凳子與海綿坐具,並可供多人使用。同時玩具箱 蓋子放置在地上後也可以成為一單獨的坐具。並以黃、藍、 白的配色突顯整體的活潑感。

作者這組兒童傢具能為兒童營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兒童在這片小天地開心玩耍的同時與夥伴分享快樂,鍛煉了自己分享的能力。在玩耍過後,海綿坐具與小凳子易方 便重新組合成一體,可以培養兒童及時收納的習慣。

作者:徐一鳴

17、《經緯之間》

當今,越來越多的設計製造者熱衷於工業批量 化生產,工業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在豐富我們物質生 活的同時,自然材料、手工藝產品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產品愈發缺少溫度、感情,顯得冰冷、空洞。

苧麻材料作為傳統材料,卻極少應用於家居產品中,本設計是以苧麻材料為基礎材料,以復興傳統手工藝為目標, 進行複合材料的手工編織,藉由「石灘上的螢火蟲」為設 計靈感來源,在現代燈光技術基礎上製作的一組可營造氛 圍的夜燈。產品結合現代人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底部設有提手,在方便移動的同時,燈體可以正置也可以倒 置,從檯面燈轉換為吊燈。這組燈具分三種燈光選擇模式,常亮模式、呼吸燈狀態模式和呼吸燈狀態和常亮狀態三種可切換模式。以此滿足人們對不同場景氛圍營造的 需求,達到苧麻材料在燈具上的應用突破。

作者:楊靖

18、Padding Chair

作品是在家居產品中應用 3D 列印 -FDM 技術 的一種結果,所以作品的設計過程緊密的圍繞著 FDM(熔 融沉積製造)技術。由於列印過程會在印表機 Z 軸產生等 高線似的層紋,以一把椅子的不同方向作為底面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受力和表面效果。經過不斷調整的 3D 模型和打 印參數,最後得到了以椅背為底面的方式最佳。作品效果 為椅背中間半透,往左右受力的兩側漸漸變實,整體效果也是像椅腿受力較大的位置密集。

作者:張健翔

19、竹茶几

作者在經過對整個竹產業的實地調研和分析之後,最後的關注點鎖定在了利用率很低的圓竹尾料。想通過對圓竹尾料再利用的這個方式去表達我對與竹材料的理解。最終研究目的其一是在符合現代加工方式的基礎上去提高竹子的利用率且運用竹子的一些天然優勢,加工成標準型材。其二是在這個基礎上利用竹子纖維天然具有很強韌性的優點再去 探索竹材料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王欣

20、Infinity SOFA 1.

運用現有 AI 技術作為支撐,探索 AI 在家居產 品設計中將創造出怎樣的新風格;以及 AI 產生新風格的過程以及最終呈現形式。 為了生成出具有和之前迥然不同的風格,這件作品風格特徵的源數據採集了兩種風格差異明顯的的數據,分別是來自於 Fritz Hansen 的「Egg chair」,以及「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Hill House chair」。通過提取其中最具風格化特徵的部分,在沙發的功能結構模型 中進行重組。從而生成具有獨特風格形式的沙發。

作者:佟天澤

21、腦珊瑚

不規矩的坐姿給了我們舒適與自由,在有合理支撐的條件下使用不同的坐姿休息則保證了健康。人的一 生都在為了獲得更多自由,使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努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休息,也是我們需要的一種自由。不規矩的坐姿現實存在並被大量使用,我們應該做的不是逃避與制止,而是接納。找出弊端加以規避,就可以更好地享受它帶給我們的益處。

三張不同大小的圓墊通過一根繩連接,抽拉繩子就可以使 墊子完成從平面到立體的轉變,乳膠材質使它既柔軟又具支撐力,曲折的溝回與起伏如同海中的腦珊瑚,使人可以 隨意改變姿勢,像小小的丑魚在其中自由地穿梭。

作者:鄭萌初

22、表情化的家居產品

從對紙進行摺疊從而產生表情變化的產品入手, 設計和研發了一款能夠進行遙控開合的吊燈。在開合的過程中,探索了形態以及燈光變化過程中所產生的表情對人的影響。加強了家居產品的功能、形態、結構與人之間產 生的互動性,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趣味性。

在設計中,加強了產品在開合中產生表情變化的同時也 結合了現代科技化手段,構建了一個遠程進行開合的體系。 產品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以摺紙為主的外形燈罩;傘結構的中心開合骨架;遠程遙控系統、步進電機及驅動板。三個部分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在開合過程中實現表情化的目的。

作者:李曉龍

23、《ORIGA》

聯合辦公是一種專門為自由職業者、創業團隊、 小微企業、遠程辦公人員及辦事處等等提供共享型、靈活型的會員制共享辦公模式。現如今已越來越多的取代傳統 的辦公空間而受到各類年輕創業團隊青睞。聯合辦公最大 的特點就是不同行業,不同團隊規模的人共同分享一個辦公空間,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同時不同領域的人可以 資源共享、思想交流碰撞。

ORIGA 是專為聯合辦公空間設計的產品。用於聯合 辦公空間中的洽談區或休閑區與工作區之間的隔斷。在正常狀態下是作為分割兩個空間的屏風使用,當有需要的時 候人可以直接坐進其中,整體會按照表面分割線摺疊成座 椅。同時幾個產品又可以圍合處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靈活性較高,能適應聯合辦公對於空間使用需求。並營造一種活潑有趣的辦公氣氛,激發創意的思維和工作的效率。

作者:震邵

24、Filter 9. Chair

我們所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設計方式隨著技術的發展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與此同時,設計師的設計思維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諸多設計師為未來的設計方式進行了多樣化的探索。作者也希望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設計作品、思考問題,探究未來創作方式的可能性,因此做惡化便以此為切入點,通過三維濾鏡的方式,在三維模型中進行探索,探究了多種濾鏡風格,並嘗試了單一濾鏡風格下不同模型變體的可能性。

在進行了計算機演算法 3D 模型濾鏡形態的探 索,最後選擇了其中一種濾鏡方式進行深入探索。首先 通過 3D 掃描獲取 chair one 數據模型,然後基於原 始數據模型,提取其點、框架以及特徵,給予設定的方 向,通過計算機自動生成新的椅子形態,在眾多形態中,選擇其中一種,進行細節優化與調整,最後完成。這是 一種「物理 - 虛擬 - 物理」的研究,也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設計思維,稱之為「3D 濾鏡」,其運作方式類似於平面濾鏡軟體,但又有其維度的不同。

作者:蘭星琿

25、與你

源於對人格分裂的好奇,從而根據分裂所帶來的變化感 受,設計了一高一低兩個產品,分別契合人在不同情緒下的肢體動作。高版靠牆,當人「喪喪」地走過來,自 然的靠在牆邊被支撐,兩邊各有一個大袖子把手伸進去, 便會被引導性的去主動擁抱、包裹住自己。矮版貼地,與地面接觸為的是更加放鬆自然的狀態,胳膊自然的包 裹在裡面,可以將整個人蜷縮、消失、放空。當人再次站起身時,有一種破繭重生的感覺。

選擇皺褶這種形式的面料,目的是通過這種自然的肌理 無形中營造一種雕塑感,使用時會隨著人的行為而不突 兀的改變形態。可能有時,自然形成的紋理不那麼美觀,可也恰恰表達了產品與人一樣,需要溫柔相待。又或者那種在負面情緒狀態下形成的皺褶,與心情一樣不那麼美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與你」同甘共苦的感受。

作者:陸雪兒

26、「謝絕成像」椅

當我們在公眾空間中休息時,由於個人習慣的不同往往會吸引一部分人的目光,在全民手機的時代下手指輕輕一划一按就可以將所見場景攝入其中並分享到互聯網上供他人娛樂,從而對被拍攝者的身心與生活造成干擾。如何能夠保護公共空間中休息者的個人隱私?

通過針對市場主流手機攝像頭對焦原理而設計的一款旨在阻止拍攝對焦成功的公共空間座椅。座椅外圍有一圈斜向上延伸甜筒狀可根據個人需求而旋轉的塗有反光材料的網狀物,若使用者擔心休息時被拍攝只需將網旋轉到面前將自己包圍,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一個半封閉式屏障阻止相機正確對焦成像,從而干擾阻止偷拍等攝影行為。

作者:王立昭

27、Haptic-cream

Haptice-cream是觸感「haptic」與「Ice cream」的意義組合。冰激凌是歷史久遠 , 不帶特殊文化符號的 「傳統」甜品 , 能呈現的口味之多卻又為各類工業化食 品之最 , 然而 , 單調的食用方法和設計表現手段卻與其 長期發展 , 豐富風味不成正比。

我們每天都吃東西 , 這其實是極少數能將五感同時充分調動的自然行為 , 在咀嚼 , 吮吸 , 吞咽瞬間中體驗發現 食物的味道 、氣味、質地、聲音。然而本應充滿趣味的高積極感官群動行為卻與日常進食中經驗化的慣性感知方式很不相稱。其中視感作為識別 , 認知依賴度最大的部分 , 主導我們對眼前食物的意識 , 且是設計呈現之側重 ,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它感知方式的覺醒。而食物是 唯一無限融入我們身體的產品 , 它有理由喚起感官的生來的感性和靈敏。

作品提供了巧克力、薄荷、香蕉、草莓 、芒果五種經 典口味冰激凌 , 構想一家全新冰激凌店的存在。配合與 每種口味相對應的餐具 , 在以遮蔽視覺為體驗方法的基 礎上讓客人完成品嘗 , 充分藉助視感以外的設計表現手法。

作者:酉玉恆

28、《摺疊購物車》

在原有的購物手拉車的原型上重新賦予購物車摺疊的功能,使體積最小化,更加便於生活攜帶,同時以不同摺疊的樣式帶來的美感吸引更多的人群來使用,尤其是年輕人等。結構上以三角形元素為切入點,部件間相互聯動,致使收合只需要一個動作,一秒收合。外觀呈現一個全新的造型,附有機械式的工業美感,採用的三角拉杆也比較新穎,打破購物車的固有形象同時兼具家居產品的實用主義功能。

作者:庄凱新

29、竹三角

我國地域廣闊,地震頻繁。每每發生強烈地震都會給我 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因我國在臨時避難所方面的研究較少,使得現有的救災安置方式單一且漏洞較多,容易造成災後受災群眾難以及時獲得救災物資。

本作品將就地取材,利用(四川)當地豐富的竹資源做 結構材料為設計方向,構建出了讓受災群眾也能簡單快 捷搭建起來的臨時避難所。竹三角由一個軟體帳篷、 四個連接結構件和六根長度相同的圓竹組成。任意兩人合作,都可在十分鐘內輕鬆搭建起來。且無論帳篷的哪 一部分受到了損壞,都能進行單獨替換。可以有效縮短 災民獲得避難物資的時間,減少避難帳篷在使用與回收後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

作者:貴純

30、狎魚

曾經頻繁出現在中國傳統傢具上的瑞獸神物,如今很少出 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他們在新一代年輕人的認知里逐漸變成了遙遠的過去。

在未來,為了更大程度的滿足我們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家居產品應具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性。通過產品將神獸的性格與特徵進行結合與傳播,能增加用戶對過去文化的認知與喜愛程度,從而使得這類傳統文化擁 有更多受眾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曹紫燁

31、見月

產品分為邊櫃,酒車以及可以提供照明的屏風,三個部分在分解狀態時可應用到不同場景中,可移動的酒車可以在 朋友聚會時加入到歡樂的氣氛中,而圓月形的屏風可以讓 你在「月光」下享受靜謐的私人時光.……當它們閑置時亦 可組合成隔間櫃整體使用。

創作這件產品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私人住宅空間的不斷壓縮 和私人空間中需求的矛盾。私人空間是相對自我的環境,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需要在空間中進行不同屬性的活動 如公開屬性,半公開屬性和私密屬性等,我想做的就是將 這幾種屬性集成在一件產品中,既滿足了空間的集約,也滿足了不同的使用需求。

作者:陳國譞

32、oops

oops 的存在安靜且內斂,當使用者在完成「坐」的動作的同時,由於自身重量帶動內部結構,包裹在周圍的皮料緩緩升起,形成向上的靠背,宛如一個小小的擁抱。

人的參與完成了 oops 的使用過程,當你起身時結構牽引靠背恢復如初,創造出了一種有趣靈活的體驗形式。產品彷彿擁有自己的情緒,通過使用者的行為觸發,進而與其 產生聯繫。

作者:郭軒

33、Life plus

每年各類災害過後大量的人口需緊急轉移安置,各類物資 的功能與使用結果直接影響救災安置點與受助人員的心理感受。life plus 通過對連接構件的設計,可以提供安置點 生活區的各種臨時傢具的多種組合及公共給水過濾「井」, 以及 life plus 的改良設計雨衣,提高了安置點內人員分流與管理的便利性與安全保障。從簡單的幾組連接件與區分救災點人員性質的雨衣影響整個安置點的規劃,建立一 種新式的村落式救災安置點,為災區提供被設計後更加舒適的救援式生活方式,改善災區災民的生活質量與心理感受。

作者:任昊

34、辦公桌

似乎從有椅子開始人們就是坐著在辦公桌前面工作的,也許人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一種狀態,所以不願意去做出改變。而這套辦公桌的一切是建立在站立式辦公的基礎上的。 在人的姿態改變了以後,辦公桌的使用也會有所不同,對 辦公桌的需求也會有所改變。

首先桌面提高了 30 公分接近人類身高平局值得的合理使用範圍。桌面被分為左右兩塊鏡像的區域,可以讓用戶選擇使用給予用戶一定的控制權。在桌面前段有兩塊可翻蓋 的結構,當它立起來時可以臨時擺放書或文件,當其蓋下可以成為顯示屏架以及一個小抽屜。桌子兩側各有一個抽拉板可以在桌面過於雜亂時臨時擺放物品。與書桌配套的是一把椅子,有一個戶型的坐面並帶有一定 的角度,是人的軀幹夾角儘可能地接近 135 度減小負擔, 同時坐面的高度普通的椅子高出 30 公分。

作者:王浩昇

35、原初的彩虹

每個孩子,都是最美妙的種子,值得在呵護下茁壯成長。 作者的設計師想為那些遲疑成長的小苗,尋一道象徵快樂的彩虹。運動是改善兒童感覺統合協調能力的重要手段,作品是一款兒童感統訓練的可行動的玩教具,可在幼兒園空間使用。作品可單人推行運動,可雙人推行運動,可在其上作保持平衡的行走。設計注重對兒童的友善,嚴格保證環保、安全,使用多層板製作,輔之於金屬連接桿,橡膠減震。寓訓練於遊戲,願每個孩子都如珍似寶,幸福成長。

作者:王寧越

36、影藏

千載往昔,傳統的梳妝方式斑駁在畫紙,許多載體都將慢慢消失,或許這些古老的方式和行為需要揉以新的東西來流傳:是關乎我們現代的生活。

作者的設計初衷,老物件的意向和一些使用行為在梳妝空間是要保留的:在不使用的時候是一個空間上完整精緻的個體,只有在使用之時,被依次打開的時候,才會顯露出她作為梳妝用具的本來面貌。或許可以讓她似琅環典藏, 開合間,是金玉其外又萬卷其中的黃金屋 。

作者:徐銘遙

37、一二一

這是一款適合親子之間使用的小型組合沙發。從「哺乳」「親子互動」「獨立」這三個時期的使用需求出發,探討兒童傢具和親子傢具的合理存在形式。希望能在滿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礎上增加親子互動的更多可能性,延長親子傢具的適用期。

在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中,最初是父母親單方面的給予,之後孩子與父母有了更多交流和互動,最後孩子成長獨立……這些微妙的關係同樣可以從傢具的形式語言中得到影射。

作者:張聲銘

38、Form Attitude

在電子產品高度佔據我們時間、精力的現代生活中,早睡拖延已經成為很普遍的現象。這樣的拖延行為短暫來看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困擾,但長遠來看卻會大大降低我們的身體機能,甚至會將影響擴散至心理層面。

Form Attitude 是一款旨在緩解用戶早睡拖延行為的產品,它會在設定好的時間點啟動自身程序向仍在清醒狀態的用戶發出睡眠提醒,這種提醒隨著用戶的拖延而 持續加強,直到用戶將手機放入產品內置的感應器上才能讓產品關閉提醒。若用戶在設定的時間之前已經入睡,產品將檢測睡眠信息不會干擾用戶的睡眠狀態。

Form Attitude 直譯過來是格式態的意思,格既是指產品中使用的格子元素,也是指我們的行為,當我們將正向行為堅持下來變為一種習慣,也就賦予了生活更多 積極的態度。

作者:張媛媛

39、i:z (ease)

i:z 是一款用於緩和情緒的互動式感應燈,用戶通過抱枕 和這組燈產生互動,光輝隨抱緊抱枕的程度發生變化。這件作品為緩解牙齒治療中的緊張情緒提供了可能,主要運用色彩亮度面積三個要素的變化轉移患者注意力,以達目的,給這個枯燥的過程增加了一點樂趣。

應用場景是以牙科診室為主,也可以用於其他等候、休息、 無聊的區域。

想像一下,在補牙時躺在牙椅上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緊張的你,抱著 i:z,發現牆上的燈竟然可以與手中的抱枕互動, 這樣是不是可以 take it easy 放鬆呢 ?

作者:趙曉蕾

40、Emotional props 情緒道具系列

情緒對於我們的影響遠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甚至隨時隨地都處於一種情緒之中,而東方人不同於西方人,不善於直接表達情緒,以至於給負面情緒更 多滋長的空間。然而情緒本身又是無法被消除的,也不應該被消除,那麼就需要我們把不良情緒轉化或加以利用,通過新的產品形式以及設置新的情境 來轉移或化解負面情緒,從而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同時,做惡化也就產品的本 質進行重新的定義和討論,提出了「道具」的概念,即「一切產品皆可視為 一種道具」,旨在提倡一種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

作品提取了 7 種不同情境下的不良情緒,催生出 7 種道具來轉移這 7 種情緒, 分別是:

當你在被擁擠的人群衝撞時,產生的暴躁:充氣式防衝撞服;

在一段戀愛關係中的無安全感:雙人用牽手器;

藍光造成的黃斑部病變恐慌:頭戴式藍光警示鏡;

無法放下手機的依賴成癮:手部強制休息器;

獨自行走的總覺得有人尾隨時的被害妄想:防尾隨後視鏡;

緊張時咬指甲的焦慮:防啃咬指套;

不想被搭訕的厭惡社交:暫停交流提醒耳罩。

作者:蔡明銘

41、《Excuse me》

為何省時省力的家居產品沒有為家人騰出時間?社交媒體跨越了時間 空間的限制,讓我們社交生活更豐富,但它也悄悄偷渡進了我們的自由時間。就算手機再方便,資訊再容易獲取,若人類沒有擁有對時間 的自主權,那終究是不自由的。

所以我想專註於設計每天都會發生的一些小事上。用最小的投資在適 當的地方,根本的轉化關係、以及生活的質量。假如有足夠多的人去做。我們甚至可以改變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成功不只是一個簡化了的概念,不只是追求人死的時候有更多的錢。而是去思考一個更有深度和多面性的定義。關於活得好的生命應該如何。這樣我想也是一個值得宣揚的概念。

所以作者的作品嘗試讓餐具識別使用者是否在專心享受吃飯,當你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時,餐具就好像也感到不被尊重一樣抗拒,然後阻礙 你的進餐。比如發出生氣的聲音。或者是抖動自己,根據使用者對不同餐具的使用習慣觸發懲罰。作者嘗試給日常最具慣性的動作帶來一些 變化,從而引起使用者的注意,讓人更專註於熒幕之外的生活本身。

作者:韓月

42、紮實

《紮實》是一系列針對特殊人群:軍人所設計的多功能 坐具。

軍人大多同為信息時代的青年,他們為國防事業默默付出, 為國家的安全穩定,人民的安居樂業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他們工作是工作,生活也是工作的性質決定了軍人的特殊 性,他們不會像普通大眾那樣擁有很多座椅,馬扎是他們唯一的坐具。而軍人在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體,軍營兩年的生活讓作者更希望從與軍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馬扎入手, 共兩款多功能馬扎,針對學習和娛樂這兩個使用環境,讓休息時間的使用更舒適,提供了簡單便捷的書寫條件,改善了久坐的問題,同時延續了馬扎便攜、在軍營利於促進團結的優勢。以設計師的角度給予軍人這個令我們尊敬的群體更多的人文關注和關懷。

作風嚴謹紮實是作者入伍兩年聽得最多的工作要求,也同馬扎的扎,這便是作品的名字來源。

作者:黃弘

43、智能桌面

互聯網時代,由於人們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辦公傢具的設計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的背後,是人們在追求更深層次的生活品質及精神需求。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促使智能化普及 , 智能硬體設備的模塊化給設計師們帶來了更大的創意空間。智能化已成為現代辦公傢具的重要趨勢之一,力求人性化的滿足人們需求。

本設計從智能辦公傢具的需求入手,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對使用者的使用場景、用戶需求、辦公及交互需求進行分析,提高工作者的辦公效率。

桌面對於辦公人群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且辦公桌擁有一些固定的辦公用品,作者會在保持這些固定用品的基礎上,優化桌面,利用一些技術,實現其智能化的一方面,滿足其多功能的一個需求。

例如增加無線充電技術、空氣質量監測或讀取每天的溫度、以及可以時刻 溫水的恆溫器、一鍵放歌、調節電腦高度等功能,給辦公人群提供一個集健康、 娛樂、辦公為一體的需求體驗,使辦公人群更加輕鬆、高效的面對工作。

作者:李金

44、MIMO 智能音箱

一件好的產品設計往往會在人們的使用過程中給人們帶來美好的體驗和感受,從而給枯燥乏味、日趨標準化的生活 增添更多的樂趣和與眾不同的情感體驗。

運用情感化設計與產品設計相結合,聽覺與嗅覺為一體的音箱設計。連接手機藍牙識別不同音樂從而釋放出不同的 味道,味道的切換可以從手機上切換歌曲來改變,同樣可以再產品的按鍵上進行切換。設有四種具有差異性的味道與音樂匹配,從而達到產品情感上的統一。

作者:孫源

45、十四耀

十四件香水瓶對應十四種人,在設計行為中,把這些星耀都比作自身。如此,這一系列變成如何呈現我的形狀,我的樣貌,我的神態,我的味道的最終幻想。

結合紫微斗數的十四個主要星耀的特性,利用形狀、材料、氣味以及觀感進行設計行為。而基於想多方面結合,加入味道的元素,所以產品主體是香水瓶。星耀作用力被宮位和四化影響,所以產品材料不會單一。除了香水瓶普遍的玻璃材質,還增添了與之對應的渾濁質混凝土,一來呼應星耀被影響的變化性,二來解釋人的多面性,有缺點有瑕疵, 一如摻入砂石,有純粹和混雜的質地才是完整的個體。

淡化了紫微斗數中推算占驗的晦澀內容,使之呈現得較為 純粹。利用紫微斗數目前市場相對空白的設計空間,有調 查的主觀審美設計行為使之結合得更為有機化。

作者:王若琪

46、TimeCode

基於對過去、當下和未來生活趨勢的分析,針對以信息和圖像的爆炸;快節奏生活和普遍焦慮;自我存在思考與自我對話時間的消失,聚焦時間、圖像、與自我的關係。

設計中,鐘錶不是測量時間的唯一形式產物,它是如同時間一樣混沌的、承載時間的產品。從時間出發,用持續性儀式感的行為通過產品端交互,記錄時間經過我們 的物理痕迹;保留我們經過時間的痕迹,選擇值得保留 的時刻,系統利用承載這些時刻的圖像本身攜有的硬性 數據,進行感性的劃分設計,從而形成具有聯繫的不確定性檢索路線以及於此有關的抽象符號,符號具有可解讀的性質,通過產品端輸出後可用於檢索。整個過程當中人與產品的關係被打破重組,而它在此過程中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我們改變了對它的定位,產品本身也擁有了時間性與持續性,TimeCode 是使用者與時間一 起決定的,本意是給予自己更多時間去再視我們的存 在。

作者:王星元

47、MIX——自由地選擇,組合,搭配與購買

作品基於家居產品這一品類,將它們與作者所設計的一套新型網路購物方式進行結合,因此作品分為線上交互與線下體驗兩個部分,線上的部分就像一個遊戲,購買者可以自由選擇立體的幾何形狀,以及他們的材質,顏色,尺寸, 最後將他們用固定的連接鍵連接起來,成為一件傢具或是自己喜歡的物品,在 app 上能夠嘗試將他們放在不同的環境中看效果,買回家中後也可以自由組裝然後拍照放在 app 的社交頁面上,與大家分享你的搭配成果,而在家組裝物品的過程,也是與商品交互的過程。這一系列動作希望能夠使用戶感受到這款產品的趣味性以及增加他們的成 就感。另外,在運輸方面,由於是積木式組合的傢具,因此也會更加方便。

作者:許杭燁

48、遠近之間

「遠近之間」即距離。設計中第一強調交流互動,第二強調遊戲規則。 通過自己的產品,能夠拉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能夠引導家人找 回最純粹最珍貴的感情,最終達到親子互動的目的。產品不僅能友好的形成家人之間的互動,還可以隨時進行親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遊戲規則更是能產生互動的友好機制,人人去遵守遊戲規則,並在遊戲規則中得到樂趣。讓家更接近自然。

此作品為三款互動型的柜子,包括柜子的公共空間共享與私密空間 兩個部分, 第一款柜子是父母和孩子兩者之間交流的柜子。中間的兩個小柜子可以左右滑動,來進行遊戲上的交流互動。 第二款柜子是信箱櫃,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通過寫信來交流的家居,說話和寫信的區別其實很大,寫信是需要時間和思考的,一思考就會使人變的冷靜,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能互相坦誠彼此的內心世界,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是最理性的交流溝通。第三款柜子是第一款柜子的延伸,主要分位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代表著家庭中不同的成員,成員中都會有彼此的隱私,而在公共區域也分為三個可以 滑動的區域,用於三者之間的互相交流與溝通。

作者:張鑫

49、回到未來·智能感應茶桌

智能多功能茶桌的設計靈感是想找到傳統與時尚之間存在的聯繫,做到傳統與時尚的結合,用傳統轉換方式來表達時尚。它的傳統體現在外觀上,材料上採用了傳統的胡桃木和不鏽鋼,應用方式上運用了傳統的旋轉和推拉,外形上採用了傳統的幾何切割,結構上運用了傳統的模塊組合。時尚則體現在功能上,用感應控制代替了人手控制四塊桌面的開合,使人們通過對這個產品的智能的體驗,感受到智能這個概念正在迅速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設計這個產品的主要目的是想運用具體的中國傳統特色的元素,找到與現代時尚的契合點,讓人們在感受中國傳統的傳承和厚重感的同時,體驗到智能家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與舒適。

作者:趙健博

50、倒錯的物體

本產品意在嘗試使用產品設計進行敘事,探索產品在敘事 上的可能。利用推理小說獨特的敘事技巧和情節安作排, 對產品敘事中故事情節的部分進行新的嘗試,希望能用產品講述具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令人驚奇的反轉和結結尾的 故事。

故事以江戶川亂步的短篇小說《人間椅子》為藍本,講述 了一個藏在了椅子里的男人,愛上坐在椅子的上一位女作 家的故事。產品設計了兩層故事:第一層通過對外宣稱該椅子能監測使用者坐在椅子上的姿態吸引使用者坐下;第二層則通過對氛圍和使用體驗的塑造,將椅子里有人的真相告訴使用者。最後通過使用者傾聽椅子里的呼吸聲暗號破密碼,通過在電腦上輸入暗號獲得最後椅子里沒人的真相。明心見性,通過亮一束光,可以給予人精神上的啟迪與慰藉,同時給予人冥想與思考的空間。

作者:馮煥洲

51、燕尾椅

作者印象中的坐具是從藤椅開始的,它一直陪伴我長大, 經常和外公坐在藤椅上下棋,現在好多人依然在使用藤 椅,休息、工作都會用到它,帶著對藤椅的好奇,作者開始關注不同的人群對藤椅的使用需求,一次去廣東做藤編的調研發現藤編師傅們也在使用藤椅,但是藤椅的形 式非常單一,陳舊,而藤工藝又是屬於中國的傳統工藝, 在我們生活中有一定的特殊意義和美感,特殊的桐油圖層使得藤傢具隨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光亮,由於其全手工的工藝,藤傢具還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在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完全被取代,非常值得我們傳承下去,所以作者主要是從藤工藝與藤椅和人群這三者之間進行的探討, 作者觀察到不同的編製手法能帶給人不同的感受,藤編背身屬於傳統手工藝,想要發揚傳統手工藝從而更方便 現代人們的使用。

作者:李賀年

52、貓沙發

人與貓共處於一個生活空間,若是尊重它們,便應當給予 它們同樣自由生存的空間,而不是完全依照人類的需求與 喜好。

作品《貓沙發》是以「沙發」這種可以滿足人「坐」的需求之下,同時可以給予貓休息,攀爬,跳躍與陪伴的場所。而貓沙發附屬的茶几,同樣在滿足了人「放置物品」的需 求後也可以提供貓在裡面玩耍。

同樣,選擇藤這種材料,不僅可以解放貓的天性,讓它隨 意地磨爪子而傢具本身不會受到傷害。另一方面,它的環 保性也很高,對人尤其是對貓的身體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貓沙發作為人的傢具與貓的貓窩與玩具的結合,很大程度 上節省了空間,並且讓「貓玩具」的存在不會破壞家居風格。 同時也可以很好的拉近人與貓之間的距離。

作者:李吉米

53、站立式油畫工作桌

繪畫是人們觀察世界、生活後的一種表達方式,在作者看來繪畫更像是一件關於交流的工作,就像人與人之間或是人與物之間的某種交流,然後把交流的事情或者其結論表現 在畫面上,傳達至觀者。作者研究的方向是久坐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希望通過設計這款站立式油畫工作桌能引導從事繪畫工作人群更多的去採取站立式的工作方式,從而減緩他們因工作導致頸腰椎的傷害。同時,工作桌具備一 個較完善的油畫工作平台,能讓用戶更快的進入創作狀態。

作者:廖廣燁

54、存在與感知

作品由記錄人的存在和相互感知兩個部分組成。定義一個人的存在由時間和坐 標(空間)組成,當人坐下時會開始記錄時間,這段時間和坐標(椅子)形成 了一個人在這個空間中的存在。當人坐在(存在)椅子上時,會像周圍發出波 紋,當其它椅子有人坐著(存在)時,他們相互之間不斷產生波紋。產生波紋, 波紋相互擴散的原理更接近於雷達(雷達發出波,波與物體發生碰撞,反射一 個波,雷達接收後定位物體的位置。)

一開始的情景設想是一種類似心電感應的現象,即使你還在看你的手機,你也 能知道周圍有人,有人坐下了,有人離開了。這個產品最初想法是希望在公共 空間的人能夠更加註意周圍的事物(人),或者說能夠對周圍的事物 (人)產 生更多的興趣,因為隨著我們獲取信息的手段的增多,比如手機,我們的注意 力會更加集中這上面,反而忽視了周圍事物(人)的存在。

同時這個作品也是對於城市中人的自我存在的探討,在城市中你是如何和他人 建立聯繫,同樣生活於一個城市中,同樣處在相同的空間,你們之間又會產生 什麼樣的關係?生活在這個城市中,作為個體的你是否還有屬於你的自我?

作者:王志鵬

55、孤獨症並不孤獨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內心豐富卻無法與外界溝通,他們和普通孩 子一樣天真可愛,卻飽受孤獨症折磨。但由於社會大眾對孤獨證了解和關注甚少,導致未能及時發現和早期干預,孩子被發現患病時已中度甚至重度。

作品借鑒「冰桶挑戰」通過遊戲普及罕見疾病「漸凍症」知識以及 援助患者的成功實例,衍生出增強孤獨症兒童社會認知程度的可行方案。靈感源於孤獨症兒童的主要特徵,並以首飾的形式展現。這些作品可以佩戴,佩戴者也可將其作為一種與朋友聊天的談資,展現自我魅力的同時,通過與別人的交流讓更多人去關注這類人群。

因孤獨症兒童偏好藍、綠等冷色調,戒指以無色為底,炫染上克萊因藍。封存神態各異的小人,恍若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裡,又似要掙脫束縛,尋求理解。根據銀的可塑性較強,作品以銀為主要材料, 塑造出孤獨症患兒的主要特徵,如單線性思維、視覺邊緣化等。同時銀為材料產品成本低,產品價格較為親民,會吸引更多人購買並為孤獨症宣傳。

作者:席倩雯

56、漿·紙

再生紙作為一種可再生材料被廣大群體所認知,人們通常認為再生紙產品是一種環保型產品,卻忽約了再生紙產品在回收再生的過程中會對水資源造成二次污染。

作品取名《漿·紙》意為展示再生紙產品由漿到紙的生產 過程,按生產線依次提取了再生紙製造過程中三種不同階 段所排放污水的顏色,聯想到中國古代陶瓷釉色的發展歷 史,發現了產品的發展往往是從滿足功能性到滿足審美, 但在這個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破壞。

希望借這系列再生紙作品表現出再生紙產品對水資源的污 染,反思一些環保類產品是否真的有利於環保,也希望人們節約資源、愛護環境。

作者:謝韞童

57、轉·起

根據調研發現,在介護人員在實施介護時,基本依靠著個人技術能力,目前市面上也沒有相應的醫療器械來幫助介護人員使用。

因此作者從使用者(介護士)角度出發,設計了一款由介護 者使用,輔助介護者幫助被介護人員起身的槓桿器械。其中運用了力學與槓桿原理。介護人員只需使用簡單推,拉, 踩三步就可實現一整套複雜的被介護者起身流程。

作者:張堯

58、音域

本產品意在探究儀式感在設計中的運用。通過一些在實用效果之外的五官感受來增加使用者對於情景和流程本身的 專註度和更好的體驗。在生活中,在做每一件事的過程中,我們腦海里其實都是有一個背景音的,如同電影里人物出 場音一般,在作者的畢設中,這種效果被清晰化,這是一組可以營造休閑氣氛的桌椅組合。

打開燈會感應發出一段較長的低沉和弦音,之後坐上椅子會感應出一段稍短的旋律音調,而在桌子上放置物品時,會出現短的高音旋律。之後發出的旋律音會和作為背景,使用時長最長的燈的和弦 音相配合,形成完整的旋律。以極具儀式感的開場來加深 使用者對即將進行的事情(看書,喝茶)更加專註,以及更清晰的認識到生活瑣事本身的獨一無二意義。

作者:張藝卓

59、逃離與回歸

身份認知焦慮從來都不是一個新鮮的問題,從人們開始思考自我的身份與周身環境的關係開始,這個問題就一直纏繞在我們的周圍。身份認知焦慮是一種擔憂,擔心我們我 們無法達到社會普遍定義的成功典範,擔心無法獲得相應的尊重與尊嚴。

本作品以一些農村人在來到城市之後對自我身份認定的焦慮為出發點,以在農村生活經歷中所使用過的以「納鞋底」為代表的土手工藝為手段,將納鞋底的工藝運用到傢具製作當中。期望以此途徑來對自己的身份進行重新的思考。 所謂「逃離與回歸」就像是一個「自負與反思」的集合體。 曾經懷著極高的自我預期,心想著我現在的所得怎麼配得上我對自身的預期,懷揣著嫉妒的不滿足逃離那個在我眼中或許一無是處的家鄉。渴望著以自己的才智能夠在充滿機會城市中實現屬於自己的價值。可真當面對這個浮華的 社會時,卻又在想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是不是我想實 現的價值。回歸的過程準確的說起來不是回到故鄉,而是 真的回歸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定位。

作者:常世傑

60、放空

「也許是神遊其外、什麼也沒有想;也許是在思考、捕捉一閃即逝的念頭。在落筆之前,無意識地抖腿、響起嘎吱的腳踏聲;風鈴轉動,發出沒有意義的鈴音;破碎的字元在水中起起落落,再難成型。 在娛樂的王國里,遊走於放空的邊界。」

社會正在呈現一個矛盾的現象:一面已經有許多前人學者 警示過泛娛樂的繼續擴大也許正在消解人類的理性獨立的精神家園,一面又更多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的娛樂活動無時無刻不在吸引人去體驗。於是出現了這樣有駁於邏輯、卻正在發生的行為:藉助娛樂去停止另一個娛樂,通過不專註的行為去設法專註做某一件事。 脫離的日常語境的裝置桌面,在無意識抖腿的操控下,漂浮翻飛的字根落下,也許能碰巧組成字,但是無法形成有思想的句。配以金屬碰撞交織而成的抽離具體語義的背景音,這群魔亂舞的怪誕,是娛樂的時代。

作者:周曾皓月

61、繁衍—關於 TM 藝的藝術語言與 TM 材料創新

作該作品是一種軟性平面作畫材料,人們對其使用歷史悠久,色澤淡雅,有一定的通透性。在生活中通常作為傳統裝飾性工藝品出現。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應用的局限性使 TM 慢慢被替代淡出人們的視線。對於 TM 的應用與表 達我想重新做一個界定,便將其造型利用紙藝化平為立,用摺痕產生的立體效果表達 TM 的新形式語言;利用 TM 的透光性將「痕迹」繁衍至整個空間。整個作品通過設計利用 TM 藝、紙藝、金屬、影像四種工藝的結合做新型的 TM 藝表達。

作者:程競嫻

62、易水石寒

在易水硯雕刻技藝的調研的過程中,通過對硯石的研究, 引發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即人在追求材料經濟價值的同時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人類無限膨脹的慾望與有限的物質之間的矛盾。作者希望通過作品,進一步詮釋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在消費、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甚至浪費資 源的同時,對這些物質的來源產生反思。

對易水硯雕刻技藝的傳統製作上,過多的人工裝飾痕迹是對化石的一種破壞。盡量用簡單的工藝表現石材的本質之美。通過使用方式發現不同石材及材料間的和諧之美。石 材與金屬,手工藝與機加工,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展現了當地特色。

水草化石選擇拼接的方式,不僅可以呈現水草化石具有分層明顯的結構特點,而且廢料和碎片二次利用對保護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意義。在花器中,水草化石與植物表達了生與死的對比關係,既體現歷經億萬年的水草化石彌足珍貴, 還表現出人類為了慾望與需求,無論是生物還是非生物, 亦或死去上億年的動植物都會被人類所利用。

作者:常紫嫣

63、Cosy Carpet

地毯在我們的生活空間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居室空間內的「第五面牆」。父母可以放心的在毯子上陪孩子玩耍;狹小的合租房裡,一塊柔軟的地毯就可以滿足想要的舒適與功能。 地毯是一個改善家居環境氛圍、區分空間功能的重要工具。 作品保留地毯一直以來擁有的特性,嘗試用模塊化的現代地毯形象帶入居室空間內新的無限可能之中:作為地毯可以拼合放置於中心起居空間或按需求拆分成單體使用,旋轉變換的屏風可以滿足生活中分割空間的不同需求。工藝歷史悠久的地毯在現代依然被生活空間需要著。

作者:史曉晴

64、《靈》

作者以設計為媒介,期望使之具備生命的痕迹。最初,經自我剖析,成長中總是需要情感的寄託和陪伴,設想身邊所有的一切都擁有生命,且與我們共同生活。作者試圖設 計一款擁有生命的傢具,不擬人、不幻想,僅僅希望她們有自己的性格和生活。這三把椅子,只有簡單的形狀,在人靠近後她們就是具有功能性的椅子,而在人離開後又進入另一種狀態。當她們在家時,彷彿家中也具有了一種特 殊的靈氣,陪伴著這個家一天天生活。

作者:任伊晨

65、自然·喧囂外的寧靜

不同年代,人們對於工藝與材料的追求在不斷地改變與升級,不變的卻是人們特定的行為與生活方式,而這些行為和生活方式恰恰搭起了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結合的橋樑。希望《自然·喧囂外的寧靜》能傳達作者對「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存在方式」的理解與表達,讓更多的人來重新認識並接受我所尊敬與熱愛的傳統手工藝。

作者:羅琪錕

66、名稱「。」

臨終關懷是一件讓人特別惋惜的事情,意味著人已經走到終章意味著我們已無法在為他做更多,如何能讓人們正視臨終關懷而減少誤讀真的是很難做到的事最終我選擇了一種在宏觀宇宙下顯得十分微小的描繪對象,那就是絕症致死病毒,現代的醫學還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這本是很絕望的事,但諷刺的是這些病毒的樣子卻很難說醜陋,有些還十分絢麗,當問題無法逃避到了走進死胡同的地步,也許一絲洒脫與 自嘲就是最好的臨終遺言了。

當家庭成員中有人不可避免的要離去,在他生命的最後怎樣去參與到他的生活中,怎麼讓他以一種不殘酷形式繼續存在。最後畢設作者截取了雪景球這種形式,它作為一種美好的紀念品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而這種特質是作者想表達的。雪花的起伏作者截取了一些臨終病人體征的數據,通過感測器將病人的呼吸轉化為風扇吹動的頻率,雪花球隨著風扇的吹動而浮起,這樣即使在家中,家庭成員也能感受到病人與自己的緊密聯繫。當臨終病人去世後雪景球裡面的風扇將不會轉動,這 件作品就變成了平常的雪景球,但由此它也成為了一件意義非凡的紀念品……

作者:張可涵

67、投壺

作品靈感來自古代宴飲遊戲「投壺」,參考投壺遊戲規則 定出主體基本形態和基本運行概念。將箭矢代替品願簽投入壺中,通過觸發壓力感應器,傳遞壓力狀況帶動馬達打開閥口放出罐中的酒水實現整個過程,雙中壓力加大閥口張開更大。一輪投擲數量自定,用複位鍵重置進入下一輪。 其中願簽更多作為一個遊戲的彩蛋,帶有許願祝福的意味, 初衷是作者想讓這種遊戲可以帶有更多的含義,也希望寫上 的願簽成為互相遊戲的人們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

作者:劉文章

68、Revel

每當我觸摸土織布的時候,我都會感覺到「踏實」。這種感受一直伴隨著我,並一度成為我對土織布感知的標籤。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種材料能使我產生這種感受,產生感受的過程是以何種方式進行的,這 種方式或產生的結果是否也影響著我在以後對其他材料的認知。 通過解析自身對材料:土織布的感受,探討人對秩序感的本能追求 是如何體現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質材料之中,以及秩序感對材料語 言的重要作用。

設計作品還原再現了作者自身在感知土織布的整個過程。框架外形是通過對土織布結構性的擇取;框架的尺度及模塊的可移動性則仿照作 者對非秩序成分感知的過程:一是在感知過程中人的視覺的選擇性, 二是人對手工製品(有機秩序)帶來的節奏與韻律的認同;整個感知 過程是在人的秩序感的控制下進行的,而人在無意識的運用秩序感是為了滿足自身內在的秩序需求,所以在整個還原過程上賦予一定的功能性:坐與置物。

整個作品中充滿了作者自身對感知過程的分析與闡述,藉此希望給觀者帶來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作者:劉靜文

69、屏障

包裝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節日禮品到普通商品,我們在用不同方式消費、理解和感受著它們。包裝從一定程度上,也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價值判斷。不可否認包裝的意義:保護物品的安全和新鮮,方便消費者識別產品內容,增加禮品的神秘感和拆封時的儀式感等。但被日益琳琅的包裝左右了的價值判斷和解讀,是否阻礙我們看到物體本質,我們消費的到底是什麼?

屏障,即是「屏」又是「障」,阻擋和遮蔽視線同時也是保護,包裝也是如此,將物品和外界分隔開來,不直接面對物品,亦是一種「障」。以屏風為載體,去感受包裝的意義。

作者:李明

70、定格的夾纈

夾纈曾經繁華的紋飾現如今趨於單一,繁複的製作過程逐 漸可以被機械生產所替代,這個被時代定格的傳統手工藝改何去何從?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東西註定也面臨著被新事 物所替代,我們眼前現代化的生活使古老舊農耕文明的產 物逐漸走向沒落,然而夾纈作為過往生活的表達也將面臨演變成博物館裡的觀賞與懷念。那麼我們何不把它的美麗留下,再加以利用去發現它更多的樂趣呢。

在作者的設計中利用了視覺語言去表現一種平面紋樣,發掘其中的靈活性,使其在保有它原本風韻的狀態下尋找新 的組合方式。

作者:田旭

71、眷眷往昔時

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陶淵明在詩中是這樣評價對過往的態度,我們每個人對過往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點點滴滴逐漸演變成了我們特有的情懷。面對過度消費情 懷與回憶的現代社會,我們對情懷的理解和對待它們的態度又如何?或許我們對待過往早已有了看法而自己可能並不知曉。當你靜靜地坐下,感受著好似跨越時間的場景, 品一壺茶,往事湧上心頭,是一番怎樣的滋味呢?當你真 正聽到內心的聲音,面對過度消費情懷的今天,可能你會找到屬於你的態度。

作者:王辰

72、觀坐

物品的狀態記錄著人們的行為,而行為又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那麼物品的變化所記錄的便是行為發生時人們潛在的行為語言,人們觀察物品狀態的變化同時也是觀 察使用者的行為語言。

作品最終選擇用長椅作為載體,長椅上有兩個可以左右滑動的坐面,坐面可以旋轉到任意朝向,當兩個人坐在上面的時候,可以通過滑動和旋轉來調整自己的坐姿,即使他們離開座位,坐面的位置和朝向也會記錄他們的坐在那裡 的狀態,兩個坐面的狀態所形成的關係,便是他們的行為語言。

作者:王辰宇

73、繁榮寒地——綏棱黑陶實用器嘗試

綏陵黑陶實用器嘗試——綏陵黑陶歷史悠久但 少有人知,不僅因為其造型單一、紋飾陳舊,更是因為滲 水的特性使其難以作為實用器走進人們的生活。

本次實用器嘗試做了器型方面的更新,提煉了東北生產生 活中飽含地域特色的肌理作為紋飾,並嘗試在內壁做無色釉料彌補其滲水這一特點。

六隻陶器,從生產原料到裝飾紋理、從設計者到生產者, 與這六隻陶器相關的一切皆來源於故鄉的黑土。希望綏陵 黑陶能被更多的人知曉,給寒地帶來繁榮。

作者:孫語遲

74、金絲疏影

作者選用了北京花燈工藝,在這組燈具的設計之中保留了其 鐵絲編織工藝的閃光點,依舊是在燈具的範圍內對該工藝 進行了創新。將傳統使用的原料由鐵絲改成了銅絲 ( 紫銅 ), 在柔韌性上得到了提升。在整體的外框形態設計上,作者纈取了傳統柱狀燈籠長條形態的抽象美感,突破了自上而下的傳統編織方式,大膽的採用了橫向的兩端通透編織結構, 其雙層交叉燈罩結構,也是意在突破傳統單層的單調模式, 營造更加豐富的視覺層次與觀賞趣味。

作者:宋心

75、我的形狀

個人與社會是息息相關的,現今年輕人對自身的不關注與 不認知已漸漸升級為一種社會問題。於是,在作品中我將 關注點瞄準自身,以個人的角度對自我的思維方式與交流 狀態作物化呈現,藉由此看清自己並正視自己。

以「手勢」作為交流狀態的傳達載體,充分考慮到了手的文化屬性與交流之間的關聯性。作品整體分為兩部分,分 別為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部分為初始階段以懸掛形態呈 現,多個鋼筋方體框架交叉鎖住透明的樹脂手勢模型,透 明的手勢模型給人一種未受污染的感受,而鋼筋框體代表 著不輕易被改變的固執形象與思維框架。第二部分便是現 階段的「我」,以誇張的手法對個人思維方式「病入膏肓」狀態的一種自嘲,黑色且裂紋密布的手模型內置 led 等與 紅外感應探頭,當有人接近它,裂紋中便會透出具有侵略 性的刺眼光束,這便是交流中的我遭遇不同觀點時的應激 反應。鐵絲作為現階段思維方式的載體,纏繞著手以植物 的生長形態呈現,闡明了現階段我的思維方式與交流狀態 的關係,同時點出此為正在生長的現在進行時。

作者:余剛

76、雨

作品基於雨呈現的自然美來發散,利用「借景造景」、 「引自然之象」的室內空間設計手法,選取了在於我們印象中形象記憶的雨滴形狀為具體外觀,組成「下雨」的小場景。按動開關,產生水霧,當雨與霧交相輝映, 靜與動相宜得章,光與影高低錯落,就會發現其中自然 的美妙,這也正是《雨》的用意。生活中的美不難發現, 我們只是疏於捕捉甚至是去創造,或許是一處簡單的自 然之景,或許是我們對於一件事物本身的愛。總之,我 們的生活需要小小的詩意。

作品整體以七件小裝置為組,運用半透明樹脂這種現代材料塑造其外觀,微藍的顏色與淡白的牆面形成微妙的對比變化,雨滴懸掛前後做有空間分布變化,利用加濕霧化的的工作原理,在其裝置內部放置霧化晶元和一定量的水,通過外置的霧化控制器實現由水到霧的轉化。

作品的小意境與功能性並重,動態時可作為室內空氣加濕裝置,提升居住環境的空氣質量,靜態是可作為家居空間裝飾,提升空間品味。

作者:張立強

77、遞

作品基於對郵政信筒的重組改造,中間部分用樹脂材料封存舊信件,表述一種交流方式的過去,同時將交流具象化作為展現。

「遞」,語言的傳遞、交流的傳遞、情感的傳遞。通過郵筒信件的傳遞,緬懷曾經的書信時代,另一面表述與人、與物之間深層次交流的傳遞。以交流為媒介,在對我們重新思考、對自己重新審視、對自己語言重新組織的過程中嘗試認識並反思自己。

談到自我認識,簡而言之,就是指人對自己及其外界關係的認識,也是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那麼,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交流,與人、與物的交流便成為一種我們在不斷成長中看清自己不可或缺的媒介。通過與周圍交流然後反思,才能不斷地在成長中認識自己,才能更好的對待自己。

作者:張昆

78、他們,我們

作品基於對現代婚俗儀式缺失的思考,根據身邊三位親屬的婚姻狀況進行設計,來紀念他們的婚姻。

蒸屜是對爺爺奶奶婚姻的反映,在奶奶去世後爺爺一個人恢復正常生活的困難。戒指盒是對哥哥第一段婚姻的紀念,他們兩人認識半年就閃婚了,但半年後又離婚,整個婚姻關係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此後他對前妻也是避而不談。

音樂盒反映父母在婚姻關係中對情感表達的逃避,他們表達最多的時候就在最初剛認識時的通信,於是我把他們的信撕碎,重新壓制,做成無聲的音樂盒。他們的婚姻關係,對於婚姻的態度,同時也在影響著我的態度,影響著我的觀念的形成,所以我選擇用鉛皮,表現我的未知與多變。

作者:姚晴

79、品牌至上

消費主義促生的泛品牌化時代,泛品牌化的出現導致了品 牌與產品本身的關係已經逐漸割裂,阻隔了產品的符號價 值與使用價值之間的關聯,消費者有時購買的已經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代表了其符號價值的品牌。當品牌的意義 已經超過甚至凌駕於產品的意義,消費者是否該為這些虛 擬的價值買單。在作品的創作上作者選擇將 9 個不同的國際 家居品牌的 logo 印刻在同一把椅子上,通過大量的反覆雕 刻使其布滿椅子的表面,如同蟲蛀的表面效果表達出一種 品牌侵蝕的概念,同時也使椅子喪失了其基本的使用功能, 以此來體現品牌時代,人們對產品實用功能的重視程度已 大大降低,產品的使用價值被品牌概念所瓦解。

作者:徐同舟

80、秋天十四行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統計,2014 年,中國大陸有 1367 萬 視力殘疾患者,其中全盲約有 800 萬,意味著在 18 個人 中就有一個全盲。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在公共場合見 到他們。

且由於對視障人群的刻板印象,大眾認為他們無法從事許多行業,但事實上,通過專業的學習與訓練,視障人士可 以利用其它感官自如地生活。限制他們的不是視覺的缺失, 而是他人對他們正確印象的缺失。

本件作品將視覺轉化為觸覺,讓普通人通過觸摸來「讀詩」, 以詩為線,以材料為載體,試圖使大眾在讀詩的過程中, 通過材料與詩,建立與視障人群間的聯繫,以此來「觸摸」視障人群。

作者:王夢穎

81、念念

生命不是涓涓不息的河流 , 不過是漫長的付出 , 短暫的 收穫和失去的痛苦。對於生命的思考就好像不斷穿越一個迷宮,在冥想的道路中理性與直覺結合,經歷一圈又 一圈的曲折不斷接近終點。迷宮樣的漏水器,是逝者生 平圖形化的縮影;象徵生命和綿綿思念的水流從中央流出,在這裡建立消解與存在的關係,尋找生命物化後的 意義,一方面生命之火雖將熄滅,但他遺留的精神將繼 續滋養其他生命;另一方面,溢滿的思念過猶不及,無 需艱難忍受,也不要掉進情感的黑洞里,讓思念與紀念 順其自然。從此,你在那裡,我在這裡,只是懷念,不再相見。

作者:楊淳馭

82、塑料食袋

食籃與塑料袋,時代不同而功能相似,如今的食籃的功能已經完全被塑料袋所替代。外賣行業的興起加劇了白色污 染問題,每天產生了大量的塑料袋,而這些塑料袋都將上百年而無法消解。古人留下了精美的食籃,而我們將留下什麼?也許就是這些塑料袋,把塑料袋做成食籃,這即是塑料食袋,也是這塑料時代。

作者:張文俊

83、拾年

歲者,年也。除夕夜酒食相邀,長幼聚飲,終夜不眠,以 待天明。從古時便有了春節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但伴隨 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年」味正在逐漸淡化,傳統文化產 物與現代生活發生碰撞,現代人逐漸對農曆新年淡漠。 我開始思考是否可以讓設計與年俗流程產生聯繫,創造一 個在春節期間增強大家對年期待感、儀式感和融入感的新環節,作為年必不可少的食文化,不僅與每 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春節期間更是在不同地區有各 有特色的飲食文化。於是我想到設計並製作一套「使家人 共同參與制作一件獨特的可以共享的飯後甜點」的模具和 配合使用的餐具,點心圖案和餐盤雕花採用楊柳青木板年 畫里的圖樣。把傳統手工藝融入現代生活,在春節期間烘 托團圓氣氛的同時,讓現代人重拾被遺忘的年味,重拾對 「年」所承載的傳統文化的重視。

作者:鄭雅依

84、喃喃

在大眾的心裡,抑鬱症既是一個熱詞,又是一個迷。 近年來「抑鬱症」反覆出現在公眾視野,而由難以將自身 具象化,招致諸多惡意以及猜測。而抑鬱症的污名化無疑 給抑鬱症患者帶來病痛外的第二次傷害。 作品旨在通過「通感」的發方法表達抑鬱症的一些特徵。 選擇以唇形為載體,唇形通常讓人聯想到性感與感性。同 時作為人們通常用來表達愛意的器官,唇形與親吻、接吻密切相關,用作品與觀者的距離來表達公眾與抑鬱症 患者的距離。作品看似柔軟但接觸頗有排斥感的感官體驗, 傳達抑鬱症患者對於關懷的矛盾態度:極度渴望關懷,因過於敏感又常常對關懷有抵觸情緒。 同時,人通常用語言來傳達個人的感受及觀點,通過塑造 喃喃低語的「抑鬱唇形」,表現當前社會下抑鬱症聲音的壓制,目的倡議對於抑鬱症群體的關懷,鼓勵抑鬱症患者 發聲。

作者:郭馨蔚

85、小室長物

萬物都處於絕對的變化之中,此時非彼時、此物非彼物、 此我非我。我們不能定義一個事物的真實,也無法看清自己的未來,這引發我思考假如開放物品的功能概念,是否 能提升人們的體驗和產品的使用價值? 孔子提出:居室乃修養之所本,一室不治,何以天下為人們的住所可 能常換,興趣愛好可能多變。我們不妨讓物品自由起來, 甚至在有限的空間也能實現日常的不同轉換。

本次設計方案從小室這樣的休閑空間入手,結合席地而坐 的生活方式設計。以一人之體為法,選定本人席地而坐的 上身高度約 900mm,參考 A4 紙的裁剪方法,分割後取 450mm 為寬度,得到大小不同的 6 個體量,將其組合成 更有機存在於室內空間的家居產品。

作者:黃靜萍

86、鏡像 生活

我們是否非要這麼急迫不可?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門功課,照顧好自己的同時,也應認真 地對待生活。 保護好自然中的景色與自己生活的景緻。整理好人生的秩序、與生活的秩序。這樣才能 有尊嚴地或者,而不是被動地被生活所驅使。 也許我們的生活還處於謀求生計的狀態,但是也要活在生存之上。不可以蹉跎自己的信仰,相信並且堅守它,它便會成為人生中的指明燈。 本作品借一面明鏡,即可正衣冠,有可明志趣。一關一合,有張有弛中,表達內斂的中庸之道。

由於現代人的工作、學習時間增長,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需要在家庭環境中處理工 作。 然而,大多數家庭並不能負擔起一個獨立房間供家人使用,所以人們需要家庭辦公時常 常遭遇諸多不便。

於是我搜集到身邊 23-29 歲的同齡人,他們的家庭工作環境的圖像。 生活背景分別是海外留學在外租住、國內在校居住、參加工作在外租房 、參加工作擁 有自己的房子、在校生或已參加工作與父母同住。 發現他們很少擁有獨立書房,卻有家庭辦公的需求。

通過觀察,家庭辦公並不必要書房空間,其功能實現散落在居住環境的各個部分,可以 將辦公區域劃分到一件傢具範圍。 家庭辦公區域因此也需要加入生活用品分區。所以我要做一套適用的家庭辦公傢具。 調研發現,家庭工作區域大部分都雜亂無章,生活用具、書本紙幣和筆記本電腦等用具 隨意擺放,缺乏收納功能所致。 傳統書房主張要體現出主人的個人意趣,打造一個兼具知性與美感的書齋至關重要,甚 至已成為比讀書本身更重要的追求。 因此,家庭辦公用具應該向這一精神追求無限靠近,讓使用者在工作環境中發現或展現個人生活的志趣,並有尊嚴地在家庭中辦公。

作者:馬然

87、竹翕

作者家鄉在四川,從小會接觸各種竹編器具,竹材有冰冷 的物質無法取代的溫度感。所以我想在致敬現在仍然堅持 做著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人的匠人精神同時,也正面竹材料 的不足之處。一些集聚智慧的古老結構不應該被連著手工 的弊端被工業化淘汰,希望能讓他們再次和時代相遇,體現出傳統手工藝和現代技術的動態平衡。 我通過一個傳統結構的改良,利用竹材料的彈性實現落地 燈和地燈的轉換,以最能突出竹的彈性韌性的表現方式表現竹的翕動開合。同時作者也在思考有什麼方式可以實現更有文化價值的產品,而不是單純的功能價值。

作者:黃婧

圖片來源:央美師生

特別感謝:

中央美術學院陶生老師

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關於YD:

設計癖一直關注中國工業設計教育事業,並擁有眾多學生讀者,為使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設計師有更好的展示機會,設計癖自 2015 年起開展 Young Designer 大型專題報道,該項目搜集國內在工業設計教育領域的頂尖院校的優秀畢業設計作品,以圖文形式在設計癖多個平台展示,並進行評選,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多媒體及社會發展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揭秘:蝙蝠俠七十年整容史,黃暴,慎點!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