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學計算機老師懂得這麼多,為啥不直接去做項目?

大學計算機老師懂得這麼多,為啥不直接去做項目?

很多大學的老師在課程講的編程科目生動有趣,很多大學生感嘆大學老師不去做項目簡直就是浪費資源。曾經有一個大學老師,剛進入大學沒有多少時間,是山東大學的研究生屬於計算機專業的,代表學校去北京參加研討會結果發現一線城市編程的工資比在學校當老師工資高多了,面試了幾家軟體公司給出的薪水待遇比大學多好幾倍,糾結了好長時間最後,最後都準備去上班了,系領導親自去把這哥們帶回到學校了,其實現在看在大學做計算機的老師也是一件相當美的差事,比整天趴在電腦上的程序員好多了,有大把的時間搞些自己喜歡的學術研究,有了空閑時間就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大學計算機老師懂得這麼多,為啥不直接去做項目?


為啥很多大學老師做不了項目?

術業有專攻,大學更多學習理論

很多大學老師的基礎理論非常雄厚,實戰相對差點,主要是沒有實戰的平台,不能和社會上標準的程序員一樣天天泡在項目中,環境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結果,但也有些實踐能力很強的大學老師,直接去對接社會上的一些項目,理論和實戰能力都很強,如果在大學遇到這種老師算是一種福氣,在講解理論之餘總會傳授點實戰經驗,很多基礎不錯的學生也會跟著老師去一起做項目,能混點實際編程經驗。

從大學的本質來講主要普及理論知識,學習不是以培養程序員為導向的,所以老師主要的職責是還是傳輸理論為基礎,很多大學生抱怨在大學學不到真正的東西,都是一些理論,大學培養的人還是以基礎為準,不僅僅是技能工種,還要向各行各業提供人才,所以定向培養一些點的可能性不大。不可能直接培養如何去做項目。

大學計算機老師懂得這麼多,為啥不直接去做項目?


大學更加理論化,企業更加實用化

大學期間更像是大規模的充電,補充各種類型的電池電量,儘可能把想像力放大,把最前沿的東西展示出來,不太在乎這個理論是不是能夠落地,是不是能夠很快的應用到實際中去,正是沒了這種限制大學的學術研究才會變得活躍,才會變得更加有想像力,所以大學是學術研究的天堂,是前沿技術的發源地。

企業做項目講究的是實際落地,項目不成拿不到資金後續就沒法繼續支撐,所以用什麼技術來實現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實現功能,本質上和科研目的不一樣,所以大學老師在理論層次以及思想的前沿性都很強。企業更多的是實幹主義,企業首先追求的是效益和生存,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的貓就是好貓。

所以很多還沒畢業的學生一直糾結是繼續留校搞科研還是走向社會搞真正的項目,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方向。還是要結合自身的特點來選擇。最近也有人問到這個問題,

大學計算機老師懂得這麼多,為啥不直接去做項目?

其實很多在校的大學生或多或少的都有類似的疑問,這種狀態下如果覺得在想像力或者理論的研究有天賦就選擇繼續深造,如果自己從內心講是實用主義者那麼直接選擇踏入社會用實際的項目來鍛造自己。

所以大學做不了項目或者不熟悉項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術業有專攻,在校大學生想玩好編程還得靠自己的自學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