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綏游擊區牽制日軍大量有生力量,十多萬國軍部隊使日軍如芒在背!

晉綏游擊區牽制日軍大量有生力量,十多萬國軍部隊使日軍如芒在背!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40年3月,南路軍衛立煌將1個軍主力從黃河南岸向高平(潞安南約70公里)一帶推進。擔任山西防禦任務的日軍第1軍為擴大治安區,消滅晉南中國軍主力,遂下決心將「掃蕩」晉南地區作為1940年度「肅正討伐」的重點,特從第12軍和駐蒙軍中各抽一部兵力配屬於第1軍,令第35師團的一部從清化鎮向澤川活動,以全面策應第1軍晉南作戰。

衛立煌

1940年4月17日起,日軍各部在第1軍統一指揮下,以第37師團攻擊運城以南中條山脈的中國軍;第41師團從沁水東面,第36師團從陵川、高平襲擊各自面前的中國軍隊,企圖一舉進佔澤川平原。日軍的各路進攻均遭到憑據堅固陣地作戰的中國軍隊頑強的抗擊。

日軍第1軍司令筱冢義男

由於晉南作戰,日軍同蒲沿線守備力量減弱,我軍之一部乘虛出擊,與沿線日軍多次展開激戰。敵受此襲擾,不得已命正在晉南作戰之第37、41師團轉向鄉寧方面,圖以此兩師團協同,對我軍實施夾擊。而晉南我軍之各部則乘機展開積極反擊,迫使鄉寧方面作戰的日軍從5月17日起轉向汾河平原,夾擊我軍意圖作罷。5月15日至6月20日,我軍主動向晉東南之日軍展開反擊,但由於日軍力量較強,未有大的進展。是年底,日軍作短暫喘息後捲土重來,再次向呂梁、中條、太岳之第2戰區中國軍隊發起進攻,均未得手。

我軍作戰

進入1941年後,由於晉南為「蔣直系國民黨軍殘存的唯一地區」,十多萬正規軍的存在使日軍如芒在背。為達到「將山西南部中國軍隊在黃河左岸予以殲滅」的目的,華北日軍在確定其1941年度打擊目標時,仍以中條山中國軍隊為主要目標,於5月間,集結十餘萬兵力,從東、西、北三面圍攻中條山,發起晉南會戰,欲以此一舉粉碎第2戰區游擊實力。5月7日,三路日軍合擊豫北之盂縣、濟原。由於衛立煌所部疏於防範,加上敵我力量懸殊,在敵大舉進犯中,我軍損失嚴重。8日,日軍佔領盂、濟兩縣及垣曲。12日,日軍封鎖黃河沿岸各渡口。

蔣介石急召衛立煌回洛陽,增強黃河防務。衛抵洛後,立即調整部署軍隊,除以一部於中條山繼續抵抗外,主力向敵之背後轉移。13日,部隊開始突圍。18日至20日,中國軍隊主力大部突至敵後方,後轉向晉東、晉中山區堅持游擊,繼續牽制了日軍約7個師團的兵力。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剪不斷、理還亂」奉系、南京與日本三方關係複雜,東北三省易幟遙遙無期
各地軍閥主義只剩殘餘,「南京時代」還會遠嗎?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