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隻飛蛾竟引起了一場科技巨變

一隻飛蛾竟引起了一場科技巨變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今中外奇聞軼事「,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昆蟲與高科技的恩怨是非。

如果有位電腦人員對你說」這電腦里有臭蟲「,你可千萬別當真。這裡所說的臭蟲為科技行話,指的就是電腦發生的小故障,程序運行不順出現的bug,而不是一隻真正的臭蟲!

那麼臭蟲是怎麼會跟電腦科技扯上關係的呢?美國《發現》月刊總編輯保羅-赫夫曼曾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首先用臭蟲代表科技小故障的,並非別人,而是發明大王愛迪生。1878年11月13日,愛迪生在寄給友人的一封信里,把臭蟲定義為小小故障與困難,至於為什麼把兩者掛鉤畫等號,就只有他本人最清楚了。所謂的」臭蟲「是指電腦系統的硬體、系統軟體(如操作系統)或應用軟體(如文字處理軟體)出錯。從電腦誕生之日起,就有了電腦BUG。第一個有記載的bug是美國海軍的編程員,編譯器的發明者格蕾斯·哈珀發現的。

1945年,哈珀中尉正領著她的小組構造一個稱為「馬克二型」的計算機。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哈珀的小組日以繼夜地工作。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房間沒有空調,所有窗戶都敞開散熱。突然,馬克二型死機了。技術人員試了很多種辦法,最後定位到第七十號繼電器出現了故障。是哈珀觀察出這個出了錯的繼電器,發現一隻飛蛾躺在中間,已經被繼電器電死了。所以才導致了晶元部分電路短路使得程序運行不正常。哈珀中尉小心地用攝子將蛾子夾出來,用透明膠布帖到「事件記錄本」中做成了標本,並註明「第一個發現蟲子的實例。」。她還有一句名言「It』s easier to ask forgiveness than it is to get permission.」意思為原諒一個人很容易認可一個人很難。1958年德州儀器的工程師Jack Kilby發明了集成電路(IC),將三種電子元件結合到一片小小的矽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單一的半導體晶元上,計算機變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這一時期的發展還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運行許多不同的程序。

從此以後,人們將計算機錯誤戲稱為臭蟲(Bug)。雖然也有人使用「臭蟲」替代「Bug」,但容易產生歧義,所以說的人不是很多。

本文由古今中外奇聞軼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中外奇聞軼事 的精彩文章:

TAG:古今中外奇聞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