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更嚴措施整治頻頻上演的校園貸,刪除清零

以更嚴措施整治頻頻上演的校園貸,刪除清零

近日,湖南大一新生小周從去年九月份在數十個借貸平台上借款十幾萬,其中有兩筆借款打了14萬借條,實際到手才四萬多。還是熟悉的話題,還是常見的套路,風口浪尖上的校園貸月月有消息、年年有新聞。這背後,更是學生無力償還最終自殺、學生父母賣房幫償等一樁樁悲劇的不斷上演。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作為金融產品,規範合理、合法合規的校園貸,的確能夠適當滿足大學生物質需求,助力創業,乃至繳納學費完成學業。然而時下,校園貸儼然已經淪為了變相的「高利貸」。眾多校園貸平台在沒有進行嚴格審核的前提下,惡意放貸,普遍收取30%到40%的高昂利息,再加上諸多雜費,總費用的年息早已超過民間借貸的36%紅線。若借款逾期,還有滯納金、逾期費等「雪球」越滾越大,試問沒有收入能力的大學生群體,怎可能有能力償還?

早在2016年,教育部面對校園貸亂象就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範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時隔兩年,高昂校園貸依然如洪水猛獸般大張旗鼓的放貸,大學生同「校園貸」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

天價「校園貸」將黑手伸向大學生群體,是對國家法治的藐視,也是對青年學生的毒害,也將影響金融行業的正常發展。為此,必須以更嚴措施整治頻頻上演的校園貸。

一要強化學生教育管理。多渠道向大學生普及金融信貸和網路安全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提升學生防範意識;二要強化整頓。應持續加大對貸款平台的監管力度,建立常態化監管體系,嚴格平台經營資質和貸款資格審核,對違法校園貸行為予以精準打擊,追究涉事人法律責任,肅清校園貸魚龍混雜的局面;三要完善網貸受害者民事救濟渠道和行政投訴渠道。搭建平台及時為受害者提供幫助,幫助其合理維權。

在我們悲憤違法違規校園貸的同時,更應集各方力量,徹底挖除這些危害極大的毒根,讓違法違規者得到應有的懲罰、付出沉重的代價。又是一年畢業季,相關責任部門應吸取教訓,切實履行自身責任,保護好走入大學的莘莘學子,以更嚴措施徹底整治頻頻上演的校園貸。

央行徵信查詢很簡單,官網或者銀行都可以免費查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失信人查詢系統 的精彩文章:

TAG:失信人查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