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代草書大師的自信你有嗎

歷代草書大師的自信你有嗎

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草書在書法藝術中屬於變化最豐富、技巧難度最高的書體。功夫不及者寫不好,天資平庸者難出彩,氣格卑弱者不敢學。故歷代草書大家皆為天資卓越、充滿自信而又學書功深之人。

當然,書法家的自信是建立在勤學苦練和對書法深刻領悟的基礎上的,不是不學無術者的口出狂言。

張芝草書

張芝原本擅長草書中的章草,他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今草,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 張懷瓘《書斷》卷中列張芝章草、草書為神品,曰:"(張芝)尤善章草書,生諸杜度、崔璦。龍豹變,青出於藍。又創於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事非。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

王羲之草書

"書聖"王羲之最推崇的前輩書家有兩個:一個是曹魏的鐘繇,一人是東漢的張芝。他說:"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見孫過庭《書譜》)。這段話的意思是:「我的書法與鍾繇、張芝相比,與鍾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過他。對張芝的草書,可與他前後相列;因為張芝精研熟練,臨池學書,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樣下功夫刻苦專習,未必趕不過他。」這是推舉張芝、自認超越鍾繇的意思。

在草書方面王羲之雖然推崇張芝,但自信如果像張芝那樣用功刻苦學習,未必比張芝差。由此看來王羲之對自己草書的評價也不低。

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王獻之享年僅四十三歲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

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子敬年十五、六時,曾勸王羲之「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頗異諸體。今窮偽略之理,極草縱之致,不若稿行之間,於往法固殊。大人宜改體。」這種對書法理解 的深度和自信非常人可以比擬。

唐代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草書的點畫之間,深研書法,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讚美他:"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說:"張旭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創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讀,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

懷素《自敘帖》

懷素的草書,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懷素在《自敘帖》中借李御史舟對自己的評價自負的說:以狂繼顛,誰曰不可。他把自己的書法和張旭相併列。

宋代草書大家黃庭堅自認為"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軒詩》中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可。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餘碌碌耳。"他把自己的草書同張旭懷素相併列。

你草書學不好,除了學識和刻苦因素,反省一下:歷代草書大師的自信你有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堂書法 的精彩文章:

王義軍:精準臨摹,遠不是「形」那麼簡單!

TAG:晉堂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