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民日報批「洗稿」式原創:寫作先是手藝,然後才是生意

人民日報批「洗稿」式原創:寫作先是手藝,然後才是生意

人民日報6月14日報道,最近,一位做自媒體的朋友遭遇了一件煩心事。他在甲平台上擁有好幾萬粉絲,正打算去乙平台開個賬號同步更新。不料到乙平台一看,竟然已有一個和他名字、頭像、簡介一模一樣的賬號,每天準點搬運他的文章。朋友向乙平台投訴,乙平台回復,可以關閉,但得先證明「『你』不是你」。

朋友平時愛研讀《西遊記》,他知道孫悟空最怵的不是緊箍咒,而是六耳獼猴。「真假美猴王」從人間打到地府,從地府打到天庭,直到找到如來佛,才分辨出真假。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尚不能證明「『我』不是我」;朋友要自證這一點,想必也有很多崎嶇。

當下,每天都有許多「洗稿」新把戲在自媒體行業上演。

有的深諳新瓶裝舊酒之道,替換辭彙、調換語序、拼貼裁剪,幾分鐘就能炮製一篇「新文」,並能順利逃避抄襲審核機制。有的巧用時間差,早上搶發報紙雜誌上的稿件,並大言不慚加上「原創」標籤,報紙雜誌的新媒體賬號再想發表自己的文章,就會被系統判定「文章重複」,原創者反而成了抄襲者。更不必說所謂自媒體運營軟體,能夠自動收集「爆文」,一鍵洗稿,其「生產效率」之高,再筆耕不輟的作者也敵不過。

不管手段多高明,洗稿者的目的就是利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知識財富可以轉化為物質財富,而且門檻越來越低,路子越來越寬,商業模式越來越明確,「從入不敷出到財富自由」的自媒體神話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是抄襲洗稿等亂象不斷花樣翻新,並呈現隱蔽化、規模化、高技術化等新特點。「原創太累,洗稿無罪」的論調,污染了自媒體行業的風氣。

寫作首先是一門手藝,然後才是一門生意。如果被利益蒙蔽雙眼,終將被讀者和行業拋棄。一些缺乏原創精神、靠打擦邊球發展的自媒體,多是短期獲利、長期乏力,雖能熱熱鬧鬧地飛舞一陣,最終還是會墜落谷底。

6月5日,恰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十周年。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取得顯著成就,但面對發展中暴露出的新問題,仍有提升空間。

知識產權的本質,是受法律保護的智力財產權,是原創者的知識財富。相信隨著「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進一步完善,自媒體行業的版權保護意識和水平將進一步提升。互聯網時代,知識應得到更多更好更有力的保護,不能委屈創造知識財富的人,保護網路知識產權的措施需要不斷強化。

(原題《保護網路知識產權要有更多硬措施(新媒觀察)》)

轉載自:人民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興通訊將向銀行申請300億元+60億美元的授信額度
「科龍案」再審進程:顧雛軍否認「虛假銷售」 庭審時間遠超預期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