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男子皮膚異常,查出糖尿病,醫生提醒:皮膚3個表現不要忽略了!

男子皮膚異常,查出糖尿病,醫生提醒:皮膚3個表現不要忽略了!

說到皮膚病,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到藥店自行買些藥膏擦一擦,但在萬先生身上卻不好用,究竟為什麼呢?

萬先生近期感覺身上莫名其妙的癢,腿上、胳膊上都被撓的泛紅、有血印了。到藥店買了幾隻藥膏,用完也沒有任何好轉。在瘙癢難忍之下,只能選擇去醫院。

到了醫院,皮膚科醫生觀察了一下,又詢問了近期情況,萬先生說:「近期吃的比較多,很容易餓,上廁所比較頻繁,剩下就是皮膚瘙癢,難受的不行了。」

醫生聽後,建議萬先生做個血糖方面的詳細檢查,結果出來後,竟然確診為糖尿病!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亞健康狀態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各種儀器及檢驗結果為陰性,但人體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感覺。這是新的醫學理論、新概念,也是社會發展、科學與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產物,它與現代社會人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會壓力不斷增大有直接關係。

亞健康狀態的諸多表現,在中醫理論中屬「虛勞證精氣不足型」。中醫運用填精、補氣、生血、強神、壯腎陽的手段,來調理人體陰陽氣血和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使之恢復於正常狀態,克服「虛勞征」。常常精選如黃芪、人蔘、地黃、當歸、枸杞子、大棗等具有補氣血、壯腎陽、滋陰精、生津液、固衛表、安五臟、強精神、活血脈等作用的中藥材,針對各種不同狀態的「亞健康」嚴謹配伍、辨證地施治。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提醒:皮膚3個表現莫忽視,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癥狀!

1,瘙癢難忍

部分糖友早期可發生全身或局部皮膚乾燥、脫屑,劇烈瘙癢,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婦女來說,以陰部瘙癢多見。

2,面色偏紅

很多糖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面色較紅。若面色突然間變紅,且持續時間較長就要小心了。

3,皮膚感覺異常

當四肢皮膚麻木,常伴隨灼熱感、蟻走感,行走時有踏棉墊的感覺,就要小心了。

由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麻木多無明顯誘因,持續時間較長,或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常伴有其他癥狀,如腦動脈硬化引起的手腳麻木,可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視力減退、血壓增高或偏低,血脂增高等改變,且這種手腳麻木是半側的,病人年齡也偏大;頸椎病引起的麻木是患側手或上肢麻木,伴疼痛,活動受限;多發性末梢神經炎引起的麻木是肢端(手指、腳趾)對稱性麻木,伴疼痛;血栓性脈管炎也能引起趾端或足部發涼、發冷,劇烈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等;如有高血壓的患者,反覆單側手腳麻木,應及時去看醫生排除病理性。長時間血液不通也會引起麻木。

一般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會出現四肢麻木。只要身體任何部位經常出現麻木、酸痛、腫脹,就要及時檢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二是藥物或化學製劑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時,服用了黃連素或痢特靈後,會引起四肢麻木;在含有氫、砷、二硫化碳等環境中呆時間長了,也會出現四肢麻木。

三是神經炎引起的麻木。神經炎最常見的病症即四肢麻木、肌肉萎縮、四肢無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達半個月之久,就會引起神經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現麻木。四肢不是同時出現麻木,而是分散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局部神經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後的中風、昏迷引起對頭部神經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對手神經的刺激、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經刺激導致的腿麻木等。

五是腦血栓引起大腦的神經受壓損傷導致手足麻木,這種情況需要到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確診後可以採取相應的藥物治療。

六是頸椎的骨質增生壓迫了頸部脊髓神經,導致手足麻木。這種情況要到醫院的骨科,最好是脊柱外科就診,做頸椎X光片、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如果確實是頸椎脊髓受壓,可以採取牽引或採用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以及神經營養藥物治療,如果壓迫嚴重而藥物治療無效的話,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除了皮膚癥狀,糖尿病早期癥狀常見還有這幾種:

1,喝水多

糖尿病早期患者的飲水量和飲水次數都會增多。

當體內水的總量減少1%~2%時,就會發生細胞內脫水,刺激大腦中樞興奮而產生口渴感。

2,餐後3-5小時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時,機體胰島素分泌過程緩慢,當達到高峰時,餐後血糖已過去了,從而會發生低血糖反應,也就是在餐後3-5小時左右會出現頭暈、眼花、心慌等表現。

3,渾身無力

糖尿病早期會出現渾身乏力、精神萎靡癥狀,主要是因血糖你能進入細胞,不能及時補充機體能量,引起身體乏力。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高為主要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專家稱,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

低血糖疾病危害:

糖尿病人發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痴呆,嚴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可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一過性低血糖反應引起血糖波動,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反覆發生低血糖會動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為了防止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患者平時注意隨身帶兩樣東西:一樣是「病人卡」,說明自己的姓名、所患疾病名稱、用藥情況、家庭住址等;另一樣就是食品或糖果,必要時吃上以迅速改變低血糖狀態,但千萬注意不要用甜味劑食品治療低血糖。

心血管系統功能受損

表現心率加快,脈壓增加,靜息期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神經系統受損

大腦皮層受抑制,可發生意識朦朧,定向力識別力漸喪失,嗜睡、振顫、精神失常等,當皮層下受抑制,騷動不安,瞳孔散大,強直性驚厥等,甚至癱瘓,血壓下降。

其它

眼睛、腎臟:出現視網膜剝離,眼底出血。使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加重腎損傷害。

不管是否患有糖尿病,飲食上養成清淡、少油鹽的習慣,可預防很多慢性疾病的發生。

1,飲食上搭配盡量豐富些。

以穀物為主,搭配蔬菜、水果,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薯類、乳製品和豆制。不吃含蔗糖、葡萄糖的食物。

2,吃飯時要記住三點:

細嚼慢咽。喝湯一勺一勺的喝;吃飯一口一口的吃。

專心吃。不要一邊幹活一邊吃,更不要一邊玩手機一邊吃。

不打掃剩飯剩菜。

第二,遠離含糖飲品

高糖飲品會誘發糖尿病發生,也會促使併發症提前。

糖友日常也要多喝些水,也可自制花草茶,有很好養生效果。

1.系統的飲食典籍主要包括四大類,即烹飪技術類、烹飪文化與藝術類、烹飪科學類、綜合類。

2.獨特的飲食科學天人相分的生態觀、合理均衡的營養觀、個性突出的美食觀。

3.起伏的飲食歷史義大利菜是西方飲食文化鼻祖,法國菜是西方飲食文化國王,美國菜是西方飲食文化新貴。

4.精湛的飲食製作技藝製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重視美食與美名、美食與美器、美食與美境的配合。

5.眾多的飲食品種著名菜點有義大利菜、法國菜、美國菜、德國菜、俄羅斯菜等。著名飲品有葡萄酒、咖啡、紅茶。

6.多彩的飲食民俗日常食俗,以肉食為主、素食為輔。節日食俗,宗教色彩濃厚,緬懷上帝,玩樂為主。人生禮俗,以宗教成禮,祝願健康快樂。社交禮俗,推崇「女士優先」、尊重婦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千健康說 的精彩文章:

全身都致癌的3種水果,網友:真是花錢買罪吃!第一種你肯定吃過
這3種蔬菜全身都致癌,你卻還在傻傻的吃!醫生告誡快扔了

TAG:千千健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