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家哥哥的上學成長記

我家哥哥的上學成長記

每年中國的9月1號都堪比大片,在路上經常能看到拿著煎餅果子不願意上學的娃和後面舉著多半杯豆漿嘴裡催促叨叨不停的媽,在學校門口圍成水泄不通的家長們內心五味雜陳的看著自己娃又翻開了人生另一篇章,以及各種學生們焦慮的小眼神不確定假期作業是否合格……而英國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高年級家長們開車把孩子丟到學校附近之後一腳油門趕緊走,校區周邊的三明治店圍滿了嘰嘰喳喳的學生們,聲音里充滿了興奮,低年級的校門口許多父母蹲下身親吻孩子並祝福他們有愉快的一天,小學生們三五成群手拉手蹦蹦跳跳衝進教室玩耍……與國內6歲上小學不同,英國4歲多就要進入小學學習了,第一年被稱為預備班,所學內容較淺,但是學制必須牢牢按照正式小學的作息來走。

英國的暑假通常是7月中下旬放假,9月初開學,各學校不一樣,私校會比公校全年多出2周左右的假期。哥哥開學是在9月5號,整個暑假我和先生都在讓他為成為小學生做準備,這也是家長手冊上的規定。比如鍛煉自己脫穿衣服,給外套系扣子拉拉鎖,快速脫穿鞋,比如鍛煉正確的餐桌manner,左手叉右手刀,吃之前要一小塊一小塊的切,比如要記得說話前後有必要帶Please和Thank You等等。興奮和不安中等到了開學日,當天下著濛濛細雨,出門之前哥哥興奮的說「哇,我穿著新衣服拿著新書包哎,一切都是新的」!對於我來說,更是從零學起做學生家長,規則,習慣,制度,溝通,課業……等等等等, 每天都要努力做到最好,我和哥哥一起在磨合與摸索中不斷適應新環境。

私立學校嚴格控制人數,保證教學質量,哥哥所在的PP1(Pre-Preparatory 1) 預備一年級只有兩個班,分別是PP1M和PP1G,M和G是兩個班班主任的姓氏開頭大寫字母。每班9個男孩子,隨機分配。哥哥被分到PP1G,是一位性格和藹總是笑眯眯的女老師帶班。剛開學時每天都會聽哥哥說今天上拼寫課G老師怎樣耐心,上數學課G老師怎樣幽默,閱讀課G老師又超級聲臨其境。我以為哥哥是太喜歡班主任所以記錯了,後來才知道在英國做小學帶班老師,都是要教全科的(除了第二外語),所以小學的帶班老師一直都是稀缺角色。班裡還配有一位生活老師,顧名思義就是照顧孩子們的吃喝拉撒各種瑣事,但是在孩子們眼裡,兩位老師都一樣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

新生第一周,學校每天只安排2-3小時的到校時間,9點去,午飯前接,第一周基本上也沒有課,孩子們去了就是以玩和互相認識為主,短暫的時間也苦了我們這些家長,基本上剛送進學校,屁股還沒坐熱又要接回家了。從第二周開始一切步入正軌,學校設有#早餐俱樂部#每天7:30-8:15,隨到隨吃,2鎊錢一頓自助,不用提前預定,由於這個對於起床的要求太高,哥哥到目前為止一次也沒有嘗試過。8:15-8:45是到校時間,家長可以把孩子送進教室安頓好再走,不用止步校門口。進教室之後孩子們可以自由活動一段,9點鐘開始正式上課。每節課大概40分鐘,每天的課程都不相同,大概包括自然拼讀,讀寫,數學,音樂,網球,游泳,戲劇表演和西班牙語,對於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也是相當豐富了。每天除了上課,還有相當一段自由玩樂的時間,教室里也會提供很多玩具,副教室乾脆就是一間玩具屋,學校甚至鼓勵孩子們自帶不貴重的小玩具,在不同環境下探索新玩法。正常的放學時間是下午的3:30,如果家長無法按時接送,學校也提供託管服務,託管至4點半每天3英鎊收費,最晚至6點,是5英鎊的收費,課後託管服務一般都是混年級的,大小孩子在一起,主要活動就是玩!玩!玩!老師會帶著做不同遊戲或者手工,什麼作業啊考試啊補習啊統統沒有,所以哥哥非常願意在學校呆到很晚,還認識了一票「高年級的酷哥哥「,晚上回家給我們講起來都美滋滋的。

PP1G的教室門口

每個孩子在班裡都有自己的小隔間,用於掛校服外套和西裝外套以及體育課的用品,除此之外學校還給每個學生配了自己的抽屜,用於存放書包,零食和帶到學校的任何私人小物品。低年級不設課桌椅,小朋友一律坐在教室中間的地毯上聽老師講課。在有幸去學校給孩子們講述中國新年的時候,我才發現坐著聽課也並不是普通的「懶散坐」, 老師會要求每個人挺直腰板和脖子,雙腿交叉並把雙手放在腿上,這種講究的坐姿被稱為「Good Sitting」。

學校的位置很好,緊挨著植物園,哥哥的教室窗戶正對著植物園的大草坪,滿眼望去一片綠色非常靜心。教室內也被布置的豐富多彩,劃分成許多區域,每個學期的主題不同,各區域的布置也會跟著變化,目的就是在玩中學、學中玩, 因為男孩子的專註力比較差,這樣的學習方法也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比如上學期的主題是「Superhero」,教室里每天都會上演「英雄聯盟」「正義戰勝邪惡」這種場景,隨便拿出圖書角的書也都是關於蝙蝠俠,綠燈俠、美國隊長等。這學期上的主題是「Let"s Go」,教室里就充滿了各種交通工具的信息,每天簽到的名卡也被老師貼心的換成了玩具車的圖片,還有孩子們的照片,塑封在不同的交通工具圖片里掛到牆上,更好的為主題創造了氣氛。目前進行的主題是「Dinosaurs」,孩子們每天都像浸泡在「小型侏羅紀公園」里一樣,探索恐龍的奧秘。恐龍玩具,書,化石,甚至還有考古學家的衣服和小工具,可以幾個人圍在一個模擬化石前,自己動手挖掘,真是十分有意思,哥哥最近放學回家就給我講,今天又認識了哪幾種恐龍還有自己和同學又挖出了多少塊化石。他最新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palaeontologist」古生物學家,這一點為娘的倍感欣慰,終於改行了。

傳統的私立學校除了學費高,規矩多以外,穿對校服並保持整潔也是必須遵守的紀律。12歲以下一年四季都只能穿短褲長襪,12歲以上才有資格穿長褲,據說這是以前英國上流社會認為12歲才到思想發育的成熟期,可以被當作半個成年人看待。私校校服層層疊疊,每次穿之前還被要求必須熨燙好,襯衫領帶西裝長襪運動套裝游泳套裝等等劃分細緻,周一到周四穿正式校服,包括白短袖襯衫,灰色V領套頭毛衣,深藍色西裝外套,西裝短褲,過膝長襪,領帶,襪帶以及黑色皮鞋,少一樣都不行,搭配錯也不行,上次鵝毛大雪的時候有個同學媽媽心疼兒子,在短褲裡面加穿了一條肉色打底褲,結果當天晚上校長集體發郵件給家長,強調校服紀律「天冷你可以不來上學,但是來學校就一定要穿對校服「,就是這麼的耿直和講究。周五主要以體育活動為主,所以孩子們要穿運動套裝校服,這也是一周的上學時光里唯一一天允許穿長褲的。

新學期開始後,陸陸續續的我總是能在哥哥膝蓋或者手上發現一些小傷口或者淤青,哥哥要麼就解釋說今天在學校跟誰誰玩的時候從樓梯上跌下來了,要麼就是明天課間跟同學打鬧又滾到地上了……問他老師看到沒或者插手管了嗎?他總是搖搖頭。以前在幼兒園磕磕碰碰了,傍晚接回家的時候老師總會耐心的解釋受傷原因和嚴重程度,並且還會打紙質報告給家長。上學之後,面對這些「無人問津」的傷口,我著急去學校質問原因,G老師笑眯眯的解釋說,所有的男孩子,從一進入男校學習開始,在老師的眼裡就是一個個「男子漢」了,男校注重培養紳士精神和男人的力量(身體和精神雙重),學校會在保障不造成嚴重傷害的情況下鼓勵學生間打鬧甚至挑釁,而這些小傷口可以被視為一次次成長的印記,有的學生受小傷流血,在粘好創口貼後,醫務處老師還會鼓勵他們去向朋友「炫耀」自己的「新印記」,證明自己的勇敢。上學一段時間後,哥哥經常跟容易跌倒的弟弟說,「趕快爬起來,不哭,你就離成為像我一樣的男人不遠了」。

學校非常重視閱讀,相比於其他課業,閱讀是重中之重。平日的家庭作業,最常見的就是Reading,目前哥哥在學習這幾年新進的英文基礎教學方法#Phonics自然拼讀#,它把26個字母劃分成單獨發音和組合式發音,使大部分的單詞都能夠「看著拼寫讀出來」,前前後後一共48個發音,為了更好的讓小朋友鞏固,每隔一天學校就會發一本基礎閱讀的書,讓他們回家給家長講故事,這是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方式,也是每天我最享受的「聽故事」時間。每周五的一周總結里校長都會強調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性,而學校也是把每周二下午設定為「圖書館時光」,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在圖書館裡浸泡一下午,讀至少一本好書並借回家一本書和家長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

「The more that you read, the more things you will know.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places you』ll go.」— Dr. Seuss, 「I Can Read With My Eyes Shut!」

配合世界讀書日,Where is Wally?

在申請就讀的過程中我和先生才了解到原來這所學校也是一所天主教會學校,學校理念信奉天主教,雖然哥哥不是天主教徒,但本著信仰自由一說,校方也不會強制任何一個學生信教,只不過在上學期間,還是會多多少少宣傳一些天主教的精神,包括每天早上各個班級會自己組織做禱告。我和先生雖然也不是教徒,但是對學校的這些活動並不反感,畢竟在西方國家崇尚一個積極的信仰總是好的,會帶給你精神力量。只是沒想到在這個過程中,哥哥似乎真的產生了興趣,經常在家裡雙手合十的做祈禱,或者告訴我上帝住在天上看著我們每一個人,一定要做好事不能當壞人。時不時的還會拋出一些啼笑皆非的問題難為我,比如問「上帝會不會在天上偷看我洗澡?」或者乾脆在被我逼著做數學題時大喊「Jesus,where are you?」 (耶穌 ,你在哪裡?)有些教義的問題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打岔搪塞過去,或許我應該買一本聖經來讀讀,在幫助哥哥解答問題的同時, 也凈化一下自己的心靈。

除了制度和學業,還有一點讓我對學校十分有好感的就是學校對兒童「性」保護的重視,在跟老師交談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學生們使用的廁所是不允許成年人隨便進入的,除非有緊急情況,孩子拉響「呼救鈴」,老師才可以進來。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兒童性侵的發生,也教會孩子保護自己隱私的重要性。

洋洋洒洒寫了一大篇,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學校教育的閃光點我沒有提到,很幸運為哥哥選擇了這所學校,如校長所言「 We make every boy feels school is like a second home.」願兒子在這裡風雨兼程,快樂成長!

此文為「英國養娃那些事兒」特約原創作品

作者米胖面胖的超人媽

首發於「不列顛Two胖在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養娃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英國養娃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