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身養命,怎可以不懂老子的思維

修身養命,怎可以不懂老子的思維

GIF

無論幹什麼事,人云亦云,道聽途說,是一種大忌。這種忌諱往往就出現在大多數人身上,更出現在需要大智慧用以修身養命的病人身上。

在突然而來的疾病面前,多少人因為驚慌、恐懼、無助而使腦子一片空白,過去的理智變成偏執,過去的從容變得慌亂。「有病亂投醫」,看到一根稻草就以為能救命,奉若神明;遇到一點挫折就懷疑一切,甚至放棄治療。

只有到了這時候,大家才知道生命和健康是多麼重要,才知道老子的「道法自然」和「無為」思想是多麼智慧。要真正學習老子,修身養命,強大自身而戰勝疾病,就要學習老子的思維,讓自己的修為更接近於「道」。

其一,要懂得「逆向思維」,冷眼看世界。

春秋時期,儒家提倡仁愛、禮義和忠孝,認為只有仁愛、禮義和忠孝等才能改造社會,融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老子採用逆向思維,認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失義而後禮。」仁義、孝慈、忠義恰恰是社會風氣敗壞的反映,是大道被破壞的表現。

現在人之所以重視健康,不是因為現在衣食豐足的產物,而是現代疾病越來越多,人們為健康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當我們重視中醫的時候,是因為看到了西醫的不足,當我們重視調動自身能量抵抗疾病的時候,是因為對醫學對付這種疾病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當大家懂得利用逆向思維,冷靜地看待疾病與現實的時候,就會正視自身,正視現實。捫心自問,自身的能量到底有多大,醫學真正糟糕到一無是處的程度嗎?

——懂得調動自身因素,學會利用綜合因素;凡事不鑽牛角,只有讓內心平靜下來,才能再次這個世界。

其二,學會「不爭思維」,讓身心強大起來。

老子曰:「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聰明人能在最恰當的時候示弱隱強,做出退讓。老子一向主張:退、守、弱、柔。不爭,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敗之地。

患了疾病,很多人開始的反映是被疾病嚇倒,無所適從;而當受到激勵或看到一點希望,內心立刻又強大起來,似乎是「天不怕,地不怕」,誓用自己的身體與疾病抗爭。仔細想想,這還是一種懼怕的表現。

——是你的不必爭,不是你的不用爭。內心越是平靜,身體越會強大。

其三,戰勝自己的思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認為,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達;同樣地,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這個人有能力,而只有戰勝自己的人才可以稱作強者。

在患者當中,聽到最多的是大家明明知道自己的性格弱點,卻又無法改變這種性格。尤其這種性格中那些被社會界定為「好人」的性格,更難改變。很多人喜歡為別人著想,要求家人或自己這樣那樣,力求做到「盡善盡美」,而卻不知這種行為傷害家人也傷害自己。

——修身,重在修心。要想戰勝疾病,先要戰勝自己。

我一直反對修身養命的患者把自己看成「戰士」,因為「戰士」一詞太具對抗性。如果非要把自己看成「戰士」,把修身養命看成是崇高的戰爭。那麼,這場戰爭的目的應該是保存自己,而不是消滅敵人。如果為了消滅敵人而搭進去自己,那麼這樣的戰爭得不償失。

懂得這個道理,就要學習老子思維。凡事順其自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像水一樣遇阻繞行。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延倫書法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李延倫書法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