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鴉片戰爭時代的清軍同樣大量裝備火槍!並且也以火器作為主要遠程武器!如果玩過弓箭就曉得了,有了火槍,誰還用那個不好操作和維護的弓箭啊?總之,鴉片戰爭前夕的清軍是一支冷熱兵器混用的軍隊,各省清軍的鳥槍裝備比例都已達到50%至60%,剩餘士兵裝備刀矛弓箭和藤牌等冷兵器。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鴉片戰爭時期武器

清軍排列陣式,重火器在前,其次輕火器,再次冷兵器。臨敵時,在遠距離上,以火炮轟擊,稍近,抬槍開火,再近,則以鳥槍擊敵。三擊不中,火器左右旋於後,繼之以冷兵器肉搏廝殺。「若夫(敵人)大眾繼至,牌槍不能敵,則分於火器之後,火炮火槍又次第開放。」由於冷熱兵器前後配置,清軍陣列一般達十幾行。不過,清軍所使用的鳥槍與抬槍是16世紀水平的火繩槍。其所使用的戰術也就相當於歐洲火繩槍和長矛結合的17世紀水平。其中,鳥槍射程約為160米至240米之間。射速為每分鐘1到2發。鳥槍射程偏短,「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火藥粒子粗糙,發射後留下臭味,含有很多硫磺,受空氣影響後很快就分解,發射後留下的黑點和濕氣仍在紙上。」抬槍比鳥槍威力更大,需兩人操作,較為笨重,並且裝備數量較少,射程約300米左右。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歐洲陸軍標準裝備

而英軍在鴉片戰爭中裝備的輕火器主要是p1839型擊發滑膛槍和印度款褐貝斯燧發槍,皆為前裝槍。P1839擊發滑膛槍採用火帽擊發的方式,第一批p1839擊發滑膛槍由印度款褐貝斯改裝而來,共3萬支,之後的p1839擊發滑膛槍都由兵工廠生產,其射程不超過270米(約300碼),可以對人體進行射擊的距離約90米(約100碼),每分鐘可以發射2到3發子彈。印度款褐貝斯燧發滑膛槍主要裝備英國駐印度的部隊。其射程與p1839擊發滑膛槍基本相同。另外就是貝克式前裝燧發線膛槍和布倫瑞克式前裝擊發線膛槍,為散兵所使用。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清軍最好盔甲八旗

這些火槍基本上都是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水平了,領先清軍兩個世紀了。但槍械的差距不是最大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武器差距

中英在火炮上的差距,較之中英雙方在槍械上的差距要大。中國火炮的問題是侵徹力不夠和命中精度不高。侵徹力不夠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火藥不好;命中精度不高,則是因為火炮較重,缺乏可以靈活轉動的炮架,瞄準器具也很匱乏,士兵主要靠經驗來瞄準。鑄炮工藝落後也使得清朝的火炮射擊精度降低。雖說清朝火炮與英軍火炮同屬前裝滑膛炮,但在可靠性、殺傷力、射程,精度等方面都不及英軍火炮。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英軍戰艦與火炮

然後說艦船的問題,英國海軍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擁有艦船400餘艘。以英國東方遠征軍艦船為例,其艦隊擁有少量的三等艦(載炮74門至78門),主體為五等艦(載炮22至48門)和六等艦(載炮22至34門)及等級外艦(載炮10到22門)。而清朝的水師,主要有兩支,一為福建水師,一為廣東水師,清朝的水師並非真正的海軍,其作戰對手主要是海盜,清朝水師其實是一支海岸警衛隊,正因如此,清朝水師主要兵力不是在艦船上,而是駐守於沿海、沿江的眾多炮台、城寨。從數量上講,清朝水師也有數百艘戰船;但是其最基本的特點就是船小。清朝大臣鄧廷楨稱:「英船以全條番木,用大銅釘合而成之,內外加以厚板,船底船旁,包以銅片。其大者可安炮三層,而船身不虞震裂……內地師船……以集、成字型大小為極大,然皆不敵夷船十分之五,向以杉板為之,惟桅柁木較堅緻。船之大者,配炮不過八門,重不過兩千斤。若再加多,恐其震損……船炮之力實不相敵也。」清軍最大的戰船,其噸位尚不及英軍等級外艦,清軍安炮最多之戰船,其火炮數量也只相當於英軍安炮最少之軍艦。英軍艦船用堅實的木材製作,船體下部為雙層,抗沉性能良好,且用銅片鐵片等金屬材料包裹。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鴉片戰爭拍攝中

中英艦船水平的懸殊差距,使得清軍在鴉片戰爭中根本不敢以水師迎戰英國艦隊,放棄了制海權和戰爭主動權。再看看清朝的海岸炮台,其特點主要有兩個:一是炮台頂部沒有防護,很容易被敵方曲射火力擊中;二是將火炮集中安置於炮台正面,難以防禦敵軍的側後攻擊。

第一次鴉片戰爭裝備差距:清軍要多差有多差,英軍領先2世紀

英國運兵船

具體作戰時,清軍只有半數多一點的士兵裝備火器,而英軍全部裝備火器,並且裝有刺刀,當清軍與同樣數量的英軍對陣時,實際上是先用大約一半的火器兵對抗全部英軍,再以大約另一半冷兵器兵對抗全部英軍。也就是英軍一名士兵承擔的戰鬥任務,清軍要由兩名士兵承擔。而清軍的戰術機動性較差。清軍將領在指揮中除了考慮步炮協同,還需考慮冷熱兵器協同的問題,指揮更為困難,為避免陣列發生混亂,清軍陣列只能緩慢移動。另外,清軍士兵的排列較為密集,往往達十數行。

綜合上面這些因素,清軍在實際參戰人數上並不佔太大優勢,在槍支、火炮、戰船方面都與英軍有較大差距,再加上清軍的腐化程度、士氣低落與戰鬥力低下的情況。士氣低落的清軍往往在英軍猛烈的炮火攻擊下大量潰逃。諸多劣勢,使得戰爭結果可想而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