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量子高科董事長:將推動睿智化學做大做強

量子高科董事長:將推動睿智化學做大做強

量子高科收購睿智化學90%的股權交易即將完成。年收入不到3億元的企業收購年收入9億元的國內第一陣營的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公司,這樣的收購是如何做到的?收購完成後,量子高科將成為怎樣的公司?如何在醫藥研發服務產業上發力?

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日前採訪了量子高科董事長曾憲經和睿智化學董事長惠欣。

做大做強醫藥研發服務業

益生菌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素,缺之人就會得病,而益生菌也是需要營養的。曾憲經說,2000年創立量子高科時,瞄準的就是大規模利用生物技術的酶工程生產益生菌的「糧食」,通過糖基轉移酶把甘蔗產生的雙糖轉化為低聚果糖。在以葷菜為主的飲食結構里,人們每天吃十多克益生元就能很好地維護身體里的益生菌環境。

曾憲經說,量子高科作為產業拓荒者,用了18年的時間,將益生元這個產業從零做到了二。如果人們像吃米飯、吃雞蛋、吃青菜蘿蔔一樣吃益生元,中國市場規模將有無限的空間。但要把這個產業做大,技術研發體系要加強,需要通過一大批搞生物醫藥研發的人才來把產業研究透。量子高科一直在全球尋找這樣的合作機會。「一年多前,剛好有個朋友給我推薦了睿智化學,當我了解到睿智化學生物類研發服務比例占近60%,覺得這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的重組合作對象。當然,那個時候有人會說他們體量那麼大,他們的利潤比你高,你能不能跟他合作成恐怕是個問號。但我很坦然,我覺得我必須表達我的真誠。這個戀愛談了一年多。可以這麼講,如果雙方沒有同頻共振後的高度認可,都不一定能走到一起。」

去年,睿智化學的整個業務跟量子高科原有的業務合併起來計算將近12億元,80%來自於睿智化學,約20%來自於量子高科原來微生態健康製劑的業務。曾憲經說,目前,量子高科要集上市公司的全部力量推動睿智化學做強做大,在推動睿智化學繼續深挖國際市場的同時,馬上布局國內市場,並以此來推動微生態營養和微生態醫療業務快速發展。睿智化學以歐美客戶為主,微生態營養原來的業務是以國內的大客戶為主,可以通過睿智化學的快速發展,帶動益生元業務走向歐美、走向全球。

說到未來3年的規劃,曾憲經透露,量子高科將以生物醫藥研發服務為核心驅動力,聚焦「醫藥研發服務、微生態營養、微生態醫療」三大主業,全面升級成為全球健康產業創新領跑者,為此構建了四個事業部。除了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和微生態營養事業部外,微生態醫療事業部就是將益生元領域裡的微生態菌群基因技術和睿智化學生物醫藥的研發服務能力整合,把前沿性的技術產業化轉化到微生態醫療行業裡面去。目前,這個事業部還是孵化狀態,是為未來做準備的。另外有一個企業發展事業部,是支持前面三個業務板塊的。

睿智化學成長性比較好

據介紹,睿智化學是從2002年開始做CRO的,開始是化葯領域,2007年睿智化學轉入生物製劑領域。2011年,進入小分子的生產,2015年進入大分子生產。現在腫瘤免疫很熱,而睿智化學3年前就完成了布局,建立了核心資料庫、核心化合物庫,積累了核心技術能力。睿智化學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波士頓、舊金山有很好的口碑,被稱之為技術性很強的一個機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生物類醫藥研發服務收入在睿智化學整個CRO業務中佔60%以上,毛利也較化學葯更高。其中80%以上的業務來自海外。

惠欣說,CRO最短平快的業務是標準化業務,但是睿智化學做了很多個性化的項目。個性化項目雖然短期對睿智化學的業務沒有很大的正面影響,但是結交了一大批五湖四海做創新的很優秀的人,使得睿智化學走在科研技術的前沿,這個非常重要。

此外,惠欣稱2002年的時候,大公司用中國CRO公司只是為了省錢,願意教一點簡單的東西,但從2007年開始就不願意教了。新葯研發日新月異,沒人教你怎麼辦?去年以來,睿智化學跟安德森腫瘤醫院、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麻省總醫院等頂尖研究所的大牌科學家實驗室合作。很多大藥廠都是跟在這些大牌科學家後面的,睿智化學通過合作跟上最新技術的發展,使得自己永遠趕得上下一趟熱鬧的班船。

惠欣表示,睿智化學目前重點在做兩件事情,一是將過去培育的頂尖技術儲備,通過擴大市場份額等把餅做大;二是為下一個風口做好準備,最近看到腫瘤免疫以外大量的資金投到了五官上面,如耳鳴、眼部疾病、帕金森等,睿智化學正在做這方面的準備。

據了解,睿智化學具備了CRO和CMO(合同加工外包)整體能力,CRO業務這幾年做得不錯,尤其生物業務發展很快,而CMO業務(包括CDMO——指醫藥合同定製研發生產)是睿智化學現在著力加快發展的一塊業務,而且相信這塊業務的貢獻比例會越來越高。

惠欣說,睿智化學的CMO分成兩部分,生物葯(大分子葯)和化學葯(小分子葯)。化學葯的CMO這塊,睿智化學的策略是要抓住上市許可人的制度所帶來的後端商業化生產的機會。這塊業務已經在積極地開展,尤其是跟一些中型規模的初創企業的洽談商業化生產。

在小分子大分子聯合的領域(也稱中分子領域),睿智化學考慮進入一些高端的、特殊藥物的生產平台。比如多肽藥物。因為傳統的中國GMP生產設施是不符合這類葯的生產要求的,睿智化學希望能做到彎道超車,能夠取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看好未來三年發展

當說到未來3年的成長性時,惠欣很有信心。他說,CRO的布局是越來越完善,生物業務方面已完成了人才、核心技術和設備的積累,一旦發力的話,發展的速度更快;化學業務也在升級,從過去以「賣人為主」到今天以技術方案來吸引客戶,包括一攬子幫客戶做新葯服務。因此,CRO的業務發展是非常有保證的,而且會保持現在這種高速的發展,產品結構的優化會繼續持續下去,從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至於CMO業務,去年睿智化學整個收入接近10億規模,但是CMO只佔了20%。對睿智化學來講,要想保持一個快速發展的勢頭,CMO業務一定要發力。惠欣說,「做CMO業務關鍵是要搶後面的業務,但是這塊業務沒有人會讓你輕易插隊,你必須要從前期培育。以前是說到臨床的時候插進去,現在要從一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介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 的精彩文章:

美科技股VS中國消費股背後都是利潤在推動
徽商銀行股東會遭遇臨時提案 中靜集團再提調整分紅

TAG: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