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這個月初,應老師的邀請去了趟小拍學校,聊了聊她最近的學習情況,沒想到遇上了一場小意外。

課間時候,小拍的一位同學突然坐地上撕心裂肺的大哭,老師同學怎麼安慰都止不住,哭了整整半個多小時。

起初都以為是出了什麼大事,後來老師仔細詢問後,大致了解到當時的情況。

那天是那個孩子值日,正在擦黑板的時候,在他後一天要值日的同學督促他說,讓他擦乾淨些,如果擦不幹凈,第二天可不會幫他擦。

聽完這個話後,孩子就開始倒地大哭了。

那個督促的同學顯然也被嚇懵了,一直說自己沒有惡意,只是想提醒一下而已。當然更細節的對話和氛圍,除了那兩個孩子,我們都無法知曉。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回家後小拍告訴我,那位哭的同學似乎特別敏感,稍微受到老師同學的一點負面評價,情緒就很容易崩潰,弄得同學們現在都不太敢跟他講話了。

聽完後,有一些心疼,也本能地對這個孩子的成長經歷生出許多疑惑。

1

前幾天,在學校活動遇上了這個孩子的媽媽,一個看起來精緻幹練的職業女性。我剛好搭了一段她的順風車,寒暄幾句後,她突然跟我說,

「哎,我孩子在家也是這樣的,一點點的批評就會情緒失控。

我知道,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我的原因。我對他方方面面的要求都很高,不希望他犯錯。其實我也不打他罵他,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做......」

面對她突然的傾訴,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安慰,這個剛剛在活動上充滿領導力又自信的媽媽,聊起孩子來眼神里全是難過、自責和無奈。

聊了一會了解到,她是一個律師,也許是帶著一點嚴格又犀利的職業習慣,對自己唯一孩子期望和要求都非常高。

孩子之前上的是廣州的名校,意識到了問題後,才轉來了現在這個以「佛系」著稱的小學。我想她為了孩子,已經在盡最大的努力去做了。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我想,從世俗的角度去看,一點小事就情緒崩潰的孩子,會被人認為,肯定是受的挫折太少,家裡太寵太嬌慣了。

但這個孩子的媽媽,卻能清醒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是因為要求太低,得到的批評太少,恰恰是要求太高,得到的批評太多。

她給了我警示和啟發。

2

前幾天拍爸在看許知遠的訪談節目《十三邀》,那期的嘉賓是姜文,他拍的好幾部片子我都非常喜歡,就跟著看了一段。

聊電影的時候,年過半百的姜文就像個渾身閃著光的孩子,志得意滿。

但一聊回生活,整個人開始慢慢黯淡。他說,他是個很不自信的人,不太懂現實中怎麼和別人相處,在很多普通的生活場景里,他都會不知所措。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聽到「不自信」從他的嘴裡說出來,太驚訝了。不管從世俗的哪個角度看,姜文都是成功的啊。

成功到主持人會問出,「你的生活中有失敗嗎?」

姜文回答,「有,就是和我媽的關係怎麼也處不好。」

他接著說,從小就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做媽媽才會高興。比如他大學的時候拿回中戲的錄取通知書,媽媽把通知書扔一邊,讓他去把臟衣服洗了。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再比如說,他學別人家的孩子,賺錢了給媽媽買一套房子,媽媽也沒有表現得很高興,覺得是應該的,而且怎麼也不願意去住。

姜文眼神里裝著許多困惑說,

「我看到別人家媽媽和孩子又摟又抱的,我是做不到的。成年後二十多年我都在努力地做,我以為我會了,但其實還不會。」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最後他帶著遺憾和不甘心地說到,我媽今年3月還去世了,沒有說出口的後半句可能是,他永遠地失去了讓這場母子關係成功的可能。

3

每一次討論到,孩子世俗的成功與他內心健康富足的關係時,總會有人說,「我的孩子首先要成功,心裡的問題長大後再慢慢調整就好了。」

甚至是「只要孩子成功了,他恨我也沒關係,他長大後總有一天會理解我的。」

其實自己當媽媽的時間越長,就越能理解那些對孩子嚴格要求,希望孩子的將來不留遺憾的家長。

但這之間真的是對立的嗎?

有沒有可能對孩子有要求,有批評,也依然養出樂觀自信的孩子呢?

了解了一些積極心理學後,才知道其中就有一個方法,叫「批評出樂觀」——如果批評得好,反而可以讓孩子更樂觀。

舉一個我們家的小例子,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小拍早起上學經常因為找不到東西來不及,最後還是忘東忘西,早飯也來不及好好吃,在混亂中開始一天。

有了老三後,是拍爸負責送小拍上學,於是早上常常都充斥著拍爸的催促和批評,

「小拍快點啊!你怎麼這麼拖拉!今天又要晚了,我送你都覺得丟人!」

早上濃濃的火藥味,讓他們的父女關係一度緊張,但問題呢,依舊在那裡巋然不動。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用批評出樂觀的方法,我試著說,

「小拍,我看今天好像上學有點晚了,你還有哪些沒做完的,需要我幫你嗎?

上學期你早上都做得很好,是不是剛開學還不適應,經常遲到還是不行的。以後每天睡前,媽媽和你一起把第二天的東西都提前清好吧。」

結果那天早上沒有爭吵也沒有遲到,而且在和我一起清了幾天東西後,不用提醒,她自己就養成了睡前把東西都準備好的習慣。

這其中最大的區別,是批評或者要求孩子的時候,有沒有限定場景和範圍,有沒有嘗試幫他找出解決方案。

簡單的說,一是「就事論事」。孩子錯了的地方可以指出來,但不要把錯誤無限放大,更不要去貼「拖拉」、「讓我丟人」之類的標籤。

對理性思考還沒發育成熟的孩子來說,貼上「不行」的標籤,就真的可能永遠都不行了。

還有一個小技巧,在批評的同時,找出同類的事情來肯定孩子。

比如「上學期你早上都做得很好啊」、「你的數學沒考好,但語文還不錯呢」,用事實來告訴他,你並不是什麼都不行,是有能力做好很多事情的。

二是幫助孩子行動起來,去嘗試解決問題。讓他親身體驗到,我可以想辦法讓事情變好,我能靠自己的行動,走出困境。

這樣的批評不會影響親子關係,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反而讓孩子一次次感受到,做錯了不可怕,當發現自己總是能夠去解決好時,真正的樂觀和自信就有了。

用對了方法,孩子越批評越自信

就像之前在給的爸爸書單里推薦過趙昱鯤的《自主教養》里講的(這本書其中有一章詳細地講了「怎麼批評出樂觀的孩子」,有興趣的親可以買來看看),

「真正的樂觀不是避免讓孩子遭受挫折,而是讓孩子明白,挫折來臨的時候,我有能力去改變它。」

時常聽到身邊有媽媽說,育兒這件事啊,真是懂得越多,就覺得越難。

滿足孩子的時候擔心會沒有規則感,樹規則的時候又怕影響了親子關係,親子關係好了還想萬一將來沒出息媽寶男/女就完了......

大概育兒和任何事情都一樣,哪個方面都別走極端,找到一個最適合當下自己和孩子的動態平衡,應該都不會偏得太遠吧。

來源 |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作為一位老母親,你會pick《創造101》里的哪位女孩?
逼迫式學習,只會毀掉你的孩子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