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是怎麼淪落到追Google的步子的?

蘋果是怎麼淪落到追Google的步子的?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2018年5月的一天,糾結了許久之後,我拋棄了自己使用多年的iPhone 6s手機,毅然選擇了最新一部「丑出翔」的劉海式Android國產機。

不為別的,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兩者同樣有著乏善可陳的外觀設計,為何不買便宜了近一半的國產手機?況且國產機目前做得越來越好了,哦,不太準確,是蘋果手機在引領潮流的路上已經越走越慢了。

一方面,我看到蒸蒸日上的國產手機製造商,多少有著屈從於上游供應鏈的無奈,但能夠不時帶給用戶小小的驚喜;另一方面,則是依然強大的蘋果生態,繼續遵照嚴格、封閉的文化,勒令監管著整個市場。

2月,蘋果公布了2018財年新一季財報,結果顯示,儘管銷售額同比去年12月有所增長,但從iPhone手機的銷售量情況來看,已遠遠低於此前預期了。從去年11月iPhone X剛上市時的「激活門」、「劉海門」,到震驚全球的「降速門」,以及頻繁被曝光iOS系統漏洞事件,蘋果似乎已經在失去用戶的路上越走越遠。尤其在中國,蘋果的頹勢更是日漸明顯。

正如6月初剛剛過去的蘋果開發者大會所呈現的那樣,清一色是iOS、macOS、tvOS、watchOS 四大操作系統的「升級」和「優化」。拿最受關注的iOS 12來說,除了有一個Screen Time「勿擾模式」功能外,再無亮點。

說起來,iOS12中引入的「勿擾模式」,可提供每周使用率和App使用時間報告。在接受CNN採訪時,庫克表示,希望iPhone用戶無需那麼頻繁地拿起手機:

「我一度認為自己在手機的使用上還是挺自律的,結果發現自己錯了。當我看到數據的時候,發現自己在手機上耗費的時間,遠比設想的要多。」

從另一個維度來講,蘋果這一改進將有助於用戶減少對重度App的使用,以保持均衡。

在七麥數據聯合創始人&CEO徐歡看來,Screen Time功能的呈現,基本可以看做是蘋果向Google靠攏的一個標誌。

一個月前,Google宣布了Android P系統中的時間控制功能,同樣可以統計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和頻率。

開發者正「逃離」蘋果?

據了解,從2008年上線十年至今,iOS App Store上已擁有上百萬App,並為開發者帶來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總分成收入。2017年在推出iOS 11之際,蘋果還為開發者提供了AR增強現實開發工具ARKit。然而,為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貢獻了巨額收益的廣大開發者們,卻日益感受到蘋果並不令人滿意的一面。或許,這也源自於喬布斯離開後的幾年內,抱有極大期望之下的落差。

對於選擇什麼樣的開發者,蘋果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此次WWDC上,蘋果更新了開發者準則,包括:禁止開發者利用收集的聯繫人信息構建自己的資料庫,或未經許可而共享它們;應用(含應用內部顯示的任何第三方廣告)不得運行無關後台進程,如加密貨幣「挖礦」等。

這一新的準則無疑是加強了對平台上開發者的管控。

3月底,據國外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蘋果App Store中的應用數量首度出現了下降,從年初的220萬個下降到了年底的210萬個。相比之下,Google Play應用商店則繼續上漲,2017年底Google Play中的應用總量達到了360萬個,當年漲幅達到30%。據Appfigures推測,造成這一現象可能是蘋果加強了對應用的審查,以及iOS 11系統不再支持32位應用。

另一方面,根據2017年Gartner和Statista的統計結果顯示,Android系統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85.9%,而iOS的佔比則為14%,二者幾乎涵蓋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99.9% 的市場。換個角度,蘋果和Google基本很難指望從智能手機這個形態獲得突飛猛進的增長了。

而相比閉源的iOS,Android則顯得更為開放。儘管這給Android手機帶來了嚴重碎片化的影響,但無論是手機移動設備,還是TV、筆記本、車載導航、智能手錶等,Android生態的迅速擴張還是引起了蘋果的恐慌。恰恰當Android的用戶體驗基本追平iOS後,Google也從移動優先轉移到了AI優先,其最為火爆的開源項目之一——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對開發者帶來了深遠影響。

那麼蘋果呢?此次公布的Core ML2.0,是去年發布的機器學習框架升級版,但開發者進行的機器學習只能限制在iOS設備上。

蘋果Siri還會繼續傻嗎?

許多矽谷高管和分析師認為蘋果在AI領域落後於同行,而它拿得出手的AI產品只有基於語音的數字助理Siri。儘管按照庫克的話來說,蘋果很早就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工作了。

早在2010年,蘋果以1.5~2.5億美元收購了Siri團隊,Siri在變得更智能的路上匍匐前進,直到今天已經過去了八年,Siri終於「會用Spotify切歌」了。

如Siri Shortcut(Siri快捷鍵),可允許用戶自定義設置語言命令,也可以自動集成到第三方應用程序中。例如,用戶可以問Siri訂杯子咖啡。

或許,通過Siri將有助於提高App的活躍度,但這不應該是全部。

實際上,出於保護用戶隱私的目的,蘋果乾掉了普通的信息收集引擎,從而確保用戶數據不被其他人濫用。要知道,大量的數據可極大改善神經網路的學習能力。儘管這種保護使用其設備和在線服務的用戶數據收集的強硬立場,從用戶意識形態角度是值得稱讚的,卻不利於蘋果利用AI構建服務,在外界眼中,蘋果在AI領域無法與其他科技巨頭齊頭並進。

因此,研究人員主要通過彙集大量線上數據,甚至來自用戶服務以訓練系統。不過,蘋果表示正在構建一種模型,在不影響用戶隱私的情況下訓練這些演算法。

聯想到不久前蘋果連夜挖走Google前人工智慧和搜索業務的負責人John Giannandrea,來主導蘋果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戰略」,或許會將Siri向智能化的道路提攜一二。

著名開發者Brian Roemmele曾總結道,Siri不應該是操作系統的附屬品,

「我們需要Siri操作系統,它應該有自己的平台、自己的生命,它需要接觸我們從現在到未來所做的一切。」

講到這裡,我們或許會發現:蘋果正選擇「追隨」Google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在對待iOS的態度上選擇了「維持現狀、穩定優化」;在AI戰略上開始伸出觸手以Siri為落腳點,卻無法避開數據隱私的問題。很顯然,蘋果發展到現在,如果不再局限於手機層面,那就是另一個層面的故事了。不過,蘋果還會是當年的蘋果嗎?

參考鏈接:

https://blog.appfigures.com/ios-developers-ship-less-apps-for-first-t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用機器學習預測誰將奪得世界盃冠軍?附完整代碼!
如何從技術上成功預測比特幣價格?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