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打完玻尿酸,再打溶解酶清除 來回折騰三次,臉腫成「豬頭」

打完玻尿酸,再打溶解酶清除 來回折騰三次,臉腫成「豬頭」

郭霞(化名)是杭州人,今年35歲,身高不到1米6,微胖。看著身邊的朋友都在做微整形,她也動心了。她割了雙眼皮,文了眉毛,容貌確實比之前好看了不少。

聽說注射玻尿酸可以讓皮膚柔嫩光滑、增加彈性,郭霞又心動了。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郭霞一共注射了三次玻尿酸,之後又注射玻尿酸溶解酶將之前的玻尿酸溶掉。

折騰了三回,出事了。

「現在社會對一個人的容貌關注度很高,都講顏值。在網路社交發達的當下,青少年深受影響。我覺得家長的引導很重要,社會導向也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早期干預專家王奕權如是說。

打完玻尿酸,又打溶解酶

反覆三次,整張臉嚴重過敏

第一次是一年前。郭霞在一家美容連鎖機構注射玻尿酸,還是全臉注射。剛開始效果立竿見影。在旁人看來,她整張臉年輕不少,皮膚緊緻有彈性。郭霞高興了好一陣子。

漸漸地,照鏡子的時候她又覺得不自然,看著很不順眼,摸著好像還有硬塊。差不多兩個月後,她去醫院打了玻尿酸溶解酶,就是將原先注射的玻尿酸溶解掉。這相當於第一次的玻尿酸白注射了。

過了半年,郭霞發現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明顯,她第二次注射了玻尿酸。注射後沒多久,郭霞又對自己的臉不滿意了,再一次打了溶解酶。

這次打溶解酶注射的地方有些紅腫,還有些癢。「第一次是國產的,沒反應。這次是進口的,可能有點不適應。」郭霞沒太在意,冰敷了一下,紅腫很快消下去了。

前段時間,郭霞第三次進行了全臉注射玻尿酸。6月8日,她到醫院又要求打溶解酶。

這次,連美容醫院的醫生也不放心了:你上次不是過敏了嗎?

但郭霞堅持要打。醫生最終還是給她打了溶解酶。

這一次,郭霞嘗到了苦果。注射一個小時後,她的臉越來越腫,眼睛都快看不見了。她嚇得立馬趕到杭州市中醫院。

「這是對溶解酶過敏的一種反應。」皮膚科主任王小勇診斷。當時,郭霞臉部水腫,已經有些變形了。還好及時進行了治療。

皮膚科醫生:

微整形之前,一定要做皮試

王小勇介紹,現在注射玻尿酸美容非常普遍。因為玻尿酸具有較好的保濕因子,也被廣泛用於化妝品中。一般來說,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以使用,有不良反應的人很少。不過,關節炎症明顯的人、肝功能受損的人、對透明質酸凝膠過敏的人以及孕婦,都是不建議使用的。

玻尿酸溶解酶則是溶解玻尿酸的一種物質。「溶解酶說到底就是動物的蛋白質,異種蛋白質注射進人體,按理說是會有過敏反應。但是從臨床上來說,這樣的案例很少。有人過敏可能會比較輕微,冰敷一下就沒事了,像郭霞這麼嚴重的確實少見。」王小勇說,如果水腫再嚴重下去,可能會引起喉頭水腫,一旦發生就會迅速惡化,引起致死性的氣道梗阻。

「夏天到了,微整形還是要慎重。」王小勇提醒,他之前碰到過一名患者,在小腿上注射溶脂針,也發生過敏,導致小腿部分組織壞死,「微整形之前,皮試一定要做。一旦發生過敏反應,及時到醫院。在知道自己過敏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強求。」

心理醫生:

對微整形上癮,小心強迫症變心理扭曲

反覆注射玻尿酸,又很快溶掉,郭霞的行為讓人費解。

「從她的行為來看,可以說是強迫行為。」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早期干預專家王奕權判斷。

強迫症是對一些平常事過分糾纏、糾結,患有強迫症的人總是問自己:「可不可以更好?能不能再完美?」這樣的人可能會為了一個細節,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比如說,為了鼻子的曲度、彈性,可以反覆整形。

郭霞對於微整形的執著,還有可能是一種「上癮」行為。「明明知道自己對溶解酶有過敏,但抱著僥倖心理,願意冒風險一再去嘗試,就容易陷入怪圈。」王奕權說。有人對某種物質上癮,比如酒精、毒品等。也有人是非物質成癮,比如說賭博和整形。只不過一個是經濟損失,另一個是身體傷害。

「實際中,比郭霞嚴重的比比皆是。對自己容貌不滿意反覆整形,最後家人、醫院都不讓再做了,整個人焦慮、抑鬱的都有。」王奕權分析,嚴重的強迫症,還會出現「視物變形症」。會對自己某些部位的「缺陷」持有歪曲的想像或嚴重的偏見,表現為對這些「缺陷」厭惡、反感、羞辱,甚至深受這種觀念的折磨。

即使接受多次整容,絕大多數患者的焦慮癥狀也無法得到緩解,甚至反而加重。對自己外貌的懷疑和貶低使他們的生活陷入混亂,這些行為和想法也難以得到控制。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幹細胞治療「喚醒」昏迷媽媽
三分鐘測試糖尿病風險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