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央新政需各省出錢,咋收咋用?

中央新政需各省出錢,咋收咋用?

撰文 | 李岩

昨天(6月13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公布,決定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這一舉措被視為實行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的「探路」之舉,《通知》指出新制度將於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其實,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並不覺得意外,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就曾預告,中央將收取3%的養老保險基金做統籌調劑,以彌補有些省養老金可能會發生的不足。

那麼,社保領域內這一最新動作將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的解決之策又在哪裡?


計算公式

先來看看此次印發的《通知》帶來了哪些變革。

簡單講,以往我國養老保險的徵收與發放按照省份為單位,「自己解決自己的」,新制度下,中央將作為一個更高層級的中轉站,收繳一部分按需二次分配。

那麼,中央調劑金怎麼徵收?《通知》中列出了公式。

《通知》明確,中央調劑基金由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上解的資金構成。按照各省份職工平均工資的90%和在職應參保人數作為計算上解額的基數,上解比例從3%起步,逐步提高(「上解」一詞為財稅領域內專有名詞,可簡單理解為上繳)。

用計算公式來看:

某省份上解額=(某省份職工平均工資×90%)×某省份在職應參保人數×上解比例

錢收上來以後,將如何分配?

《通知》規定,中央調劑基金實行以收定支,當年籌集的資金全部撥付地方。中央調劑基金按照人均定額撥付,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核定的各省份離退休人數確定撥付資金數額。

某省份撥付額=核定的某省份離退休人數×全國人均撥付額;

全國人均撥付額=籌集的中央調劑基金÷核定的全國離退休人數。

政知見注意到,在這個再分配的過程中,有的省上解的資金額大於得到的撥付額,稱之為貢獻省。這些省份普遍的養老負擔比較輕,基金結餘比較多,支撐能力比較強,所以調劑後不會影響這些地方當期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有的省得到的撥付額大於上解額,稱之為受益省,這些省通過調劑能夠緩解基金的支付壓力。


三個「不會」

關於養老問題的政策改革,始終備受百姓關切。一石激起千層浪,改革消息一出,各方疑慮、擔憂四起。對此,消息公布的同天,人社部副部長游鈞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進行了解讀。

第一,中央既然要收錢,那麼是否意味著企業和個人要在現行社保費率基礎上繳納更多錢?

游鈞表示,中央調劑基金是由各省的養老保險基金上解的資金構成的。作為企業和職工個人的繳費仍然按照現行政策執行,不需要額外多繳費。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支總量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不會增加社會整體負擔、不會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比例。

第二,既然這是一項更偏向「受益省」的改革,是否讓地方產生「等靠拿」情緒?

游鈞對此回應稱,如果各個地方都想著少繳多得肯定加大運行風險,與建立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非常重要。

《通知》明確,各地經過努力擴面征繳,多征繳的資金可以留在本省使用,同時撥付時要對各省的離退休人數進行核定,對各地基金支出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要體現約束。

另外,政知見注意到,新制度實行後,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主體責任仍然由省級政府承擔,中央政府的主要責任是給各地中央財政補助和撥付中央調劑資金。

第三,實行新的調劑制度後,中央原本的養老基金補助會不會取消?

游鈞表示,中央財政對各地的補助政策和方式不變,不但不會減少,還會繼續加大對地方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力度。


歷史欠賬+區域失衡

中央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進行這項牽涉每個省份的改革?我國目前的養老金是否已經收不抵支?

政知見(微信:bqzhengzhiju)先給出一個結論:宏觀角度看,有序平穩;具體到每個省份,喜憂不一。而這,也正是此次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去年10月,十九大記者會上,人社部原部長尹蔚民介紹稱,我國區域發展很不平衡,老齡化的程度差異也非常大。比如黑龍江,是現在養老保險基金支付最困難的一個省份,它的撫養比是1.3:1;廣東的撫養比最高,是9:1。

另外,游鈞昨天指出,全國養老保險累計結餘可以支付17.4個月,有些省可以支付到40個、50個月,並且每年當期都有上百億的結餘。而遼寧、黑龍江等一些省份的基金運行面臨很大壓力,已經出現了當期的收不抵支,個別省的累計結餘也用完了。

除了地區間的不平衡問題,目前養老基金缺口的主要原因,還有一部分是「歷史欠賬」。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1997年全國推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時,當年退休人口約2000萬人,這些退休人員以前沒有繳納保險金,視同繳費;除此之外,還有當時未退休但接近退休的人群等,這些都是轉軌形成的「歷史欠賬」。


最壞和最好的結果是什麼?

其實,養老困局中的資金缺口所折射出來的,無疑是老齡化問題。而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根本途徑,無疑是提高生育率,讓年輕人更多。但是在這方面,我國面臨的形勢同樣嚴峻。

目前,不論按照「60歲以上人口佔10%」還是「65歲以上人口佔7%」哪一種標準計算,中國無疑都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此外,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儘管「全面二孩」推行了兩年有餘,但去年的新出生人口卻比2016年還有所下降。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於洪告訴政知君,2017年與2016年比較,年平均人數有所增加,但新出生人口有所下降,這意味著計算出生率時,分子減小、分母增大。「2017年出生率12.43‰這個數字,說明育齡人口生育意願的下降,同時意味著中國面臨少子化的形勢愈發嚴峻。現在逐漸減少的新出生人口,二十年後必然會導致勞動力人口佔比降低。這意味著,我們的勞動力紅利正在逐漸喪失」。

「單獨二孩」政策出台之時,相關部委做過調查顯示,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為13%。於洪在所做測算中,將「全面二孩」政策下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下限就定在了13%(理論上實際的數據一定高於這個數字)。測算結果顯示,在生育意願為13%情況下,養老金缺口未見改善,社保基金在2040年後發揮的效果將微乎其微。「當然,這是按照下限測算,即最壞結果。如果情況足夠樂觀,比如育齡夫婦生育意願達到100%,這個資金缺口將大幅收窄甚至消失」。於洪說。

面對一些省份已經出現的老齡化、養老金收不抵支問題,於洪認為除了中央層面進行養老金調劑外,還有幾種可以考慮的措施:

其一,從社保本身而言,提高繳費。但全世界都在為企業減負的態勢下,這顯然不具備可操作性;

其二,調整人口年齡結構,但現階段我們在改變生育政策方面並沒達到預期效果。「僅僅放開二孩不能達到預期的話,也許還要配合更多的輔助政策,比如增加生育期間的補貼,增加嬰幼兒撫養的保障等」;

其三,儘快落實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延遲退休方案。

資料 | 21世紀經濟報道 中新經緯 澎湃 北京青年報等

校對 | 項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知見 的精彩文章:

叒闢謠,退役軍人事務部新進展哪些是真?

TAG:政知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