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印人傳:「西泠八家」之四:奚岡

印人傳:「西泠八家」之四:奚岡

西泠八家」是浙派的開創者,也正是因為浙派有這麼多印風相近,卻又各有特點的印家,浙派才真正成了綿亘中國印壇二百多年的篆刻流派,浙派自清代乾隆年間由丁敬在錢塘(今杭州)開創,「丁敬遠承何震,近接程邃,博採眾長,不主一家,治印宗秦漢,常參以隸意;講究刀法,善用切刀表達筆意,方中有圓,蒼勁質樸,古拙渾厚,別具面目。」丁敬之後,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繼之而起。因為他們都是杭州人,因此得名,「西泠八家」。後凡篆刻藝術上宗此風格者均稱之為「浙派」。浙派影響深遠,在中國印壇與興起於安徽的徽派(或稱皖派)南北呼應,兩派互相砥礪,消長之間在中國印壇呈現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本文我們來說說西泠八家中的第四家:奚岡。

(奚岡及其印作龍尾山房)

一、人物簡介

奚岡(1746—1803) 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原名鋼,字鐵生、純章,號蘿龕、蝶野子,別號鶴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縣(今屬安徽),世居浙江杭州,因此也有一說稱奚岡是浙江杭州人。奚岡9歲就能書隸書,後來行、草、篆、隸,無一不精,篆刻私淑丁敬(也有一說認為他曾得丁敬親自指點),以沖和拙質勝,主張拙中求放,方中求圓,晚年息刀而專於繪事,最後以繪畫聞名於世,畫史上有乾嘉間方(薰)、奚(岡)、湯(貽汾)、戴(熙)四家之稱。奚岡性格豪爽,喜飲酒,有」酒狂「謔稱,他一生不應科舉,乾隆時,征孝廉方正,辭不就。以布衣終,他一生寄情詩畫,山水花石,逸韻超雋。曾游日本,名噪海外。未至60歲而終。著有《冬花庵燼餘稿》、《蒙泉外史印譜》。

(奚岡的書法和繪畫)

二、印學貢獻

1、個性化漢印的理論總結。奚岡印學衣缽丁敬,作品風格沖和拙質,淡雅疏逸(其實拙不如丁敬,逸不及蔣仁,但典雅勝過丁、蔣、黃)。在丁敬宗漢又不抑唐宋的基礎上,他對漢印的理解又具有明確的開拓性見解。他在「汪氏書印」的邊款里寫道:」近世論印,動輒秦、漢,而不知秦、漢印刻,渾樸嚴整之外,特用強屈傳神。今俗工咸趨腐媚一派,以為仿古,可笑!已丑正月,蘿庵外史制於翠玲瓏館」。

(奚岡汪氏書印及邊款)

他又在「鐵香邱學敏印」的邊款里強調:「印至宋元,日趨妍巧,風斯下矣。漢印無不朴媚,氣渾神和,今人實不能學也。近代丁龍泓、汪巢林、高西堂稍振古法,一洗研巧之習。友人黃九小松,丁後一人,猶恨多作宋印為病,其道亦難哉!丙申夏五為鐵香盟長刻此。鐵生記」顯然,他崇尚的是「朴媚」,反對的是「腐媚」,雖是一字之差,但實際上,這是對秦漢印章審美特徵領悟漸深的結果,是對起於丁敬,繼於蔣仁、黃易的浙派印風的總結。奚岡在「金石癖」的邊款中又提到:」作漢印宜筆往而圓,神存而方,當以《李翕》《張遷》等碑參之,戊申五月,鐵生記」。這其實也是明確提出篆刻用字應參以隸意的藝術見解。

(奚岡金石癖及邊款)

丁、蔣、黃一路創作,到了奚岡,浙派不僅有了創作實踐,也有了理論支撐,這是奚岡的主要貢獻,趙之謙後來評「西泠四家」時這樣說:「杭人摹印稱四家,丁、黃為正宗,蔣逸品,奚剛心手不相應其實可稱者止三家耳。」(趙之謙《杭四家印譜序》)其實是在說奚岡「心到手不到」,如果我們觀察奚岡的作品,的確有這樣的遺憾,但僅從理論總結上來說,奚岡的貢獻是突出的。

2、「以書入印」理論的強化及浙派金石氣與書卷氣並重的理論建設。浙派通常為人熟知的面貌是切刀特徵突出,往往讓人忽略了浙派印章中的書法特徵,而奚岡明確在印款中提出「以書入印」的概念。他在百鈍人的印款中明確提出:「印泥、畫沙,魯公書法也。鐵生用以刻石,一洗宋、元輕媚氣象」。

(奚岡百鈍人及邊款)

而在「頻羅庵主」的邊款中,他又提出:「印刻一道,近代惟稱丁丈鈍丁先生獨絕,其古勁茂美處,雖文、何不能及也。蓋先生精於篆隸,益以書卷,故其所作輒也古人有合焉」其實這也是奚岡反對腐媚的解決方案,即篆刻要從書法入手,在學習書法、精於書法的同時,還要加強各方面的綜合文化修養,這也是奚岡對浙派理論的又一次總結,即篆刻應在營造金石氣、書卷氣方面下手,這也正是浙派的印風特徵。

(奚岡頻羅庵主及邊款)

三、篆刻作品

雖然趙之謙認為奚岡心手不相應,但奚岡的作品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不過,他晚年息刀專事繪畫,且最終壽未至60,作品終是少一些。這裡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年)

(頻羅庵主)

(壽松堂書畫記)

(不翁)

(少白山人)

(古喦老屋)

(臣鈞印)

(自得逍遙意)

(仲梁子)

(周鍾崧印)

(奚岡私印)

(清勤孝友)

(叏庵)

(蒙老)

(蒙泉外史)

(碧沼漁人)

(龍尾山房)

到奚岡為止,浙派西泠前四家已全部出世,這四位是浙派最重要的印家,到奚岡為止,浙派終於成為一個既有豐富作品可供學習,又有強大理論自足的篆刻大派。

(【印人傳】之23,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人文掌故:那個讓梨的孔融,真的不是么簡單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