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兩年夜以繼日,他雕出了高1.7米、長42米的金絲楠木《五百羅漢圖》 張國立拜他為師

兩年夜以繼日,他雕出了高1.7米、長42米的金絲楠木《五百羅漢圖》 張國立拜他為師

一位穿著樸素、精神矍鑠的老人便已在景區門口等待,他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王金生。憨厚的王老就像一位鄰家長輩,臉上有著孩童般單純的笑容。殊不知,生於1928年的他,已年近九旬。

王金生

年初,北京衛視《非凡匠心》節目邀請影視明星張國立與台灣音樂人黃國倫來到黃山市,跟隨王金生學習木雕,於是王老又多了兩位徒弟。在節目中,張國立由衷讚歎道:「木雕不是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恆地練習,這個重複雕刻的過程非常具有神聖感。王老74年只做木雕這一件事,非凡這兩字非他莫屬。」

王金生木雕作品

談起新收的兩位「徒弟」,王老直言張國立的技術水平要高一些:「張國立悟性高,接受能力快,雕功要好一些。」當記者問起在學習過程中,悟性和後天努力哪個更重要時,王金生毫不猶豫地回答:「努力更重要!手藝不練不行,就像學習書法一樣,每天都要寫、都要琢磨。」

雕刻所用部分工具

製作木雕有打胚、打線、出細、打磨等步驟。其中出細最難,因為這一步驟涉及到雕刻出線條,要雕得清爽。王金生31歲的外孫方鋒,已經跟外公學習長達14年之久,當天,小方正在進行出細這一環節,外公不時在一旁指導。「從小我就對木雕感興趣,外公也願意帶,我就一直跟著他學。」據方鋒介紹,做木雕,最少要3、4把刀,最多的時候則要大大小小200多把。特別簡單的圖案,可能一天能雕好。一般小物件要雕刻兩到三天。大件的製作時間就長了。「像那兩幅唐寅的畫,外公就用了去年一年的時間才做出來。」

看著埋頭苦幹的外孫,王金生又想起了自己當年學藝的情形:「我小時候身體不好,16歲時離開讀了3年的私塾,跟表哥汪敘倫學木雕。那時候學徒沒有工錢,三年時間師傅只管吃住。好在與師傅家是親戚,學徒期間沒有吃什麼苦。」在表哥的嚴厲教導下,王金生打下了紮實的功底。1951年,他調到合肥美術工藝廠工作。由於技藝精湛,廠里承接的重大活動都會讓王金生參加,首屆全國農業展覽會,王金生就被派到北京參與制作展覽會用的木雕圖表;1958年,他又參加了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木雕雕刻。

王金生指導外孫雕刻

在眾多的木雕作品中,王金生最滿意的一件作品,就是73歲那年為無錫市靈山大佛雕刻的《五百羅漢圖》。這件作品由著名紅學家馮其庸監製,馮先生遍尋各地高手,但均不合意。經人推薦,他找到了王金生。

王金生作品——萬壽山伍佰羅漢圖

「我以前沒做過這麼大的作品,而且材料都是文物級的金絲楠木,萬一做不好沒辦法向人家交待。我就提出先做一塊試試看。」就這樣,沒過幾天,王金生試著做了一塊局部圖。「馮先生看完後連聲讚歎,說看到了所有徽派木雕的精華,這才是真正的徽州藝術。」之後的兩年,王金生和兩個徒弟夜以繼日,終於完成了這幅高1.7米、長42米的《五百羅漢圖》。整個畫面人物布局精確,繁而不亂,人物表情靈動活現,其精工細作令人嘆為觀止。馮其庸認為,這才是正宗徽派木雕,並親自為王金生題詞留念。「木雕我做了一輩子,以後還要做下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它、喜歡它,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師出現。」臨別之際,老人道出了心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古物一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動畫的匠心——「美猴王」之父
舌尖上的諾鄧火腿炒飯

TAG:一古物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