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文化常識 |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加油~

古代文化常識 |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加油~

原標題:古代文化常識 |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加油~


高中語文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能夠在某方面勝出別人的人是有力的人,是和別人對比時的強者。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最難打敗的人就是自己,只有能夠不斷超越自己的人才是強者中的強者。


1.下列關於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武帝是皇帝謚號,「武」是褒揚皇帝生前德行之詞,有「威武睿智」之意。


B.呂望即姜子牙,他與文王相遇渭濱,因功封於呂地,後代指輔佐國君的賢才。


C.尚書原指掌管文書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時期,事實上為最高行政長官。


D.年號是皇帝用來紀年的名號,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貞觀等。


滑動查看右側內容 C


解析


尚書是一種官職,比如南北朝設尚書省都官曹長官,即都官尚書(或稱尚書),屬於三品;在文中「弘入為相,舉鮮之為尚書右僕射」?這句話說明當時的尚書之上還有宰相。


2.下列關於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考中的前三名分別叫狀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統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漢以來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機構。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國古代帝王詔令文書的名稱之一,用於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


滑動查看右側內容 A


解析


在會試中考中的生員,再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殿試一般分為三甲(宋代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3.下列關於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學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將相、號令征伐等機密詔令,並備皇帝顧問,宋稱翰林學士院。


B.轉運使,主管運輸的巾央或地方官職,宋時該職曾為一個地區實際上的最高行政長官。


C.遮道,又稱「攔路」「借留」,典出東漢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績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D.致齋,指精緻的書齋學舍,內涵文房四寶,琴棋書畫,茗香繞竹,無不精緻,文化韻味濃厚。

滑動查看右側內容 D


解析


致齋,有精緻的書齋學舍和行齋戒之禮的意思,但是在選文中指的是行齋戒之禮以致敬。


4.下列關於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字,古人幼時取字,成年取名。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於禮貌或尊敬,如文中「劉文靜字肇仁。」


B.高祖,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C.關,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如:關塞,關卡,關隘。


D.踐,文中特指皇帝登臨帝位,如:踐作,踐極。


滑動查看右側內容 A


解析

幼時取名,成年取字。


5.下列關於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國文武官員的選用、任免、考核、調動等事務,主管是吏部尚書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國特定的歷史時代,還可指儒家經典,文中用以指年齡。


D.「少牢」指我國古代祭祀時用羊和豬當祭品,「太牢」則指祭祀帝王時用牛、羊和豬當祭品。


滑動查看右側內容 B


解析


吏部掌管全國文官,兵部掌管全國武官。


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這兩方面寫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聲音哀怨凄慘,色彩冷艷清淡,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3)《勸學》中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傴僂提攜


(2)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3)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高中語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中語文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高中語文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