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防範,別讓校園欺凌成為童年的一道疤

防範,別讓校園欺凌成為童年的一道疤

據調查,87%的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同學的暴力行為,近半數選擇沉默。而且校園欺凌正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不要以「年齡小」為由放鬆管教,低幼兒童也應學習如何防「欺凌」。

防範,別讓校園欺凌成為童年的一道疤。

1

什麼是校園欺凌?

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上海的。特點:低齡化、全體性、反覆性

2

不要以「年齡小」為由放鬆管教

3歲之後的幼兒已具備感知同情結合的認知能力,物理上或情感上傷害到其他小朋友是能夠體會到對方的心情的。因此,欺凌行為不能用年齡小來掩護,應盡量防微杜漸,從小教育。

3

常見欺凌類型

言語欺凌:取笑,叫外號,諷刺,威脅;

社交欺凌:敗壞別人名譽或關係。如有意的排擠某人參與集體活動,讓其他小孩不要與某人做朋友,散布某人的謠言,在公開場合讓某人尷尬丟臉;

物理欺凌:打、踢、掐、吐口水、絆人摔跤、搶走或毀壞別人的玩具、做粗魯手勢。

4

這些可能是校園欺凌的信號

1.身體傷痕

孩子身體表面無故出現淤傷、抓傷等人為傷痕,有可能是遭遇暴力。

2.個人物品丟失或損失

如果孩子的鞋子、首飾、文具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破損,家長要留心。

3.如廁習慣改變

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廁所?學校廁所很可能已經成為暴力場所。

4.自尊心受挫

孩子回到家常帶著傷心、沮喪情緒,很可能在學校受到言語誹謗等精神方面的傷害。

5.自我傷害傾向

孩子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傷害甚至自殺行為,要高度重視。

6.不願上學

孩子非常不想上學,甚至逃學,裝病請假,可能是在學校被人排擠、欺負。

7.睡眠問題

失眠、噩夢、尿床等問題也是孩子遭遇包暴力侵害時可能出現的表現。

教育部等九部門今年11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知道意見》,明確指出,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學生必須依法依規採取適當的矯治措施予以教育懲戒,既做到真情關愛、真誠幫助,又充分發揮教育懲戒措施的威懾作用。

5

教會孩子正確區分「帶攻擊性的玩」(aggressive rough playing)和「欺凌」(bullying)

欺凌是多次重複的行為,但由於某些行為IDE特異性,有事也不重複;

多次下手欺凌的對象是早就計劃好的,有組織,有預謀;

欺凌的目的是蓄意讓對方收到傷害,或者得到更多的控制權,或者得到更多的注意力;

欺凌的對象往往比自己弱小;

欺凌往往背著大人發生,因為害怕大人會幹涉;

「帶攻擊性的玩」對事不對人,「欺凌人」對人不對事。

6

欺凌早預防

家長應查閱防欺凌網站,增加理論蠢唄,為將來有可能產生的與老師、與學校、與學區、與律師等各方面的溝通做準備;

和孩子一起觀看針對3-5歲幼兒的防欺凌教育視頻給他掃盲,病進行演練。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教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幼教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