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本報評論員

科學精神論場

每次討論科技界的學術不端問題,韓春雨事件總被反覆提及。儘管大家都覺得記憶猶新,但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驚世」論文、名聲大噪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而且,很快就是韓春雨撤稿一周年的日子。

韓春雨事件給科技界帶來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論文發表後的「佔地圈錢」,實驗無法重複後的強詞奪理,拒不接受質疑的蠻橫無知……讓科學共同體的聲譽「很受傷」。如果非要說它給社會有什麼好影響,那就是讓人們「反向」接受了一次科學精神的洗禮——這件事讓更多人知道了,科學實驗必須是可重複的,實證是科學的基石,沒有實證精神,一切關於科學精神的討論都是虛無的。

科學的內涵是事實與規律。在科學通向真理的路上,實驗是首要條件,是科學定律和科學理論的最高檢驗標準。換句話說,科學定律和科學理論的最終源泉在哪裡?實驗,可重複的實驗。

科學即是實證科學,一個事物如果不能通過實證是不能算作科學的,必須被排除在科學大門之外。這就是科學的實證精神。因為有了實證精神,科學才那麼與眾不同。今天,當我們談論科學精神的時候,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對實證精神的認可與遵循。我們認可科學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然而,在我們的傳統中國文化里,實證精神是缺乏根基的。表意含糊、邏輯不清、大而化之的「朦朧美學」一直不乏支持者,在今天的知識界,這種「印象派」仍大有市場。所以我們有些學者偏愛定性,不喜定量;所以有些人講究引經據典,不講究調查統計;所以還會有人認為「實驗有時候就是不可重複的」。韓春雨事件處在爭議中時,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相關領導曾有「你不能重複不代表別人不能重複」的「論斷」。

這些都是缺乏實證精神的典型表現。沒有了實證精神,何來科學精神?實證對普通人來說就是「推敲」二字,它講的是邏輯,講的是論據。它讓我們不迷信權威,不相信個案。

拋開實證精神來談科學的時候就已是「誤入歧途」。當實驗不能重複時,科學家首先要做的是什麼?接受質疑、查找原因、理性探討,這些才是實證精神的表現。正是因為拋開了實證精神,韓春雨才會在面對質疑時,編出了「別人的細胞被污染了」「實驗者的操作技術不過關」「有人想要陷害我」等層出不窮的借口。

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撤稿,科研聲譽掃地……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沒有實證精神,不僅科學精神無從談起,連被稱為科學家的資格都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明知有人受傷,為何見死不救?警方排查,牽出肇事逃逸案!
男子背負命案逃亡22年 被抓時已成作家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