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樹清:防範金融風險需要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郭樹清:防範金融風險需要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道

中國的金融服務業一面正在以更大力度的開放姿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另外一面,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過程中,經濟金融結構正面臨著深刻的調整,其發生風險的幾率也比以往來的更高。

6月14日,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如何化解防範金融風險成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的演講主題。

郭樹清在演講中表示,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問題具有極大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面對的矛盾更為複雜,有些風險的形成有著深遠的歷史原因,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置各類隱患,以經常的「小震」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嚴重的「大震」,總體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後的、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整體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矯正各種偏離,及早恢復經濟金融平衡。

「 一是底線思維防患未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也需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努力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近年來,針對房地產貸款、地方政府債務和互聯網金融等系統性風險隱患較大的領域,我們設定審慎監控指標,開展壓力測試,加強清理規範,及早介入干預,有效遏制了風險累積;二是穩定大局逐步加嚴。治理金融業內部層層嵌套、自我循環,必須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 三是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在推動去槓桿過程中,優先推動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降低槓桿率。針對交叉金融野蠻生長、影子銀行急劇膨脹等突出問題,有力遏制了銀行業和保險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郭樹清在演講中指出。

郭樹清也在演講中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並服從服務於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相當多的金融機構仍然存在壘大戶情結,不少企業高度依賴債務投入,各類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沒有真正打破,預算軟約束、投資饑渴症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市場化法治化破產機制遠未形成。一些地方、部門、銀行和企業缺乏應有的緊迫感和危機意識,對去產能、去槓桿心存僥倖,對不良資產處置和殭屍企業出清等待觀望、猶豫不決,總希望國家出台政策給予救助。」在談到目前金融業面臨的問題是,郭樹清也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在下一步因保監會的動作中,郭樹清也提出了要遵循市場規律,實行差異化金融政策,對於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的企業要堅決退出,對於出現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相關各方要加強溝通協商,採取積極措施共同努力,幫助其渡過難關;大力推進信用建設;努力解決違法成本過低問題。現在存在著大量的媒體網路虛假廣告,誤導性宣傳,欺騙性投資諮詢和理財顧問,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公害,這種局面必須改變。同時對於不當創新、過度創新等行為,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制止。對於假創新、偽創新現象更要及早揭露,及時處罰。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手機產業進入4G收官期 余承東稱2019華為將超蘋果成「全球第二」
中國禁止比特幣交易後定價權幾乎喪失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