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田:用藝術的思維開創孩子未來

陳田:用藝術的思維開創孩子未來

陳田:用藝術的思維開創孩子未來

陳田: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壁畫專業,一個愛編舞,愛音樂,用文化哲學的角度看待少兒藝術教育的美術老師

生命里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平淡簡單的,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尋常里,發現美好、享受美好,時刻體會生命的豐饒?答案很簡單,學習藝術。藝術就隱藏在日常的生活里,一花一草、一蔬一飯、一朝一暮,都是藝術。愛舞蹈、愛音樂,有十年一線教學經驗的美術老師陳田,將與您一起,發現藝術,體味藝術的迷人魅力。

教學從教師開始。除了引導孩子畫畫,我們少兒藝術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學生和家長傳遞藝術的視野和思維的廣度。哲學、科學、藝術三者相通。生活的滋味是體會,身為藝術教師的我們首先要懂生活,發現生命的美好才能給學生們傳遞正向積極的精神能量。

都說學藝術的人氣質是出眾的,這種氣質就是從內而外的精神世界。為什麼社會需要藝術,從最功利的最直白的角度說,加了外包裝的東西能吸引人。

我們學校的藝術課程裡面有設計教學,有次周末上課前我忘了帶水杯,進便利店想買一瓶水,水都是純凈透明的,那麼多產品擺在面前,單從水的顏色上看我無法分辨誰的品質更高。上課時,我拿著純凈水告訴學生我選擇的理由。外包裝設計決定了我的視線和手勢的方向。外觀工藝不講究,使用不人性化的產品首先會被埋沒。不重設計的產品用哲學的角度就是:感性的質量低。

引用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的一次演講「一個塑料杯子能把水喝到嘴裡,功能就算足夠了,很實用。感性的質量就是審美。實用與審美相加,才是一個產品的品質。

瑞典設計師 Stig Lindberg 幾十年前設計的水杯

產品價格的增加,產品附加值的翻番。要提升的不僅是功能質量,更要提升的是感性的質量,使產品在體驗上發生變化。

但是特別遺憾,我們國內很多企業家,由於他自己的感性素質低,一到產品該升級換代的時候,就老在功能上下工夫。他們搞了很多新功能,卻忽略了感性品質提升,不捨得在感性品質上增加成本。最後產品換了代,但是並沒有升級。

很多高端產品和低端產品的區別不是功能的不同。哪個山寨貨沒有強大的功能?奢侈品和日用品的功能是不是一樣的?其實是體驗不一樣。

蘋果靠什麼征服了世界?

蘋果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把技術變成了藝術,讓產品成為作品。它的核心競爭力,是感性的智慧。

大家出去旅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和感性素質低的人搭伴。他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不是睡覺就是打牌。

一個人想要獲得一生的幸福,首先要擁有幸福生活的條件。 一個細膩、敏感、豐富的人比一個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質量要高的多。

感性素質低的人破壞大。

出路在哪裡?毫無疑問,提升全民族的感性素質。

如何提升?請注意,感性素質的培養,要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藝術感強的人,重感受,重體驗,這恰恰是產品需要的東西。」

從事藝術教育的我們首先要多讀書,多用藝術的角度和哲學的思維去看事物,多體會生活中的美好。不要抱怨自己被柴米油鹽煩啊,為生活累啊,為工作麻木啊,那是因為你沒有認識自己。我們如果看到的東西是常人都能感受到的,說明我們離藝術的感知還有一定的距離。知足著努力著,用美好的心境期待未來。不要用慾望期待舒適的生活。這個世界沒有人欠你,是你自己欠自己一個自由的心境,是你內心的陰霾遮住了你體會美好生活的感受。

優秀的藝術教師從生活中不斷吸取靈感的養分,她們不會只和學生談技法,而是會喚醒學生對美感的直覺。優秀的藝術教師會讓學生用發現和尋找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去思考和對比。再小的孩子都懂美,為什麼孩子喜歡好看的玩具,「好看的」、「好玩的」那就是藝術設計帶來的效果,對體驗感好的東西產生喜愛的心情。

教學是體驗和喚醒的過程,藝術老師要用環境的氛圍和語言的氛圍去浸潤學生感受。不是教,更不是機械的告訴學生今天要畫什麼,嘮嘮叨叨的提醒怎麼畫怎麼擺位置,又不也其煩的從各個角度教學生如何去畫。我認為好的藝術教育是帶領學生進入藝術的空間和情景,帶入各種知識,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感受,結合各種藝術種類,音樂、電影、舞蹈、繪畫,讓孩子自己去觸摸藝術的真諦。這所有的前提是我們藝術教師一定要有較高的生活情趣,若我們自己都是悲觀的,低俗的,現實的,冷漠的,我們又如何傳遞給學生美好的情懷。

我們是美的傳播者。我們的藝術精神會給學生帶去改變,也許改變不了所有人,但是只要有一個孩子能體會到藝術的精神,懂得用藝術的思維和眼光看問題,那麼作為老師的你就是有存在的價值。

說教不如去讓他們感受。體會是最好的溝通。

在我們學校的動漫設計課中老師會告訴學生為什麼學畫畫,藝術的存在又是什麼。在隨後的文章中,我也會分享我們的教學設計。

很應景的設計,好的設計可以增加濃烈的情景氛圍

學美術不是只會畫畫,是從小對事物的美學感受,有了藝術思維改變的是我們未來的生活。讓我們一起重視藝術,重視藝術教育,重視各類藝術素養。

GIF

歡迎大家掃碼

長按3秒

欣賞音樂作品時,我們鮮少懷疑自己的判斷力。然而,當我們面對同屬藝術範疇的視覺藝術作品時,卻生出很多的不解和疑惑。

視覺藝術作品一定具有某種寓意嗎?視覺藝術作品是否必須要有文學性的表達?視覺藝術作品好壞的評判標準是什麼?視覺藝術作品是如何從靈感變成現實的?那些孤獨又熱情的視覺藝術家,有著怎樣的創作狀態和生活狀態……

帶著這些疑惑,從南團隊走進了杭州視覺藝術家工作室,讓藝術家們做出最直接、最專業的回答。在這個過程里,從南團隊也將這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藝術家串聯起來,繪製出一份獨一無二的「藝術家地圖」。

您想知道的那些關於視覺藝術和藝術家的事,大部分都可以在這份「藝術家地圖」里找到。而那些找不到的,您可以告訴我們,也可以通過我們,直接與藝術家建立聯繫。

在這裡,您與藝術,可以更近。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南 的精彩文章:

TAG:從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