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愛因斯坦真的歧視中國人了嗎?

愛因斯坦真的歧視中國人了嗎?

原標題:愛因斯坦真的歧視中國人了嗎?



今天看到媒體引述《衛報》報道:在普林斯頓大學剛剛出版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中,發現了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一系列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的言論。在日記中,他將中國人形容為「勤勞、骯髒、遲鈍的人」。


我查了一下,愛因斯坦原文用的是industrious(勤勞)、filthy(骯髒)、obtuse(遲鈍)這三個詞。其中filthy這個詞除了「骯髒」的意思外,還有「下流的、猥褻的,淫穢的」的意思。


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寫道:「中國人吃飯的時候不坐在長凳上,而是蹲著,就像歐洲人在茂密的樹林里解手的時候所做的那樣。就連孩子們看起來都是無精打採的遲鈍樣子。」 他說中國人「繁殖力旺盛......,如果中國人取代了其他種族,那就太可惜了。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缺乏思想將是無法言說的枯燥乏味。」

報道稱,愛因斯坦在日記中將日本人、中國人和印度人稱為智力低下的人種,完全是一種種族主義的言論,與他長期以後的人道主義者的形象不符。


我倒是覺得這樣的愛因斯坦才正常,他的言論沒有什麼可以震驚人的。愛因斯坦就是形象太高大上,但又有誰了解他的內心。我覺得一個正常的人通常形象與內心往往是不一致的、言行也會不一致。內外完全一致的人就是我以前寫過的a man of integrity,那是人類中的稀缺品種。


試問一下我們自己:我們內心從來都不歧視其他人群嗎?


你有沒有歧視過農民,有沒有罵過他們鄉巴佬?


你有沒有歧視過黑人,有沒有罵過他們黑鬼?


你有沒有過地域歧視,比如說歧視北京人、東北人、河南人、外地人...?


你有沒有過年齡歧視,比如說罵這些老不死?


你有沒有過性別歧視,比如說歧視女司機?


你有沒有過國別歧視,比如說菲佣、印度阿三......?


你有沒有過智商歧視,比如對某些群體大罵SB?

......


如果你沒有,那你真的很偉大。以上各種歧視我都有過,尤其在遇到一些不爽時經常會把個體的問題擴大為群體,對於群體性的歧視就會表現出來,雖然平時我都是主張普世價值的,即使內心有歧視,也絕對不公開表達出來。


其實,在歧視其他群體的時候,我們也往往被這些群體歧視了。


愛因斯坦的這些言論記錄在自己的日記里,日記才是一個人真實思想的表現,因為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當然不排除有些日記是被加工過的要發表的,所以有些人做好事不留名,全部留在了日記里。


愛因斯坦的這部分日記寫於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之間,當時他43歲,


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百度上說:1922年11月9日,在去日本到上海的途中,愛因斯坦通過電報知道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我猜想,愛因斯坦內心有強烈的精英意識。


愛因斯坦看到中國人是當時的香港人和上海人,在1920年代,香港和上海是中國殖民主義最嚴重的地方,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國民素質比較好的地方。即使如此,他看到的中國人給他的印象是「勤勞、骯髒、遲鈍」。這三個形容詞搭配在一起給人好怪異的感覺。


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善良智慧,這才是我們給自己的定位。


愛因斯坦內心有沒有種族主義?我覺得肯定有。


但他說的是事實嗎?我覺得他對那個年代的中國人的描述是準確的。


我書架上有一本書《中國人的性格》,是美國傳教士阿瑟 · 史密斯於1894年寫的。書的簡介是這樣說的:阿瑟 · 史密斯在中國生活了54年,他根據自己對中國人的日常行為、生活習性、價值形態的觀察和體驗,以西方的文化生活形態為參照,分為27章,精闢地論述了中國的人的思維模式、性格特徵、行為方式、習慣習俗等諸多方面......,生動地勾畫出了一個西方人眼中100多年前的中國人形象,有高尚的品格、良好的習慣,也有天生的褊狹、固有的缺點......"


這本書對中國人的論述要比愛因斯坦的描述精細得多。書中的27章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 面子要緊


第二章 節儉持家


第三章 勤勞刻苦


第四章 講究禮節


第五章 漠視時間


第六章 漠視精確


第七章 善於誤解

第八章 拐彎抹角


第九章 順而不從


第十章 思緒混亂


第十一章 麻木不仁


第十二章 輕視外族


第十三章 缺乏公心


第十四章 因循守舊


第十五章 隨遇而安


第十六章 生命頑強


第十七章 堅韌忍耐

第十八章 知足常樂


第十九章 孝悌為先


第二十章 仁慈行善


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


第二十二章 社會糾紛


第二十三章 共責守法


第二十四章 相互猜疑


第二十五章 言而無信


第二十六章 多元信仰


第二十七章 中國的現實與需要

要知道,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這還是經過了民國普及現代教育和掃盲運動後的數據,在愛因斯坦來中國時的1922年,中國人的受教育水平就更差了。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和受過教育的人是兩種精神狀態,那個時代的人遲鈍也是正常的。


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有多骯髒呢?是我們現在生活在城市的人難以想像的骯髒。


舉個例子:你們知道中國首都北京什麼時候開始禁止隨地大小便的嗎?


居然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當時的中國首都北京道路骯髒,漬水橫流,臭氣熏天。如果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是場災難的話,災後的治理卻是帶給了北京人文明的生活方式。


當時北京城被列強分區管轄,當時有一個住在德國管轄區的中國文化人用日記記下了當時聯軍禁止市民隨地大小便的情景。他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初九的日記里是這麼記的:「德國在通衢出示安民,內有章程四條,其略曰:一德界內糧食,禁止出界外販賣;一各巷街道令各戶修墊平坦,打掃乾淨;一無論鋪戶住戶,每日門前於七點鐘各懸燈一盞,至十一點鐘止;一各街巷俱不準出大小恭,潑倒凈桶,違者重辦。」


怎麼重辦呢?一個辦法是打,別一個辦法讓隨地拉屎的人把自己的屎用手捧走。八國聯軍在各自的轄區內建設公共廁所,所以北京有公共廁所是從八國聯軍才開始的。要知道北京是中國人的首府啊,你能想像當時中國其他城市和廣大農村的場景嗎?


當時最乾淨的中國城市應該是青島,因為它是德國人從零開始建設的一個德國式的全新城市,有著當時中國最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從那時開始,青島一直是中國城市清潔程度的標杆。中國人普遍性地享受現代衛浴設施、用上自來水、有條件在家洗澡是改革開放後住上樓房才開始的。


愛因斯坦筆下的中國人處於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國民對政府沒有認同感,民族國家的意識極為薄弱。雖然民國已經建立,但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可以相見當時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是很猥瑣的。


當我們把自己代入到1922年那個戰亂、貧窮、骯髒的中國,你還覺得愛因斯坦的日記還是種族歧視嗎?


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如今中國國家富裕了、國民受教育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人民的衛生習慣是1922年的中國人難以想像的。如果愛因斯坦能夠穿越到今天的中國,再訪問上海和香港,他肯定不會寫下那樣的日記。也許他走遍了中國,會感嘆中國貧富差距還在,個體權利不足,但肯定不會使用「骯髒、遲鈍」這兩個詞來形容中國人。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兵東雷 的精彩文章:

TAG:老兵東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