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孩子在什麼樣的氛圍當中長大,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不是在於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於能否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
1
父母的心平氣和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養分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一棵獨立的樹,全世界每棵樹長成一樣的時候,這個世界的光輝就沒有了。家庭教育既難,又不難。前兩天我讀到一篇文章,文章提到父母的心平氣和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養分。
父母如果隨著自己的情緒好壞來教育孩子的話,那麼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無所依從,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麼,也搞不清自己怎樣去迎合父母的脾氣。
如果我們的父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能充滿理性地跟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話,那麼孩子一定可以養成心平氣和的情緒,這樣氛圍當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就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困難、挫折、失敗......
2
喜歡讀書的孩子,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強很多
影響家庭教育的有很多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孩子生長的環境要素。
我在很多家庭教育講座都問過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請問在座多少家庭家裡是有書架的?
第二個問題:書架上面放滿五百本書的有多少?
第三個問題:有多少家長有晚上睡前看半小時到一小時書的習慣?
我做過很多家庭調查,喜歡讀書的孩子,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會強很多,他會把從書中得到的知識變成自己內心的思想。當然,書獃子型的讀書除外。
有人問讀故事和看電影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反覆研究的結果表明:給孩子講故事、包括孩子自己給自己讀故事,這對孩子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強化會比只看動畫片的孩子好很多。
這個過程培養了孩子的讀書習慣,讓孩子一輩子喜歡讀書。
我在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只給我買書,不買別的東西。母親要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於是我喜歡上了讀書。
父母種下的種子會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孩子在什麼樣的氛圍當中長大,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這是非常關鍵的。
3
為孩子花有質量的時間
事實上,孩子是父母兩個人教育的結果,靠母親一個人是完不成這件事情的。
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有意無意中已經在通過自己的行為傳輸我們的人生價值,孩子對父母一定是有樣學樣。
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裡面很難能走出胸懷博大的孩子,一個庸俗的家庭裡面很難能培養出有著高雅和清純的氣質的孩子。
我們總說為孩子花有質量的時間。有質量的時間概念是什麼?
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對他們進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們健康快樂的個性、積極向上的態度、寬闊的胸懷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
如果把孩子的人格、個性、態度、精神、習慣、心理、能力、處世、技能培養好,即使在班裡是最後一名我也不認為這個孩子會沒出息。
我們大學畢業不就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嗎?但是找到好工作並不是完成人生的全部,有了終身可以依賴的技能才是比較完善的人。
4
誠信、誠實、負責、友好、善良
我們很多孩子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團隊合作,他怕在團隊當中被人比下去。
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你自己不要跟別人比,你只要在這個活動中感到快樂就可以了,孩子如果從小就養成凡事都要比較的心態,比到最後心裡就會失衡。
誠信、誠實、負責、友好、善良……這些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詞。
把握這些主要的東西以後,其它東西都是生出來的樹葉,樹根在樹枝在,成績怎麼樣、上什麼大學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這就是我的教育觀。
神墨萬能哥,助身邊人進步!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石榴花開了,孩子學習珠心算,讓他收穫不一樣的夏季陽光
※少兒口才表達影響未來一生,如何訓練很重要
TAG:父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