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書共賞 《城南舊事》

好書共賞 《城南舊事》

林海音,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5歲來到北京,在北京度過了她的童年與青年時期,北京也是她文學之路的起點。1948年,林海音舉家遷往台灣,在台灣她出版了眾多文學佳作,被稱為台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

《城南舊事》寫於1960年,是林海音懷著對故鄉北京深深的眷戀寫的經典作品,主人公英子的原型就是作者林海音。小說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的老北京故事,在小說中,作者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成人世界裡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用孩子天真無邪的視角道盡了人世間的複雜

《城南舊事》是公認的鄉愁文學力作,其字裡行間透著的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善良純真的主人公英子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性光輝,也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除了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5年,本書在中國大陸搬上銀幕,電影《城南舊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大獎金鷹獎章」、第十四屆「貝爾格勒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等多項大獎。

《城南舊事》是由英子來北京的那年冬天,到小學畢業期間經歷的五個小故事構成。英子隨父母從台灣搬到北京,在童年的大街小巷裡,城南舊事默默開場。

惠安館傳奇

城牆南邊,衚衕巷內,她是大人避之不及,小孩心生懼怕的瘋子。但英子不怕,她不似其他孩童那般怯懦,她的身上有著少見的靈動與大氣。她主動了解秀貞,並且彼此建立了特殊的友誼。

英子得知,秀貞曾與一個叫思康的學生暗中相愛,並懷孕生下了女兒小桂子。人言可畏,小桂子一出生便被家人送到城牆根下,不知去向。母親秀貞思念成疾,並對善良的英子吐露心聲,她告訴英子小桂子脖子後有一個胎記,並且幾次拜託英子幫她找尋女兒。

英子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井窩子的妞兒。妞兒的爸爸逼著她學唱戲,動不動就把她打得傷痕纍纍。

那天,英子發著高燒,無意間拉開了妞兒的辮子,發現了妞兒脖子後面有一塊青色的胎記,才知道她就是秀貞的女兒,英子當晚冒著大雨領著小桂子去秀貞那裡母女相認。

是夜,母女二人毅然出走尋找小桂子的父親,卻喪命於那載著母女希望的列車輪下。

「人人皆道她是瘋子,眾人畏而遠之,可我總覺得她空洞的眼神里除了有無力無奈無助,黑色的瞳還透露出一絲希望。不知是世人裝傻,還是她真瘋。」

我們看海去

「幼年的英子,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也分不清好人和壞人。」

英子後來隨家人搬家,又結識了一個年輕人。他為了供弟弟上學,以偷盜為生。年幼的英子並無法分辨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卻能感受到這個年輕人的真誠與善意。

年輕人總會把偷來的東西放在一個荒草地里,那裡是只有他和英子知道的地方,是他們共同的小秘密。直到有一天,英子順手拿著一個佛像從草地里走出來,讓便衣警察找到了線索。

年輕人終被警衛抓獲,歸案的途中,低著頭的他在無意中看到英子後,轉頭向英子利索的眨了個單眼,一笑而過,十分乾脆。

英子躲在家裡長工宋媽身旁,委屈的小眼神,望著被捕的年輕人走過的身影,流露出的不知是愧疚、沮喪還是不舍。

蘭姨娘

蘭姨娘三歲被親媽賣掉,十四歲從蘇州來到了北京,起先在一家妓館,二十歲跟了爸爸的朋友施大。五年後,她再也不願把年輕的日子埋沒於此,便逃離施家,躲到了英子家。

年幼的英子很喜歡蘭姨娘,蘭姨娘長得好看,會帶英子去遊藝園看戲,出去吃愛吃的飯。

有一天,英子看到爸爸與蘭姨娘一起抽大煙,蘭姨娘嫻熟地燒著煙泡,爸爸捉住蘭姨娘的手,直誇她的手好看。

英子心裡湧上了強烈的不安,喜歡蘭姨娘的心也打了折扣。她害怕失去爸爸和媽媽,於是整日守著蘭姨娘,不讓她有一點機會跟爸爸單獨在一起。

後來德先叔來了,英子在蘭姨娘面前誇德先叔是頂新的新青年,很了不起,在得先叔那裡,說蘭姨娘誇他戴著眼鏡很有學問。然後,又對蘭姨娘說,德先叔誇她很不錯,像他的一個女同學。

日子一天天過去,得先叔和蘭姨娘也越來越親密。

最後德先叔帶蘭姨娘離開了,爸爸很失落。但是載著他們的馬車沒有停留,越走越遠,揚起了滾滾紅塵。

驢打滾兒

英子家的長工宋媽有兩個孩子,小女孩叫丫頭子,小男孩叫栓子。宋媽家裡貧困,不得不忍受骨肉分離長期在英子家打工,三四年也沒回去看過。卻不知,栓子早已夭折,而丫頭子也早被沒出息的丈夫送了人,音訊全無。

宋媽讓識字的英子帶著她,去找丫頭子。路上,為英子買了一種叫「驢打滾兒」的小吃,還多買了幾個,包在手絹里,讓英子餓了時吃。半個月過去,她們跑遍了北京的馬車行,也沒有再找回丫頭子。

宋媽終於忍不住多年對兒女的思念痛哭起來,英子或許還不太懂其中的苦痛之深,便只能淚汪汪地看著宋媽,哪怕希望這樣能減輕她的一絲傷痛。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在一年級時,一天下大雨,她賴在床上不起來。爸爸看到不挪窩的英子,一把把她從床上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從床頭打到床腳。

英子哭著,冒著大雨上學去了。她第一次坐車去上學,一次次地把褲腳向下拉,遮住傷痕,怕同學們恥笑。

上課時,英子看到爸爸瘦高的影子在教室的窗外——爸爸追到學校來了。爸爸打開手中的包袱,遞給她一件花夾襖和兩個銅板。

從那以後,英子成了等校工開校門的學生之一。

爸爸喜歡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澆花。然而,叔叔給日本人害死,爸爸急得吐血了,沒有給夾竹桃和石榴上麻渣,石榴花開得也沒有以往那麼大了。

畢業典禮結束後英子回到家,媽媽從醫院打來電話,說爸爸沒了,叫她趕快去。

英子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抽屜里,走過院子,看到垂落的夾竹桃,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英子的童年幸福快樂,卻要每每遭遇送別。

光陰的故事裡,總會有溫馨與無奈,城南舊事,伴著愛與送別漫漫成長。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那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後記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會(醫學部)

文案&圖片/ 辦公室

編輯 / 魏奕星&牟海燕

責任編輯/周凡茹

歡迎各位同濟人踴躍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中大醫學部研究生會 的精彩文章:

TAG:華中大醫學部研究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