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新聞業的未來?

區塊鏈:新聞業的未來?

區塊鏈:新聞業的未來?

作者:周鑫

如果你平時經常閱讀新聞,特別是科技與互聯網領域的新聞,那麼「區塊鏈」這個名詞你一定不會陌生,它可能的應用場景早已超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目前,這樣的前沿技術早已讓許多新聞業界的人開始了思考:區塊鏈技術可以挽救媒體的危機,尤其是商業模式的困局嗎?

要理解這幾點,首先得讓我們從頭解釋什麼是區塊鏈、它的運作邏輯以及它給新聞界帶來的啟發。

What is區塊鏈?

如果你去百度,上面給出的解釋是「區塊鏈是分散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看完以後,你可能還是一臉懵逼。其實用大白話來說,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資料庫。這種分散式賬本的好處就是,買家和賣家可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人人都有備份,哪怕你這份丟失了,也不受影響。

引用David Schlesinger(前湯森路透中國主席、路透社全球總編輯)在接受Global Editors Network的採訪時對區塊鏈的定義:區塊鏈就像是一個蜂巢,每個巢室都相互連接。如果其中一個巢室消失或損壞,就會立刻引起注意,蜂巢也因此不再完整。因此,你可以記住,區塊鏈具有以下四個關鍵點:

1.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的分散式賬簿,是各電腦或節點數據達成一致的共識機制,能保證用戶間交易的可靠性。

2.所有交易(即「區塊」)都相互關聯、按時間順序排序,並且向全部用戶公開。

3.每個區塊都有特定的數字簽名,可以防止數據篡改、便於身份驗證、保證了高度安全。

4.所有用戶都能看到區塊鏈上的每個變動。區塊鏈上發生的一切都需要獲得全體用戶的同意。

區塊鏈對新聞業有什麼用?

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先花一點篇幅來解釋目前的全球媒體困境。

眾所周知,新聞業是一個處於困境中的行業。目前,新聞業面臨著兩個危機:其一,由於假新聞泛濫和媒體日益強調點擊率,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和支持率日益降低;其二,支持新聞業的傳統廣告模式已經崩潰。實際上,新聞業是在夾縫中生存,要面對不斷分化的受眾,以及日益枯竭的資金來源。

也就是說,當下的傳媒生態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困境:無論是內容創作者、媒體,還是廣告商,甚至是消費者,在這個模式之下都不是贏家。

對於一般的內容創作者,他們在網路上生產了大量內容,但是一來他們的知識產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社交媒體上盜版猖獗,維權困難,沒有一套有效和低成本的機制能夠幫助創作者確認知識產權。二來用戶也不知道自己所創造的內容到底有多大的價值,以及如何實現這些內容的價值。平台利用 UGC 獲取了大量流量和高額利潤,但是用戶自身卻不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

而對於廣告商和營銷商來說,他們同樣無法判斷哪些內容是有價值的,因此廣告被無差別地投放到不同的內容中,一刀切的方式極大地傷害了用戶體驗。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消費者對於廣告感到厭煩,因此才會使用 Adblock 這樣的瀏覽器插件來把廣告屏蔽掉。

不僅如此,政治和商業上的猖獗操控——尤其是近年來泛濫的「假新聞」(該詞成為2017年《柯林斯詞典》「年度辭彙」)——讓美國新聞業飽受煎熬。公眾與媒體的社會撕裂愈演愈烈,彼此的信任感都在不斷降低。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區塊鏈技術,媒體圈大佬Jarrod Dicker(前《華盛頓郵報》創新和商業戰略副總裁,後辭職投身區塊鏈公司Po.et)在Medium(美國知名自媒體聚合平台)上對區塊鏈技術在媒體的應用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創作者賦權,並提供知識產權確認、保護和轉讓的一體化方案。

按照一般的定義,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資料庫。

首先這是個資料庫,資料庫的基本功能就是記錄和儲存信息。比特幣作為一個電子支付系統,資料庫中記錄的是每一筆交易信息。而將其運用在數字出版領域,可以記錄的則是創作者的知識產權信息(包括內容、創作者以及創作時間等,就像一個專利認證)。此外,資料庫中還能夠儲存智能合約(簡單來說就是一段代碼,當滿足一定條件的時候能夠自動實現交易或者進行特定操作),這也為創作者進行內容的授權提供了可能。

其次,這個資料庫是去中心化和分散式的。中心化意味著資料庫會被儲存在一個第三方中介的伺服器上,一旦該平台上的伺服器遭到攻擊,所有數據都面臨遺失的風險。我們時常說,在互聯網上一切內容都會留下痕迹,但實際上,一旦網站的伺服器停止維護,我們就很難再找到這些內容。而分散式意味著這個資料庫在全球有很多的備份,彼此之間能夠快速同步,創作者不需要擔心內容會遺失。

再次,這個資料庫中的所有數據是通過密碼學的演算法進行加密和保護的,沒有人可以對其進行更改。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有人對內容的所屬權產生疑問,用區塊鏈技術打下的時間戳便是最好的證明,因為它是無法被更改的。此外,這也意味著沒有人能夠依靠心情或者「法規政策」來審查其中的內容。

其實,區塊鏈技術目前在國內也引起了很高的重視。

去年3月19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與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CCIAPCB)聯合舉辦區塊鏈技術融媒體應用合作交流會,倡導在版權保護、企業管理、信息安全技術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這是央媒第一次對媒體區塊鏈項目進行探索。

4月,騰訊 FiT(支付基礎平台與金融應用線)和騰訊研究院發布《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表示將搭建區塊鏈基礎設施,打造區塊鏈的共贏生態,將鑒證證明、共享賬本、智能合約、共享經濟、數字資產等核心技術開放給合作夥伴,推出機器人理財、航空延誤理賠、知識產權保護等應用。

6月 9 日,首屆中國報業版權大會發起倡議成立中國數字內容區塊鏈版權聯盟,致力於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可信的、可追溯的數字版權內容流通生態。

今年3月,人民網總裁葉蓁蓁在人民創投主辦的「鏈? 未來,2018春季區塊鏈技術論壇」上,透露人民網布局區塊鏈藍圖:一是體現主流媒體的擔當,為業內提供真實、權威的新聞資訊,為監管機構提供決策數據和政策參考, 促進區塊鏈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二是紮實推進技術研發,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與人民網主營業務結合的有效路徑,探索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和實用產品;三是務實搭建開放平台,連接行業資源,布局優質項目,探索產業發展,推動區塊鏈技術的進步,促進區塊鏈造福人民美好生活。

區塊鏈可以拯救新聞界嗎?

有人把區塊鏈和 1970 年代的 TCP/IP 協議進行類比。TCP/IP 協議是互聯網的底層協議,從提出到成為標準花費了 10 多年的時間,依靠它才有了當今繁榮的互聯網。那麼對於區塊鏈來說,到底是一場真正的技術變革還是打著技術變革名義的投機?目前沒有人知道答案。

總的來說當前新聞生態系統顯然正在衰落,區塊鏈則有扭轉局面的潛力。但是這個美好的願景能否實現,或者能夠實現多少,還有待將來的觀察。

作為傳媒學子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抓緊時間不斷拓展新的知識,以便迎接未來的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挑戰。

參考文獻:

【1】張建中,尼基?沃爾夫.區塊鏈能為新聞業帶來什麼[J].青年記者,2018(10):82-83.

【2】鄧建國. 新聞=真相?區塊鏈技術與新聞業的未來[J].新聞記者,2018(05)

【3】.李鵬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媒體融合路徑探索[J].新聞戰線,2017(15):90-93.

【4】蔣衛陽.區塊鏈+媒體業的N種可能[J].傳媒評論,2018(04):16-19.

【5】Freia Nahser. Blockchain: so that newsrooms can go back todoing what they do best[Z].Medium,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四公益 的精彩文章:

TAG:五四公益 |